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81题
女性患者,因长期慢性失血,患有贫血,要求输血治疗。患者呈贫血貌,血常规检查:RBC2.8×1012/L,Hb 80g/L,血清总蛋白 58g/L,白蛋白 30g/L。正确的治疗方案是
A.不给予输血
B.输注新鲜全血2单位
C.输注红细胞悬液2单位
D.输注新鲜冰冻血浆400ml
E.输注冷沉淀10个单位
参考答案:A
解析:
输血的标准为Hb低于70g/L,患者为慢性失血,没有危急生命的危险,不轻易输血,主要是积极病因治疗。
第182题 女性患者,平素体健,因交通事故致骨盆骨折。查体:神清,反应稍迟钝,面色苍白,脉搏120次/分,血压90/70mmHg,Hb70g/L。首选的治疗方案是输注
A.全血
B.胶体液和全血
C.晶体液和全血
D.新鲜冰冻血浆和红细胞悬液
E.晶体液和红细胞悬液
参考答案:E
解析:
患者高压低于正常值,考虑血容量不足,Hb小于100g/L者,除了输注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外,还要适当输注红细胞,全血中的血浆有扩容作用,输血速度过快或输血量过大有循环超负荷的危险。
第183题 女,49岁,因子宫肌瘤、阴道出血先后在某医院输注AB0同型全血两次,共800ml,两次输血后均出现全身荨麻疹,且有广泛性皮肤瘙痒。此次入院准备作子宫切除需要输血,最好选择下列何种血制品
A.保存全血
B.红细胞悬液(添加红细胞)
C.浓缩红细胞
D.洗涤红细胞
E.新鲜全血
参考答案:D
解析:
洗涤红细胞(Washed red blood cells ,WRBC)是外科常用的成份输血制品。是健康血液除去全部血浆和90%白细胞及血小板。临床用于因多次输血而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贫血病人,以及器官移植后病人,减少排斥反应。
第184题 一位61岁男性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已10年,此次因主动脉瘤入院手术,手术中出血约1500ml,手术中输液1400ml,输红细胞悬液7单位。处置中以输液和红细胞为主,未输全血,其主要理由是
A.全血宝贵,应节约用血
B.红细胞悬液黏性小,输注速度快
C.输全血容易引起发热性输血反应
D.输液加红细胞足以处置此手术出血,输大量全血容易导致循环超负荷
E.输全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危险相对较大
参考答案:D
解析:
患者失血量超过20%,Hb小于100g/L者,除了输注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外,还要适当输注红细胞。
因患者已输液1400ml ,血容量基本补足。全血中的血浆有扩容作用,输血速度过快或输血量过大有循环超负荷的危险。
答案选择D。
第185题 女48岁,针刺麻醉下作胃大部切除术,输血150ml后出现寒战,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继续输血,半小时后,体温39.7℃,血压70/60mmHg,脉搏160次/分,发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可能原因是
A.输血后出血倾向
B.发热反应
C.溶血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输血传染疟疾
参考答案:D
解析:
输血发热反应:在输全血或输血液成分期间或输血后1~2小时内,体温升高1C以上。
溶血反应:一般指红细胞膜破坏,或出现多数小孔,或由于极度伸展致使血红蛋白从红细胞流出的反应。红细胞游离液随着溶血的同时透明度增加,呈深红色。
输血时的溶血反应:这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其常见原因为误输AB0血型不配合的红细胞所致,少数可能由于血液在输入前处理不当如血液保存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或过低,血液受剧烈震动或误加入低渗液体致大量红细胞被破坏所致。
细菌污染反应,是由于污染细菌的血液输入患者体内引起的输血反应,大部分发生在输血期间,少数可为延迟性反应,临床症状体征:发冷,发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DIC,可导致患者死亡。
所以此题考虑可能是D细菌污染反应。
第186题 男,40岁,肌间沟高位穿刺麻醉法行右上臂巨大瘤切除,分离肿瘤时出血较多,快速输入同型血900ml,约半小时后病人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全身潮红,血压降至50/70mmHg。听诊支气管喘鸣音,可能原因是
A.局麻药过敏
B.高压性气胸
C.失血性休克
D.输血细菌污染反应
E.输血过敏反应
参考答案:E
解析:
过敏反应: 原因不明,可能是抗原抗体反应或是一种蛋白质过敏现象。多在输入少量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严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哮喘、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可以危及生命。防治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献血员,有过敏性疾病者最好排除;献血前4小时献血员不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受血者有过敏史者可在输血前半小时肌内注射异丙嗪50mg,并尽量选用洗涤红细胞。对已发生过敏反应者应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可肌内注射异丙嗪50mg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1~1ml,氢化可的松l00~200mg加于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以防窒息。
第187题 给一术后病人输血10分钟,病人诉头痛、恶心、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部剧烈疼痛、心前区压迫感,血浆游离血红蛋白30mg/dl,应诊断为
A.溶血反应
B.细菌污染反应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
E.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参考答案:A
解析:
输血时的溶血反应:这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其常见原因为误输AB0血型不配合的红细胞所致,少数可能由于血液在输入前处理不当如血液保存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或过低,血液受剧烈震动或误加入低渗液体致大量红细胞被破坏所致。典型临床表现为输入异型血10~20ml后病人即感头痛、胸痛、心前区压迫感、全身不适、腰背酸痛、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脸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迫、脉搏细速,甚至休克;随后出现血红蛋白尿及异常出血。若未能及时有效地纠正休克,则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麻醉中的手术病人由于无主诉症状,其最早征象是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手术野渗血和血红蛋白尿。
第188题 保证血液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是
A.无偿献血
B.血液检测
C.成分输血
D.自身输血
E.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参考答案:A
解析:
①为保证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安全,应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建立稳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要求进行征询和体检,仅从输血传播风险低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答案为A。②血液检测、合理用血(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是WHO推荐的血液安全战略措施。成分输血可高效、安全地合理输血,保护血液资源。自身输血是血液保护的措施之一。
第189题 输血后7~14天发生的输血并发症是
A.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B.过敏反应
C.迟发性溶血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参考答案:C
解析:
非溶血胜发热性输血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5~20min,过敏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即刻,迟发性溶血反应发生于输血后1—2周,细菌污染反应发生于输血后lh内,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发生于输血后1~6h内。故选C。
第190题 血小板输血的适应证不正确的是
A.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需输注
B.血小板计数<l0×109/L,应尽快输注血小板
C.血小板计数介于(10~50)×109/L之间,应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
D.外科手术前,血小板计数>100×109/L,一般不需输注
E.外科手术前,血小板计数<50×109/L,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是否输注
参考答案:E
解析:
外科手术前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
血小板计数介于50~100 ×109/L,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是否输注。
第191题 输血是救治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为做好医疗服务,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应当
A.使用全血
B.满足患者及家属的输血要求
C.给所有手术患者输血
D.使用成分血
E.使用3天内采集的新鲜血
参考答案:D
解析:
输血是救治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为做好医疗服务,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应当使用成分血。C太绝对,E不现实,A不必要,B不合理,故仅D正确。
第192题 下列关于输血适应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容量减少15%(750ml)以下的,无需输血
B.血容量减少15%~30%(750~1500ml)的,需要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
C.血容量减少30%~40%(1500~2000ml)的,应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
D.血容量减少40%以上(>2000ml)的,应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
E.血容量减少40%以上(>2000ml)的,应输全血
参考答案:E
解析:
①血容量减少15%(750ml)以下的,无需输血;
②血容量减少15%~30%(750~1500ml)的,需要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在患者原有贫血、心肺储备功能低下或继续出血的情况下需要输注红细胞;
③血容量减少30%~40%(1500~2000ml)的,应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快速扩容,可输注红细胞及血浆;
④血容量减少40%以上(>2000ml)的,应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快速扩容,需要输注红细胞,必要时输注其他成分。
第193题 某机床工人因外伤急性失血1800ml,在积极抢救,止血,补足血容量,血压稳定的前提下,宜继续给患者输注
A.悬浮红细胞
B.保存全血
C.洗涤红细胞
D.新鲜冰冻血浆
E.新鲜全血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充足血容量、血压已稳定的基础上,急性失血宜首先输注红细胞悬液(添加剂红细胞)。
第194题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A.急性发作
B.X线示双肺浸润
C.不存在循环超负荷
D.在输血期间或输血结束后<12小时发生
E.低氧血症,PaO2/FiO2<300mmHg
参考答案:D
解析: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临床表现:①急性发作;②低氧血症,PaO2/FiO2<300mmHg;③X线示双肺浸润;④不存在循环超负荷;⑤排除其他病因;⑥在输血期间或输血结束后<6小时发生。
第195题 大量出血时,最好及时输入
A.红细胞混悬液
B.血浆增量剂
C.血浆
D.代血浆
E.全血
参考答案:E
解析:
全血输注的适应证:①急性失血达全血容量的20%或以上;②全血细胞减少症;③全血交换,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或严重的一氧化碳中毒等;④体外循环进行心脏外科手术。单纯贫血者应输红细胞混悬液,合并低蛋白血症者宜用全血。
第196题 以下关于输血不良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输血开始后24小时之内出现的为急性输血不良反应
B.导致细菌性反应的最常见是血小板
C.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症状和体征与AHTR相似,但通常较重
D.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常见原因为ABO不相容输血
E.循环超负荷容易发生于严重慢性贫血、心血管疾病、婴幼儿和老年患者
参考答案:C
解析: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HTR):指在输血开始后24小时~28天发生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具有溶血的临床特征,症状和体征与AHTR相似,但通常较轻。
第197题 很少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是
A.巨细胞病毒
B.脊髓灰质炎病毒
C.梅毒螺旋体
D.疟原虫
E.丙型肝炎病毒
参考答案:B
解析:
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患者的粪便或口腔分泌物传染。病毒感染首先从口进入,在咽、肠等部位繁殖。随后进入血液,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沿着神经纤维扩散。病毒破坏了刺激肌肉使之保持活力的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不能再生,从而使其控制的肌肉失去正常功能。而腿部肌肉比手臂肌肉更容易受到影响。有时,病毒对神经系统的破坏影响到了躯干和胸部腹部肌肉的正常功能,会导致四肢瘫痪。在严重的情况下,病毒攻击脑干神经细胞,使病人呼吸困难,无法正常说话和吞咽。如果没有外在设备帮助病人正常呼吸,将有生命危险。其它病毒均经血液传播。
第198题 输血早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常见原因是
A.致敏物
B.白细胞凝集索
C.致热原
D.肝炎病毒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C
解析:
非溶血性发热,即为一般性的发热,描述不同,但是表达意思是相同的,所以答案均为致热原。
第199题 输血用血液常规检测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仍存在传染病病原体漏检可能,漏检的主要原因是
A.检测试剂质量差
B.病毒抗原性发生变异
C.检测的人为差错
D.被检血液处于检测的窗口期
E.检测质量控制不严格
参考答案:D
解析:
窗口期(window period)指的是病毒感染后病毒出现在血液中直到可以检出足够多的相应病毒标志物(抗原或抗体)前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血清中无相应的抗原抗体标志物。所以会:有漏检的可能。
第200题 引起输血发热反应最常见的原因是
A.细菌污染
B.致热原
C.血型不合
D.红细胞破坏
E.过敏物质
参考答案:B
解析:
输血发热反应原因多由致热原引起,如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源污染;受血者在输血后产生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所致的免疫反应;违反操作原则,造成污染。此题为最常见的,所以应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