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61题 下列哪项是缺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的原因
A.刺激中枢感受器
B.刺激吸气神经元
C.直接刺激呼吸肌
D.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E.刺激膈肌
参考答案:D
解析:
低氧对呼吸运动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低氧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
第262题 缺氧引起呼吸加强加快的原因是
A.通过肺牵张反射
B.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C.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D.刺激呼吸肌
E.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参考答案:B
解析:
缺氧时呼吸的加深加快主要是由于血氧分压的降低刺激了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第263题 低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C.直接兴奋延髓吸气神经元
D.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
E.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实现的反射性效应
参考答案:E
解析:
低氧对呼吸运动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低氧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的。轻度低氧时,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可以对抗其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强。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性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
第264题
缺O2 引起的呼吸加深加快主要是通过什么刺激器引起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转而兴奋呼吸中枢
C.刺激主动脉弓、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D.刺激主动脉体、颈动脉体压力感受器
E.刺激主动脉体、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参考答案:E
解析:
低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远不及PCO2和[H+]↑作用明显,仅在动脉血PO2<80mmHg以下时起作用。轻度缺氧时,表现为呼吸增强;严重缺氧时,呼吸减弱,甚至停止。低O2对中枢是抑制的,因此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
第265题 呼吸中枢的正常兴奋依赖于血液中
A.高浓度的CO2
B.正常浓度的CO2
C.高浓度的O2
D.正常浓度的O2
E.H+浓度
参考答案:B
解析:
一定水平的PCO2是兴奋呼吸中枢,维持呼吸运动的所必需的,CO2是呼吸调节的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素。吸入气中CO2稍微增加,就会使呼吸加深加快,通气量增加,但是吸入气的CO2超过一定比例,会造成体内CO2蓄积,抑制中枢和呼吸运动
第266题 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的因素
A.PH值↓
B.CO2分压↑
C.温度↑的影响
D.2,3-二磷酸甘油↑
E.以上都对
参考答案:E
解析:
使曲线右移的因素:①PH值↓ ②CO2分压↑ ③温度↑的影响 ④2,3-二磷酸甘油↑
第267题
PCO2 升高引起呼吸加深加快最主要是通过哪部分引起的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转而兴奋呼吸中枢
C.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E.刺激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参考答案:B
解析:
CO2分压升高兴奋呼吸运动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进而引起延髓呼吸中枢兴奋;二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传入延髓,使延髓呼吸中枢兴奋。这两条途径中以前者为主
第268题 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将导致
A.小肺泡内压小于大肺泡内压
B.肺弹性阻力减小
C.肺难于扩张
D.肺泡内液体表面张力降低
E.肺顺应性增大
参考答案:C
解析:
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并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垂直排列在肺泡的液-气界面上,并将它隔绝,有效地降低了肺泡的表面张力。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的弹性阻力,增加肺的顺应性,保持肺泡的干燥和稳定
第269题
体内CO2压最高的部位是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静脉血液
D.毛细血管血液
E.动脉血液
参考答案:A
解析:
气体扩散的方向是由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而人体中CO2的扩散方向是细胞内液-组织液-静脉血液-毛细血管血液-动脉血液,而这个梯度也是与O2分压相反,也就是与氧气的扩散方向相反
第270题 真正的有效通气量是
A.肺泡通气量
B.时间肺活量
C.肺活量
D.肺总容量
E.每分通气量
参考答案:A
解析:
由于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鼻或口与终末细支气管之间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为无效腔。肺泡通气量为每次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乘以呼吸频率,是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量。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时间肺活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肺总量是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每分通气量是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第271题 下列关于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
B.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
C.降低肺的顺应性
D.具有维持肺泡适当扩张状态的作用
E.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参考答案:C
解析:
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并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垂直排列在肺泡的液-气界面上,并将它隔绝,有效地降低了肺泡的表面张力。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的弹性阻力,增加肺的顺应性,保持肺泡的干燥和稳定
第272题 反映肺通气功能潜力的指标是
A.时间肺活量
B.肺泡通气量
C.每分通气量
D.肺活量
E.最大通气量
参考答案:A
解析:
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从肺中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肺活量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但是由于肺活量的测定不限制呼气的时间,所以肺活量不能充分反映肺组织的弹性状态和气道的通畅程度,因此引入了一秒用力呼气量(旧称时间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秒内能呼出的最大气量,而这个指标也反映了肺通气功能的潜力
第273题 肺总容量等于
A.肺活量+潮气量
B.肺活量+残气量
C.肺活量+机能残气量
D.潮气量+机能残气量
E.补呼气量+残气量
参考答案:B
解析:
肺总容量(Total lung capacity, TLC)为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量。TLC=VC+RC
第274题 比较不同个体之间肺弹性阻力大小的指标是
A.时间肺活量
B.肺顺应性
C.肺回缩力
D.肺内压
E.比顺应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肺顺应性除与肺组织本身的弹性阻力有关,还受肺总量或肺功能残气量的影响。为消除不同个体间肺总量的影响,提出比顺应性(曾用肺顺应性/肺总量)表示,但由于平静吸气从功能残气量开始,所以用下式计算,比顺应性﹦平静呼吸时测得的肺顺应性/肺功能残气量。综上所述,本题选E
第275题 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通气能力所达到的通气量称为
A.最大随意通气量
B.肺泡通气量
C.补呼气量
D.肺活量
E.深吸气量
参考答案:A
解析:
因为在劳动或运动时肺通气量增大,因此常用一些指标来反映肺通气的储备能力。在令被测者尽力作深、快呼吸时,被测者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最大随意通气量(maximal voluntray ventilation)。最大随意通气量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通气能力所达到的通气量,是估计个体能进行最大运动量的生理指标之一
第276题 对肺泡气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
A.残气量
B.补吸气量
C.补呼气量
D.深吸气量
E.功能残气量
参考答案:E
解析:
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等于残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可因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生理意义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内气体成分的过度变化,使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能保持相对稳定。由于功能残气量的稀释作用,吸气时肺泡内PO2不致突然升得太高,PCO2不致降得太低。反之呼气时PO2不致降得太低,PCO2不致升得太高
第277题 呼气储备量等于
A.补吸气量
B.肺活量-深呼气量
C.肺活量-深吸气量
D.肺活量-吸气储备量
E.潮气量+补吸气量
参考答案:C
解析:
肺活量是在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深吸气量是指从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入的气体量。等于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肺活量—深吸气量=尽力吸气后,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潮气量—补吸气量=呼气储备
第278题 当呼吸肌完全松弛时,肺容量等于
A.肺活量
B.余气量
C.补呼气量
D.功能残气量
E.深吸气量
参考答案:D
解析:
功能残气量为平静呼气未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等于残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可因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
第279题 切断动物颈部迷走神经后动物的呼吸将变为
A.变深变慢
B.变浅变慢
C.不变
D.变浅变快
E.变深变快
参考答案:A
解析:
肺牵张反射肺扩张引起吸气抑制,肺萎陷引起吸气兴奋。该反射是由迷走神经参与和完成的。故切断迷走神经后,肺吸气的兴奋减弱,则呼吸变慢,肺扩张时,吸气抑制减弱,则呼吸变深
第280题 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其原因是
A.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B.吸气时肺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肺弹性阻力增大
C.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增大
D.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
E.吸气时胸内负压减小,呼气时胸内负压增大
参考答案:D
解析:
肺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占非弹性阻力的80%?90%。由于气道阻力与其管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因此气道管径的大小是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吸气时,胸膜腔内压增大而跨壁压增大,因肺的扩展而使弹性成分对小气道的牵引作用增强,可使气道口径增大,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则相反,气道口径变小,气道阻力增加。因此,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