“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81题 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体循环动脉压下降
B.醛固酮分泌增多
C.肾血流量减少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
参考答案:C
解析:
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液的重新分配,即血液优先供应心脑、骨骼肌,此时肾脏灌注量减少,导致尿量减少
第283题 可致肾素分泌增多的因素是
A.入球小动脉血压降低
B.交感神经活动降低
C.血Na+降低
D.血K+升高
E.致密斑活动降低
参考答案:A
解析: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三者是一个相连的作用系统,称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素释放受多方面因素的调节,当动脉血压降低,循环血量减少时,交感神经兴奋,致密斑感受器兴奋,入球小动脉的血压和血流量均减少,对入球小动脉的牵张刺激减弱,激活了管壁的牵张感受器,促进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同时,肾小球滤过率随肾血流量减少而减少,流过致密斑的钠离子浓度减少,致密斑被激活,转而促进球旁细胞释放肾素。球旁细胞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肾素释放
第284题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囊内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囊内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嚢内压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肾小球过滤的过程中,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由于滤过后的液体中蛋白质浓度极低,其胶体渗透压可忽略不计,因此形成原尿的力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在这三种力中后两者是阻碍滤过的压力,因此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第285题 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A.全身动脉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囊内压
D.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参考答案:E
解析: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球内液体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率: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血浆流量
第287题 肾小球滤过率是
A.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
B.一个肾生成的原尿量
C.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D.两肾生成的终尿量
E.一个肾生成的终尿量
参考答案:C
解析: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第288题 近端小管对小管液的重吸收为
A.低渗性重吸收
B.等渗性重吸收
C.高渗性重吸收
D.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E.受醛固酮的调节
参考答案:B
解析:
近端小管的小管液是以等渗的方式重吸收,也就是说水伴随溶质一起被重吸收。随着Na+、Cl-、HCO3-、葡糖糖、氨基酸的重吸收,造成了小管上皮细胞间隙内渗透压升高,在此渗透压的作用下水不断从小管液进入上皮细胞,再从上皮细胞进入细胞间隙。并造成管周组织间隙静水压升高,加上管周毛细血管内静水压较低,胶体渗透压较高,水便进入毛细血管而被重吸收
第289题 近端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的关键途径是
A.基侧膜上的Na+泵
B.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
C.腔膜上的逆向转运
D.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
E.管腔膜上的生电性转运
参考答案:B
解析:
Na+-葡萄糖的同向转运:Na+顺电化学梯度进入上皮细胞内,释放能量的同时由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将葡萄糖转运至细胞内,糖通过易化扩散从基侧膜进入血液
第290题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外周胆碱能纤维包括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③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第291题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外周胆碱能纤维包括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③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神经-肌肉接头处)
第292题 交感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外周胆碱能纤维包括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③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神经-肌肉接头处)
第293题 交感缩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NE与α受体结合的产生的平滑肌效应主要是兴奋性的,包括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辐射状肌收缩等;但也有抑制性的,如小肠舒张。NE与β受体结合后产生的平滑肌效应是抑制性的,包括血管舒张、子宫舒张、小肠舒张、支气管舒张等,但产生的心肌效应却是兴奋性的
第294题
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是
A.使梭外肌收缩
B.维持肌紧张
C.使腱器官兴奋
D.负反馈抑制牵张反射
E.调节肌梭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梭内肌接受γ-运动神经元发出的γ-纤维支配。梭内肌纤维构成的肌梭是牵扯张反射感受器,对牵张刺激产生反射性收缩。
γ-运动神经元兴奋时,使梭内肌收缩,肌梭中央部分性增加,肌梭传入冲动增加,肌肉呈持续缩短。如果没有γ-传出纤维作用,当梭外肌收缩时,梭内肌纤维被放松,Ⅰa纤维传入冲动减少,α-运动神经元兴奋减弱,传出冲动减少,肌肉放松
第295题 反射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刺激的性质
B.刺激的强度
C.感受器的敏感度
D.神经的传导速度
E.反射中枢突触的多少
参考答案:E
解析:
兴奋在通过电突触传递时无时间延搁,但在通过化学突触时则存在明显的时间延搁,其生理意义是在多个神经元的同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上是一定的。
反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兴奋在中枢传递时需要跨越的化学性突触数目,数目越多,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第296题 当一伸肌被过度牵拉时,张力会突然降低,其原因是
A.疲劳
B.负反馈
C.回返性抑制
D.腱器官兴奋
E.肌梭敏感性降低
参考答案:D
解析:
腱器官是一种张力感受器,腱器官与梭外肌纤维呈串联关系,其功能与肌梭功能不同,是感受骨肉张力变化的装置。当梭外肌纤维发生等长收缩时,腱器官的传入冲动发放频率不变,肌梭的传入冲动频率减少;当肌肉受到被动牵拉时,腱器官和肌梭的传入冲动发放频率均增加。因此,腱器官是一种张力感受器,而肌梭是一种长度感受器。此外,腱器官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牵拉抑制作用,而肌梭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一般认为,当肌肉受到牵拉时,首先兴奋肌梭的感受装置发动牵张反射,引致受牵拉的肌肉收缩以对抗牵拉;当牵拉力量进一步加大时,则可兴奋腱器官使牵张反射受抑制,以避免被牵拉的肌肉受到损伤
第297题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震颤麻痹是由于
A.乙酰胆碱递质系统功能受损
B.红核神经元病变所致
C.前庭小脑神经元病变所致
D.多巴胺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受损
E.纹状体神经元病变所致
参考答案:D
解析: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麻痹”
第298题 下列哪项反射活动中存在着正反馈
A.腱反射
B.排尿反射
C.减压反射
D.肺牵张反射
E.对侧伸肌反射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生理调节中有几种调节系统,其中有反馈调节系统,在反馈调节系统中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如呼吸运动的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第299题 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方式是
A.翻正反射
B.对侧伸肌反射
C.屈肌反射
D.肌紧张反射
E.腱反射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的肌紧张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空间的姿势,这种反射活动称为姿势反射,同时牵张反射、对侧伸肌反射就是最简单的姿势反射。此外还有比较复杂的姿势反射,例如状态反射、翻正反射、直线或旋转加速运动反射等。屈肌反射是指在具有四肢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脊髓反射,例如后肢、足的皮肤受到刺激(机械的、电气的、化学的等)同侧的肢体会产生屈曲反射,与维持躯体姿势无关
第300题 快速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时使
A.伸肌和屈肌同时收缩
B.同一关节的协同肌抑制
C.受牵拉的肌肉发生收缩
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收缩
E.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兴奋
参考答案:C
解析:
牵张反射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前者是韧带等引起的肌肉收缩,而后者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引起的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的收缩,以阻止其被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