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21题 某患者,全身肌紧张增高,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临床诊断为震颤麻痹。其病变主要位于
A.黑质
B.红核
C.小脑
D.纹状体
E.苍白球
参考答案:A
解析: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
第422题 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描述错误的是
A.紧张性支配
B.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
C.对整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D.副交感神经参与应急反应
E.交感神经能兴奋肾上腺髓质
参考答案:D
解析:
交感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S→应急反应。
第423题 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表现出抗重力肌的肌紧张加强,称为去大 脑僵直,其原因是脑干网状结构
A.抑制区活动增强
B.易化区活动增强
C.组织受到破坏
D.组织受到刺激
E.出现抑制解除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选B。实验证明网状结构中存在抑制和加强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前者称为抑制区,位于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部;后者称易化区,包括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部、脑桥被盖、中脑中央灰质及被盖;也包括脑干以外的下丘脑和丘脑中线群等部分。和抑制区相比,易化区的活动较强,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略占优势。去大脑强僵直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产生去大脑强僵直的机制有两种,即α僵直和γ僵直。在猫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造成大脑僵直时,经证明主要属于γ僵直(经典的去大脑强僵)。已证实γ僵直主要是通过网状脊髓束的下行活动实现的,因为当刺激完整动物的网状结构易化区时,肌梭传入冲动增加。因此可以认为,当网状结构易化区活动增强时,下行冲动首先增强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梭的敏感性增高,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第426题 关于神经反射错误的是
A.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B.反射弧: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
C.非条件反射是先天的、高级的
D.条件反射是无数的
E.吸允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参考答案:C
解析:
非条件反射——先天、少数的、固定、低级的。
第427题 小脑绒球小结叶受损后的表现是
A.运动编程功能受损
B.运动启动功能障碍
C.肌肉精细运动受损
D.身体平衡功能障碍
E.运动协调功能受损
参考答案:D
解析:
前庭小脑由绒球小结叶组成,主要功能是控制躯体平衡和眼球运动。因此,绒球小结叶受损常表现为身体平衡功能障碍。
第428题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
A.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B.糖原分解增加
C.瞳孔扩大
D.骨骼肌血管舒张
E.逼尿肌收缩
参考答案:E
解析: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③心跳减慢,骨骼肌血管收缩,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第429题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A.瞳孔扩大
B.糖原分解
C.胃肠运动增强
D.骨骼肌血管舒张
E.竖毛肌
参考答案:C
解析: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第430题 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管舒张效应的部位是
A.竖毛肌
B.皮肤黏膜血管
C.冠状血管
D.脑血管
E.以上均不是
参考答案:C
解析:
去甲肾上腺素激活α受体后引起舒张效应的部位是冠状血管,是由于心脏兴奋,心肌代谢产物增加
第432题 下列刺激中哪项不易引起内脏痛
A.切割
B.牵拉
C.缺血
D.痉挛
E.炎症
参考答案:A
解析:
内脏痛的特点:常由牵拉、痉挛、缺血和炎症引起。
(1)定位不准确,最主要的特点
(2)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
(3)对牵拉和扩张刺激敏感,对切割、烧灼等引起皮肤痛的刺激不敏感
(4)常伴有情绪反应,如恶心、呕吐和心血管、呼吸活动改变
第434题 以下哪一项不是异相睡眠的特征
A.唤醒阈提高
B.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强
C.脑电波呈去同步化快波
D.眼球出现快速运动
E.促进精力的恢复
参考答案:B
解析:
异相睡眠:指人处于半睡眠状态,尚有一些意识,并非进入深度睡眠。
异相睡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长素(GH)在睡眠中的分泌情况。在觉醒状态下GH分泌极少,进入慢波睡眠状态后明显增多,转入异相睡眠后分泌又减少。脑电图与觉醒时的相似,呈现低振幅去同步化快波。虽然各种感觉机能进一步减退、运动机能进一步降低、肌肉几乎完全松弛、运动系统受到很强的抑制,但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如血压升高、心率及呼吸加速、脑血流量及耗氧量增加等
第435题 正常人白天工作时出现的脑电波应为
A.α波
B.β波
C.γ波
D.δ波
E.θ波
参考答案:B
解析:
A.α波清醒、安静、闭眼及正常血糖范围的情况下出现。
B.β波在睁眼和大脑皮层处在紧张活动状态时出现,代表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C.γ波进入慢波睡眠时出现。
D.δ波成人在入睡后,或成年人困倦时出现。
E.θ波少年或成年人困倦时出现
第436题 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方式是
A.翻正反射
B.对侧伸肌反射
C.屈肌反射
D.肌紧张反射
E.腱反射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的肌紧张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空间的姿势,这种反射活动称为姿势反射,同时牵张反射、对侧伸肌反射就是最简单的姿势反射。此外还有比较复杂的姿势反射,例如状态反射、翻正反射、直线或旋转加速运动反射等。屈肌反射是指在具有四肢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脊髓反射,例如后肢、足的皮肤受到刺激(机械的、电气的、化学的等)同侧的肢体会产生屈曲反射,与维持躯体姿势无关
第437题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震颤麻痹是由于
A.乙酰胆碱递质系统功能受损
B.红核神经元病变所致
C.前庭小脑神经元病变所致
D.多巴胺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受损
E.纹状体神经元病变所致
参考答案:D
解析: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麻痹”
第438题 快速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时使
A.伸肌和屈肌同时收缩
B.同一关节的协同肌抑制
C.受牵拉的肌肉发生收缩
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收缩
E.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兴奋
参考答案:C
解析:
牵张反射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前者是韧带等引起的肌肉收缩,而后者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引起的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的收缩,以阻止其被拉长
第439题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
A.上运动神经元麻痹
B.脊髓休克
C.去大脑僵直
D.肢体痉挛性麻痹
E.去皮质僵直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中脑上丘与下丘之间及红核的下方水平面上将麻醉动物脑干切断,称为去大脑动物。手术后动物立即出现全身肌紧张加强、四肢强直、脊柱反张后挺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强直)
第440题 丘脑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B.引起温度觉
C.引起触觉
D.使机体进入睡眠状态
E.引起痛觉
参考答案:A
解析:
丘脑核团可分为特异性丘脑核和非特异性丘脑核,特异性丘脑核组成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向大脑皮质传递各种特异性感觉信息。非特异性丘脑核接受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纤维并向大脑皮质广泛部位投射,终止于大脑皮质各叶和各层,构成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其作用就是维持与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