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生理学题库(504题)


第441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脑的功能


A.调节内脏活动

B.维持身体平衡

C.维持姿势

D.协调随意运动

E.协调肌紧张


参考答案:A


解析:

小脑通过它与大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丰富的传入和传出联系,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肌紧张)的调节,以及随意运动的协调。调节躯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及协调随意运动 


第442题 终板电位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终板电位是神经肌肉传递时在终板部位所看到的局部电位变化 


第443题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 


第444题

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电位称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阈电位,当细胞受到一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受激细胞膜上Na通道少量开放,出现Na少量内流,使膜的静息电位值减小而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进行到某一临界值时,由于Na通道的电压依从性,引起Na通道大量激活、开放,导致Na迅速大量内流而爆发动作电位。这个足以使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


第445题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后膜对哪种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引起的


A.K+和Ca2+

B.Na+和K+,尤其是K+

C.Na+和K+,尤其是Na+

D.Na+和Ca2+

E.Cl-


参考答案:C


解析:

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形成机制是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使配体门控通道开放,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大,并且由于Na+的内流大于K+的外流,故发生净的正离子内流,导致细胞膜的局部去极化 


第446题 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A.胞体

B.树突

C.轴突

D.轴突始段

E.树突始段


参考答案:D


解析:

神经纤维即神经元的轴突,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导兴奋。神经元传导的兴奋又称神经冲动,是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神经元轴突始段的兴奋性较高,往往是形成动作电位的部位 


第447题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外周胆碱能纤维包括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③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第448题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外周胆碱能纤维包括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③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神经-肌肉接头处)


第449题 交感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外周胆碱能纤维包括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③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神经-肌肉接头处)


第450题 交感缩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NE与α受体结合的产生的平滑肌效应主要是兴奋性的,包括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辐射状肌收缩等;但也有抑制性的,如小肠舒张。NE与β受体结合后产生的平滑肌效应是抑制性的,包括血管舒张、子宫舒张、小肠舒张、支气管舒张等,但产生的心肌效应却是兴奋性的 


第451题 神经末梢兴奋与递质释放之间的耦联因子是


A.Cl-

B.K+

C.Na+

D.Ca2+

E.Mg2+


参考答案:D


解析:

肌细胞兴奋后可产生收缩。把肌细胞的兴奋和肌细胞的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耦联的结构基础是肌管系统中的三联体,其关键的耦联因子是Ca2+。肌管系统是包绕在每一条肌原纤维周围的膜性囊管状结构,包括横管和纵管两个系统。横管由肌膜垂直向内凹陷形成,与细胞外液相通。纵管与肌原纤维平行,相互吻合成肌质网。纵管两端靠近横管处的膨大部分称终池,内贮大量Ca2+。横管和两侧终池合称三联体 


第452题 神经元之间除了经典突触联系外,还存在电突触,其结构基础是


A.缝隙连接

B.曲张体

C.混合性突触

D.交互性突触

E.串联性突触


参考答案:A


解析:

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是两个神经元膜紧密接触的部位,两层膜之间的间隙仅20~30,其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内无突触小泡,也无神经递质。连接部位存在沟通两细胞胞浆的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这些通道而传递电信号,这种信号传递一般是双向的。因此这种连接部位的信息传递是一种电传递,与经典突触的化学递质传递完全不同


第453题 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是


A.使梭外肌收缩

B.维持肌紧张

C.使腱器官兴奋

D.负反馈抑制牵张反射

E.调节肌梭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梭内肌接受γ-运动神经元发出的γ-纤维支配。梭内肌纤维构成的肌梭是牵扯张反射感受器,对牵张刺激产生反射性收缩。γ-运动神经元兴奋时,使梭内肌收缩,肌梭中央部分性增加,肌梭传入冲动增加,肌肉呈持续缩短。如果没有γ-传出纤维作用,当梭外肌收缩时,梭内肌纤维被放松,Ⅰa纤维传入冲动减少,α-运动神经元兴奋减弱,传出冲动减少,肌肉放松 


第454题 反射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刺激的性质

B.刺激的强度

C.感受器的敏感度

D.神经的传导速度

E.反射中枢突触的多少


参考答案:E


解析:

兴奋在通过电突触传递时无时间延搁,但在通过化学突触时则存在明显的时间延搁,其生理意义是在多个神经元的同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上是一定的。反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兴奋在中枢传递时需要跨越的化学性突触数目,数目越多,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第455题 当一伸肌被过度牵拉时,张力会突然降低,其原因是


A.疲劳

B.负反馈

C.回返性抑制

D.腱器官兴奋

E.肌梭敏感性降低


参考答案:D


解析:

腱器官是一种张力感受器,腱器官与梭外肌纤维呈串联关系,其功能与肌梭功能不同,是感受骨肉张力变化的装置。当梭外肌纤维发生等长收缩时,腱器官的传入冲动发放频率不变,肌梭的传入冲动频率减少;当肌肉受到被动牵拉时,腱器官和肌梭的传入冲动发放频率均增加。因此,腱器官是一种张力感受器,而肌梭是一种长度感受器。此外,腱器官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牵拉抑制作用,而肌梭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一般认为,当肌肉受到牵拉时,首先兴奋肌梭的感受装置发动牵张反射,引致受牵拉的肌肉收缩以对抗牵拉;当牵拉力量进一步加大时,则可兴奋腱器官使牵张反射受抑制,以避免被牵拉的肌肉受到损伤 


第456题 下列哪项反射活动中存在着正反馈


A.腱反射

B.排尿反射

C.减压反射

D.肺牵张反射

E.对侧伸肌反射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生理调节中有几种调节系统,其中有反馈调节系统,在反馈调节系统中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如呼吸运动的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第457题 动作电位到达轴突前膜引起递质释放与哪种离子的跨膜移动有关


A.Ca2+内流

B.Ca2+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K+外流


参考答案:A


解析:

当神经冲动传导至其神经末梢时,使突触前膜去极化,使其通透性发生改变,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由突触间隙进入突触小体膜内。由于Ca2+的作用,促使一定数量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紧密融合,并出现破裂口,将突触小泡内所含之化学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去。递质经弥散通过突触间隙抵达突触后膜,立即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开放,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局部的突触后电位,进而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第458题 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最主要因素是


A.胃泌素释放

B.迷走神经兴奋

C.血糖浓度升高

D.血氨基酸浓度升高

E.胰高血糖素释放


参考答案:C


解析:

血糖升高是对胰岛素最强的刺激,胰岛素降血糖,以避免血糖过度升高


第459题 成人生长素过多将导致


A.腺瘤

B.粘液性水肿

C.巨人症

D.肢端肥大症

E.甲状腺肿


参考答案:D


解析:

肢端肥大症是由于成年人的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细胞发生腺瘤或增生,分泌生长素过旺,因而引起全身软组织、骨骺及内脏的增生肥大,以及内分泌的代谢紊乱的疾病。大多起病于20多岁的青年,其中男性多于女性。早期表现有手足肥大,面貌粗陋,头皮及脸皮增粗变厚,额部多折皱,嘴唇增厚,耳鼻长大,舌大而厚,言语模糊,音调低沉等症状。不少病人伴有糖尿病、甲状腺肿大及高血压。晚期则体力衰退,精神萎靡,易感疲乏


第460题 血管加压素合成部位主要在


A.腺垂体

B.神经垂体

C.肾上腺

D.下丘脑室旁核

E.下丘脑视上核


参考答案:E


解析: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细胞肽能神经元合成VP(血管加压素)和OXT(催产素),但视上核以产生抗利尿激素(加压素)为主,而室旁核以产生催产素为主。因此只能选E,不能选D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