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病理学题库(561题)


第461题 以下不符合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病理表现的是


A.分为增生期、胶质贮积期、结节期三期

B.增生期肉眼观甲状腺弥漫性非对称重度增大

C.胶质贮积期光镜下部分上皮增生,可有小滤泡或假乳头形成

D.病程后期滤泡上皮局灶性增生

E.肉眼观切面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


参考答案:B


解析:

弥漫增生性甲状腺肿肉眼观: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中度增大,一般不超过150g,表面光滑;镜下:滤泡上皮增生呈立方或低柱状,伴小滤泡或小假乳头形成,胶质较少,间质充血。
所以选项B错误。


第462题 “甲亢”指


A.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B.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C.甲状腺腺瘤

D.地方性甲状腺肿

E.大脖子病


参考答案:B


解析:

“甲亢”指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第463题 以下关于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正确的是


A.TSH分泌减低

B.由于缺碘使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所致

C.也称桥本病

D.一般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E.广泛分布,无地域特点


参考答案:B


解析: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亦称单纯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碘使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促甲状腺素(TSH)分泌增多,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滤泡内胶质堆积而使甲状腺肿大。一般不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本型甲状腺肿常常是地方性分布,又称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可为散发性。


第464题 以下不是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表现的是


A.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

B.一般无临床表现

C.绝大多数病人后期可引起压迫、窒息、吞咽和呼吸困难

D.少数患者可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症状

E.极少数可癌变


参考答案:C


解析: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diffusenontoxicgoiter)亦称单纯性甲状腺肿(simplegoiter),是由于缺碘使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促甲状腺素(TSH)分泌增多,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滤泡内胶质堆积而使甲状腺肿大。一般不伴甲状腺功能亢进。
本病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一般无临床症状,部分病人后期可引起压迫、窒息、吞咽和呼吸困难,少数患者可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症状,极少数可癌变。少数患者可伴甲状腺功能亢进,其发生机理目前不是很清楚,请记忆。


第465题 男,30岁。颈部包块6个月。查体:甲状腺右叶可触及直径2cm质硬结节。B超检查示:甲状腺右叶下极实性结节,2cm×1.5cm,边界不规则,内可见细小钙化。行穿刺活检,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


A.鳞癌

B.滤泡状癌

C.未分化癌

D.乳头状癌

E.髓样癌


参考答案:D


解析: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一类甲状腺癌,多数为单发肿物,病理可见分化良好的柱状上皮呈乳头状突起,核清晰伴嗜酸性细胞浆,常可见同心圆的钙盐沉积。与本病例相符,选D。


第466题 甲状腺癌主要组织类型包括,除了


A.鳞状复层上皮癌

B.乳头状癌

C.滤泡癌

D.髓样癌

E.未分化癌


参考答案:A


解析:

甲状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原发性上皮性肿瘤的1/3。
1.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肉眼观:肿瘤一般呈圆形,直径约2-75px,无包膜,质地较硬,切面灰白,部分病例有囊形成,囊内可见乳头,故称为乳头状囊腺癌。镜下:乳头分支多,乳头中心有纤维血管间质(真乳头),间质内常见呈同心圆状的钙化小体,即砂粒体,有助于诊断。乳头状癌有时以微小癌出现,癌直径小于25px,临床又称之为“隐匿性癌”。
2.滤泡癌:一般比乳头状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肉眼观:结节状,包膜不完整,境界较清楚,切面灰白、质软。镜下: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少数病例由嗜酸性癌细胞构成,称为嗜酸性细胞癌。
3.髓样癌:又称C细胞癌是由滤泡旁细胞(即C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属于AUPD瘤。肉眼观:单发或多发,可有假包膜,直径约1-275px,切面灰白或黄褐色,质实而软。镜下:瘤细胞圆形或多角、梭形,核圆或卵圆,核仁不明显。瘤细胞呈实体片巢状或乳头状、滤泡状排列,间质内常有淀粉样物质沉着(可能与降钙素分泌有关)。电镜:胞质内有大小较一致的神经分泌颗粒。
4.未分化癌:又称间变性癌或肉瘤样癌,较少见。肉眼观:肿块较大,病变不规则,无包膜,广泛浸润、破坏,切面灰白,常有出血、坏死。镜下:癌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深浅不一,核分裂象多。


第467题 以下哪种不是成人胰岛内分泌细胞


A.A细胞

B.B细胞

C.C细胞

D.D细胞

E.PP细胞


参考答案:C


解析:

A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20%,细胞体积较大,多分布在胰岛周边部。电镜下可见A细胞内的分泌颗粒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颗粒内的致密核芯常偏于一侧,膜与核芯之间在可见一新月形的帽样间隙,内含密度较低的无定形物。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glucagon),故又称高血糖素细胞。高血糖是小分子多肽,它的作用是促进肝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抑制糖原合成,故使血糖升高。
B细胞数量较多,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70%,主要位于胰岛的中央部。B细胞内的分泌颗粒大小不一,其结构因动物种属而异,人和鼠等的B细胞颗粒内常见杆状或不规则形晶状致密核芯,核芯与膜之间有较宽的清亮间隙。B细胞分泌胰岛素(insulin),故又称胰岛素细胞。胰岛素是含51个氨基酸的多肽,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吸收血液内的葡萄糖作为细胞代谢的主要能量来源,同时也促进肝细胞将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故胰岛素的作用与高血糖素相反,可使血糖降低。这两种激素的协同作用,使血糖水平保持稳定。若胰岛素的作用与高血糖素相反,可使血糖降低。这两种激素的协同作用,使血糖水平保持稳定。若胰岛发生病变,B细胞退化,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致血糖升高,并从尿中排出,即为糖尿病。胰岛B细胞肿瘤或细胞功能亢进,则胰岛素分泌过多,可导致低血糖症。
D细胞数量少,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5%,D细胞散在于A、B细胞之间,并与A、B细胞紧密相贴细胞间有缝隙连接。D细胞内的分泌颗粒较大,圆形或卵圆形,内容物呈细颗粒状,电子密度低。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它以旁分泌方式或经缝隙连接直接作用于邻近的A细胞、B细胞或PP细胞,抑制这些细胞的分泌功能。生长抑素也可进入血循环对其他细胞功能起调节作用。
PP细胞数量很少,除存在于胰岛内,还可见于外分泌部的导管上皮内及腺泡细胞间,胞质内也有分泌颗粒。PP细胞分泌胰多肽(pancreaticpolypeptide),它有抑制胃肠运动和胰液分泌以及胆囊收缩的作用。


第468题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又称


A.复杂性甲状腺肿

B.桥本病

C.地方性甲状腺肿

D.甲状腺暖结节

E.甲状腺腺瘤


参考答案:C


解析: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亦称单纯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碘使甲状腺分泌不足,促甲状腺分泌增多,常常是地方性分布,又称地方性甲状腺肿。


第469题 桥本甲状腺炎又称


A.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B.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C.甲亢

D.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E.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参考答案:D


解析:

桥本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氏)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又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病。是甲状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男女之比为1:3,多见于30~60岁,但儿童少年亦可发生。


第470题 甲状腺腺瘤


A.甲状腺滤泡上皮发生的一种罕见肿瘤

B.为恶性肿瘤

C.肿瘤生长迅速

D.老年男性多见

E.多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常压迫周围组织


参考答案:E


解析:

甲状腺肿瘤是甲状腺滤泡上皮发生的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往往在无意中发现,中青年女性多见。肿瘤生长缓慢,所吞咽活动而上下移动。
所以选项ABCD都错误。


第471题 甲状腺功能低下


A.甲状腺素合成和释放减少而出现的综合征

B.根据性别不同可表现为克汀病或粘液水肿

C.呆小症主要由于儿童期获得甲状腺素不足

D.婴儿组织间质出现大量类粘液积聚,出现粘液水肿

E.不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参考答案:A


解析:

甲状腺功能低下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幼年黏液性水肿的临床表现根据起病的年龄不同而不同。若系幼儿发病者,和呆小病相似,只是体格发育和面容的改变没有呆小病显著。儿童和青春期发病一般与成人黏液性水肿类似。呆小病多于出生后数周出现症状。
呆小症,其发病原因是小儿甲状腺功能不足所致。发生于甲状腺肿流行的地区,胚胎期缺乏碘引起的呆小症,称地方性呆小症。
黏液水肿系以皮肤内散在或弥漫性黏蛋白沉积和显微镜下胶原破碎为特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


第472题 下列哪项不符合葡萄胎


A.绒毛间质水肿,血管消失

B.绒毛滋养层上皮细胞明显增生

C.无胎动及胎心音

D.子宫体积比正常妊娠月份大

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参考答案:E


解析:

在葡萄胎hCG量远较正常值为高,且持续为高水平。在正常非孕妇女血清hCG量<75mIU/ml,β-hCG<20mIU/ml。正常妊娠妇女血清高峰值中位数在10万mIU/ml以下,最高值达21万mIU/ml,而葡萄胎患者血清hCG值远高于20万mIU/ml。 


第473题 子宫颈癌好发部位是


A.子宫颈内口

B.子宫颈外口

C.子宫颈前唇

D.子宫颈后唇

E.子宫颈管


参考答案:B


解析:

子宫的下部呈圆柱形或菱形,即子宫颈。子宫颈的内腔为子宫颈管,上端为宫颈内口,与子宫腔相通,下端为宫颈外口,与阴道相通。阴道附着部以上的部位称阴道上部,附着部以下的部位伸入阴道,称子宫颈阴道部。
子宫颈主要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子宫颈管的黏膜上皮细胞呈高柱状,黏膜层中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碱性黏液。子宫颈阴道部的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鳞状上皮与宫颈管的柱状上皮在宫颈外口处相交接,此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当鳞-柱交界位于宫颈阴道部时,暴露于阴道的柱状上皮受阴道酸性影响,柱状上皮下未分化储备细胞开始增生,并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继之柱状上皮脱落,而被复层鳞状细胞所代替,此过程称鳞状上皮化生。
化生的鳞状上皮偶可分化为成熟的角化细胞,但一般均为大小形态一致,形圆而核大的未成熟鳞状细胞,无明表层、中层、底层3层之分,也无核深染、异型或异常分裂象。化生的鳞状上皮既不同于宫颈阴道部的正常鳞状上皮,镜检时见到两者间的分界线;又不同于不典型增生,因而不应混淆。
还有一个概念是鳞状上皮化,鳞状上皮化生和鳞状上皮化都不属于癌前病变。
鳞状上皮化指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柱状上皮与其基底膜之间,直至柱状上皮完全脱落而被鳞状上皮替代。
子宫颈的鳞状上皮部分被不同程度的异型性的细胞所取代,则称为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属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范畴,属于癌前病变。
子宫颈管内表面被覆粘液柱状上皮,在子宫颈外口移行为非角化的鳞状上皮,交界处为子宫颈上发生疾病的常见部位。青春期尤其是妊娠女性由于激素作用,子宫颈管柱状上皮常下移替代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
子宫颈管柱状上皮对化学环境的变化和细菌感染较为敏感,可化生为鳞状上皮。虽然鳞状上皮柱状上皮交界可上下游移,但其位置和相关的疾病一般在子宫颈外口附近。


第474题 绒毛膜癌与侵蚀性葡萄胎主要的鉴别依据是


A.尿hCG阳性

B.病理检查无绒毛结构

C.有卵巢黄素化囊肿

D.胸部X线片有棉团状阴影

E.阴道有紫蓝色转移结节


参考答案:B


解析:

B,绒癌无绒毛。
镜下
  异型性明显。出血、坏死非常明显。
  瘤组织中无血管和其他间质;
  无绒毛形成——与恶性葡萄胎最主要的鉴别点。 


第475题 与EB病毒感染无关的疾病是


A.鼻咽癌

B.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C.宫颈癌

D.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参考答案:C


解析:

排除法,其他几个选项都和EB病毒感染有关,宫颈癌, HPV感染是其高危因素。 


第476题 乳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是哪项


A.鳞状细胞癌

B.浸润性小叶癌

C.浸润性导管癌

D.髓样癌

E.湿疹样癌


参考答案:C


解析: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乳腺癌的50%~80%。


第477题 诊断早期宫颈癌最可靠的依据是


A.阴道镜检查

B.盆腔检查

C.宫颈细胞学检查

D.宫颈病理切片检查

E.有接触性出血史


参考答案:D


解析:

题中问“最可靠的依据是”,选宫颈病理切片检查。


第478题 青年女性,闭经3个月,阴道不规律出血,血块中夹有水泡。检查发现子宫体积大,阴道壁有暗紫色结节、出血、坏死。最大可能是


A.葡萄状肉瘤

B.葡萄胎

C.恶性葡萄胎

D.绒毛膜癌

E.宫外孕


参考答案:C


解析:

良性葡萄胎病变局限于宫腔内,不侵入肌层,胎盘绒毛高度水肿,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薄壁水泡,内含清亮液体,有蒂相连,形似葡萄。

恶性葡萄胎又称侵袭性葡萄胎,和良性葡萄胎主要区别是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引起子宫肌层出血坏死,甚至向子宫外侵累及阔韧带或阴道。


第479题

女,31岁。B超检赶在左乳房外上象限发现0.3cm×0.2cm大小的结节,局部切除送病理检查。结节内查见癌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未侵破基底膜。正确的病理诊断是


A.上皮内瘤变I级

B.上皮内瘤变II级

C.重度非典型增生

D.原位癌

E.早期浸润癌


参考答案:D


解析:

 由于“癌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未侵破基底膜”,故考虑原位癌。 


第480题 早期浸润性宫颈癌是指


A.宫颈上皮癌变癌组织已延伸至宫颈腺体

B.宫颈上皮癌变癌组织累及宫体内膜腺体

C.宫颈上皮癌变癌组织穿透基底膜,深度<5mm

D.宫颈上皮癌变癌组织累及腺体穿透基底膜至浅肌层

E.宫颈上皮癌变癌组织达基底膜


参考答案:C


解析:

原位癌的部分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浸润,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在固有膜中形成一些不规则的癌细胞条索或小团块,称为早期浸润癌。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