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生理学题库(504题)


第401题 在肌紧张反射中,脊髄前角运动神经元属于


A.效应器

B.传入神经元

C.感受器

D.传出神经元

E.神经中枢


参考答案:E


解析: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内,属于神经中枢。 


第402题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


A.后电位

B.动作电位

C.静息电位

D.局部电位

E.阈电位


参考答案:D


解析: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兴奋性突触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电位变化,只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产生的信号传递,通过离子通道或者第二信使在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而没有扩散到周围的神经元,故属于局部电位的范围 


第403题 在腱反射中,梭外肌纤维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第404题 在肌紧张反射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①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反射过程为:牵拉肌肉—肌梭感受—传入纤维―运动神经元―传出纤维—梭外肌收缩。可见在腱反射中,肌梭为感受器,梭外肌纤维属于效应器。②肌紧张是指缓慢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在肌紧张反射中,感受器也是肌梭,效应器为慢肌纤维,神经中枢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第405题 帕金森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


A.丘脑底核受损

B.纹状体受损

C.大脑皮层运动区受损

D.大脑皮层、纹状体回路受损

E.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受损


参考答案:E


解析:

帕金森病患者由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受损,黑质分泌的多巴胺减少,使脑内多巴胺含量下降,对ACh能系统的抑制作用减弱,机体出现ACh递质亢进的症状。 


第406题 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A.必有牵涉痛

B.刺痛

C.快痛

D.对牵拉不敏感

E.定位不精确


参考答案:E


解析:

内脏痛主要有三个特点①定位不准确,这是内脏痛最主要的特点,因为痛觉感受器在内脏的分布要比在躯体稀疏得多,而且内脏感觉的传入途径比较分散。②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长,即主要表现为慢痛,常呈渐进性增强,但有时也可迅速转为剧烈疼痛。③对扩张性刺激和牵拉刺激敏感 


第407题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

B.异物接触眼球引起眼睑闭合

C.咀嚼、吞咽食物引起胃液分泌

D.强光刺激视网膜引起瞳孔缩小

E.叩击股四头肌腱引起小腿前伸


参考答案:A


解析:

动物先天的反射,称为非条件反射,它是相对于条件反射而言的。在对条件反射的研究中,作为应该与条件刺激相结合的非条件反射常常应用食物性反射(唾液或胃液的分泌)。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质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第408题 内脏痛的特点


A.刺痛

B.快痛

C.定位不精确

D.必有牵涉痛

E.对牵拉不敏感


参考答案:C


解析:

内脏痛的特点为:①定位不准确为最主要的特点;②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③对牵拉刺激、扩张性刺激敏感,对切割、烧灼刺激不敏感;④特别能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活动


第409题 心肌缺血时,牵涉痛通常发生在


A.下腹部和腹股沟区

B.左肩胛和右肩胛

C.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

D.上腹部和脐周围区

E.左上腹和肩胛间


参考答案:C


解析:

牵涉痛往往发生在与患病内脏具有相同胚胎节段和皮节来源的体表部位,称皮节法则,心脏和上臂发源于同一节段水平。故心肌缺血时部分患者会出现牵涉痛,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上臂等 


第410题 丘脑的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协调肌紧张

B.维持觉醒

C.调节内脏功能

D.引起特定感觉

E.引起牵涉痛


参考答案:D


解析:

特异投射系统是指第一类细胞群,它们投向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第二类细胞群在结构上大部分也与大脑皮层有特定的投射关系,投射到皮层的特定区域,所以也可以归属于特异投射系统。一般经典的感觉传导通路就是通过丘脑的特异投射系统而后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它们都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每一种感觉的传导投射系统都是专一的,各种感觉上传都有其专门的途径 


第411题

激素或药物作用于β2受体,可引起


A.支气管扩张

B.冠脉血管收缩

C.心率加快

D.心肌细胞收缩增强

E.脂肪分解


参考答案:A


解析:

激素或药物作用于β2受体,可引起支气管舒张。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 3 种类型, 即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 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β2受体存在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 可激动引起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β3受体主要存在于脂肪细胞上,可激动引起脂肪分解。 


第412题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


A.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

B.通过丘脑特异投射而发挥作用的系统

C.单突触接替系统

D.阻止巴比妥类药物发挥作用的系统

E.与感觉无关的中枢神经系统


参考答案:A


解析: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通过非特异投射系统发挥作用,可弥散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本身不能单独激发皮层神经元放电,主要作用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具有上行唤醒作用。


第413题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A.心肌β1受体兴奋

B.支气管β2受体兴奋

C.皮肤黏膜α受体兴奋

D.瞳孔开大肌α受体兴奋

E.骨骼肌N2受体兴奋


参考答案:E


解析:

E为副交感神经兴奋,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N2受体。其他选项为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第414题 某患者脊髓腰段横断外伤后,出现尿失禁,其机制是


A.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损伤

B.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失去联系

C.排尿反射传入神经受损

D.排尿反射传出神经受损

E.膀胱平滑肌功能障碍


参考答案:B


解析:

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冲动沿着盆神经传入,到达脊髓的排尿初级中枢,同时,冲动也传向脑干和大脑皮层的排尿高级中枢产生排尿欲。传出冲动沿着盆神经到达膀胱,引起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于是尿液进入后尿道,尿液刺激了尿道的感受器,冲动沿着阴神经再次传到脊髓排尿中枢形成正反馈,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同时反射性抑制阴部神经,引起外括约肌舒张,于是尿液在强大的膀胱内压驱动下被排出,直至尿液排尽末期,尿道海绵体肌收缩,再将尿道中残留尿液排出体外。此外,腹肌和膈肌的强力收缩也有助于增加腹内压而促进排尿 


第415题 某人在意外事故中脊髓受损,丧失横断面以下一切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但数周后屈肌反射,腱反射等反射开始逐渐恢复。这表 明该患者在受伤当时出现了


A.脑震荡

B.脑水肿

C.脊休克

D.脊髓水肿

E.疼痛性休克


参考答案:C


解析:

脊休克的主要表现为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低甚至消失,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不出现,大肠和膀胱中粪尿积聚,说明动物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均减退以至消失 


第416题 某患者因与人争吵后服用敌敌畏引起有机磷中毒,被给予大量阿托品治疗。阿托品对有机磷中毒的下列哪种症状无效


A.大汗

B.肠痉挛

C.心率减慢

D.肌束颤动

E.瞳孔缩小


参考答案:D


解析:

阿托品是选择性的阻断M受体,它可以缓解有机磷中毒时M样症状,主要的药理作用有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腺体的分泌,舒张瞳孔,加快心率等,它对骨骼肌没有作用 


第417题 某患者因外伤引起脊髓半离断,其感觉障碍表现为


A.离断侧深感觉障碍,对侧浅感觉障碍

B.离断侧浅感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

C.离断侧深感觉、浅感觉均障碍

D.离断侧深感觉障碍,对侧浅感觉正常

E.离断侧浅感觉障碍,对侧深感觉正常


参考答案:A


解析:

髓半离断型(脊髓半切征)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度觉缺失(浅感觉障碍),亦称“Brown-Sequard”综合征 


第418题 下列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血压调节

B.体温调节

C.呼吸调节

D.排便排尿

E.心率调节


参考答案:D


解析:

正反馈: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参与的过程较少,典型的诸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分娩等。 


第419题 正常安静,清醒闭目时出现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第420题 困倦,缺氧或深度麻醉时出现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1.α正常安静,清醒闭目时;
2.β睁眼视物,或突然听到声音,或思考问题时;
 (大脑皮层兴奋的表现)
3.θ困倦,缺氧或深度麻醉时出现;
4.δ成人睡眠,清醒时无此波;深度麻醉和缺氧也可出现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