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助理医师 血液系统题库(200题)


第61题 慢性再障的治疗首选


A.丙酸睾酮肌内注射

B.造血干细胞移植

C.口服叶酸片

D.抗胸腺球蛋白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口服


参考答案:A


解析:

雄激素治疗可以促进骨髓造血,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药物。常用的雄激素包括司坦唑醇、十一酸睾酮,达那唑,丙酸睾酮。


第62题 体外集落培养科出现“流产”的是


A.MDS

B.AA

C.PNH

D.CML

E.HA


参考答案:A


解析:

骨髓增生异常的患者体外集落培养出现集落“流产”形成的集落少或不能形成集落。粒-单核祖细胞培养常出现集落减少而集簇增多,集簇/集落比值增高。 


第63题 骨髓增生异常的治疗除了


A.对于贫血的可输注红洗白和血小板

B.雄激素、造血的生长因子治疗

C.应用诱导的分化剂

D.对于脏器功能良好的不考虑是联合化疗

E.异基因是造血干细胞的移植


参考答案:D


解析:

对于脏器的良好的患者可考虑是联合化疗,如蒽环类抗生素联合阿糖胞苷。预激化疗的部分患者能获得一段缓解期,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长,要注意加强支持治疗和隔离保护。 


第64题 下列哪项是引起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较常见的病因


A.药物及化学物质

B.物理因素

C.病毒感染

D.细菌感染

E.营养因素


参考答案:A


解析:

药物和化学因素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如氯霉素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杀虫剂,与个人敏感有关。 


第65题 下列关于骨髓增生异常叙述正确的是


A.以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

B.仅有一系细胞减少

C.80%为儿童发病

D.RA和RAS一般是出血和感染为主

E.全血细胞减少多为粒-单核系减少


参考答案:A


解析:

骨髓增生异常的是一组异质性疾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表现为难治性一系或者多系细胞减少性血液病。任何年龄的男、女均可发病,约80%患者大于60岁。多为红细胞减少,RA和RAS一般是贫血为主。 


第66题 最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


A.氯霉素

B.磺胺嘧啶

C.环磷酰胺

D.保泰松

E.他巴唑(甲巯咪唑)


参考答案:A


解析:

氯霉素 主要不良反应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
症状有二:一为可逆的各类血细胞减少,其中粒细胞首先下降,这一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可以恢复;
二是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少见,但死亡率高。 


第67题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包括哪些除了


A.RA

B.CMML

C.RAS

D.RAEB

E.AML


参考答案:E


解析:

髓增生异常根据FAB分型:RA(难治性贫血),RAS(环形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型变型),CMML(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因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急性白血病的癌前状态,部分患者最后会发展为急性白血病,如AML等,所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会包括AML。 


第68题 下列哪种疾病,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A.血友病

B.缺铁性贫血

C.ITP

D.急慢性再障

E.巨幼细胞贫血


参考答案:D


解析:

再障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也是减少的。 


第69题 再障下列哪项不正确


A.骨髓增生低下

B.铁剂、叶酸治疗无效

C.浆细胞、单核、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

D.巨核细胞数量减少

E.重型病例,贫血、感染、出血较轻


参考答案:E


解析: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难治性血液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本病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治疗难度大,疗效低。 


第70题 再障的病理改变哪项是正确的


A.全身红髓容量增多

B.呈离心性损害

C.组织切片可见造血细胞每平方毫米的数目减少

D.全身淋巴组织轻度增生

E.超微结构无明显异常


参考答案:C


解析:

再障的骨髓病变主要是造血组织减少,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组织。正常成人骨髓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比例约为1∶1,再障时多在2∶3以上。造血灶中造血细胞(指粒、红和巨核细胞系统)减少,而“非造血细胞”(指淋巴、浆、组织嗜碱和网状细胞)增多。骨髓中有血浆渗出、出血、淋巴细胞增生、局灶性纤维化及间质病变。 


第71题 下列哪项不符合再障


A.发热、贫血、出血倾向

B.骨髓增生低下

C.红系、白系、血小板有二系以上减少

D.无淋巴结肿大

E.偶见局灶巨核细胞增多


参考答案:E


解析:

再障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也是减少的。 


第72题

患者,男,45岁。5年前被确诊为再障,经治疗基本痊愈。一天前因受凉导致感冒发热,服用阿司匹林一个小时后感觉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腰背酸痛,次晨尿色加深,似浓茶色。血象:RBC2.3×1012/L,Hb70g/L,WBC4.1×109/L,中性粒细胞0.45,淋巴细胞0.55,血小板60×109/L,网织红细胞0.035,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做哪种试验检查


A.尿常规检查

B.粪常规检查

C.骨髓象检查

D.酸溶血试验

E.抗人球蛋白试验


参考答案:D


解析:

从病例资料反映患者应注意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AA-PNH综合征),故应进一步做酸溶血试验。 


第73题

患者,男,22岁。面色苍白、乏力3个月。体格检查:皮肤可见散在性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血象:RBC2.0×1012/L,Hb60g/L;WBC3.6×109/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70,血小板30×109/L,网织红细胞0.004。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巨幼细胞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普通型)

E.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


参考答案:D


解析:

该患者全细胞减少,但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所以最可能的诊断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普通型)。 


第74题

年轻女性患者,因有严重出血倾向入院,查体合作,肝、脾、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化验:Hb40g/L,WBC2.0×109/L,BPC15×109/L。骨髓增生极度减低,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诊断首先考虑


A.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过敏性紫癜


参考答案:A


解析:

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象检查材料提示有急性重度贫血、出血、感染。 


第75题

女性,20岁,因皮肤紫癜1个月,高热、口腔黏膜血泡,牙龈出血不止2天住院,肝、脾、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化验:HB40g/L,WBC12.0×109/L,RBC15×109/L,骨髓增生极度减低,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诊断首先考虑


A.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过敏性紫癜


参考答案:A


解析: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重,常伴有严重感染及内脏出血。外周血血红蛋白下降速度快。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主要有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在38度以上,个别患者自发病到死亡均处于难以控制的的高温之中。多呈进行性加重,苍白、乏力、头昏、心悸和气短等症状明显。均有程度不同的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皮肤出血表现为出血点或大片的瘀斑,口腔粘膜有小血泡;可有鼻衄、龈血、眼结合膜出血等。所有脏器都可有出血,但只有开口于外部的脏器出血才能为临床所查知。 


第76题

男性,24岁,近三个月来感乏力,面色苍白,近一周来反复鼻出血。查体:贫血面容,肝脾未及。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3.5×109/L。血小板25×109/L,骨髓细胞增生低下,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首选治疗为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DA方案

C.长春新碱

D.一叶秋碱

E.雄激素


参考答案:E


解析:

患者有贫血、出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的特点,故诊断再障,其实验室检查提示未达到重型再障的标准,故考虑首选雄激素。 


第77题 女,29岁,贫血病史1年,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血象呈现全血细胞减少,若诊断再障,哪项意义最大


A.网织红细胞减少

B.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

C.骨髓非造血细胞增多,NAP增加

D.铁粒幼细胞消失

E.巨核细胞增多


参考答案:B


解析:

再障诊断标准一般为三低一高(即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低;淋巴细胞高)。


第78题

男,28岁,头晕乏力1年半,皮肤散在出血点。血象: Hb 65g/L,RBC2.0×1012/L,WBC1.8×109/L,血小板35×109/L,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80%,中性分类20%,骨髓增生低下,诊断


A.骨髓纤维化

B.慢性再障

C.急性再障

D.脾功亢进

E.白血病


参考答案:B


解析: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缓慢,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黏膜,且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病程多在4年以上,甚至可长达10年之久。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大多可治愈,但也有病人迁延多年不愈。少数病人可急性发作,病情急转直下,常与感染有关。 


第79题

女,32岁,月经增多伴发热2周,Hb 50g/L。WBC3.2×109/L,血小板30×109/L,骨髓象呈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比为100:1,该病诊断


A.急性白血病早期

B.慢性再障

C.急性ITP伴缺铁性贫血

D.类白血病反应

E.粒细胞缺乏症早期


参考答案:B


解析:

再障诊断标准一般为三低一高(即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低;淋巴细胞高)。 
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的诊断标准为: 
急性再障的诊断标准是发病急、贫血、严重感染和内脏出血。血常规化验为血色素(HB)下降快,网织细胞<1%,血小板(PLT)<2万。骨髓象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系统高。非造血细胞增多(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肥大细胞)。 
慢性再障的诊断标准是: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形成三低一高。非造血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减少。骨髓象是三系或二系减少,至少一个部位增生不良,非造血细胞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晚幼红增多。 


第80题

男,19岁,头晕、乏力3个月,HB58g/L,WBC3.8×109/L,PLT50×109/L,胸骨穿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各系细胞形态正常,需再做哪项检查


A.髂骨穿刺

B.脊髓穿刺

C.复查血常规

D.骨髓染色

E.红细胞铁染色


参考答案:A


解析:

穿刺部位选择 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为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髂后上棘: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处骨髓含量丰富,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处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严防穿透发生危险,较少选用;④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极少选用;⑤2岁以下婴幼儿选择胫骨粗隆前下方。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