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81题 女性,52岁,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镜检查见子宫颈有菜花样肿物,表面出血坏死。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宫颈息肉
B.宫颈癌
C.宫颈囊肿
D.宫颈肥大
E.官颈糜烂
参考答案:B
解析:
子宫颈息肉。多数为炎症刺激后内膜增生所致的炎性息肉,少数为腺瘤性息肉。息肉恶变临床上极少见。临床表现多见于40岁以上经产妇女。息肉极小时多无明显症状,每当因其他疾病进行妇科检查时发现;息肉大者,可致阴道白带增多,呈血性白带或接触性出血。
宫颈息肉则临床上可有月经期出血,或接触性出血。小息肉只有通过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才能看到;大息肉在作双合诊检查时可发现。息肉常为多发性,呈扁圆或椭圆形或呈水滴状,红色,表面光滑,可有蒂,位于子宫颈外口处或子宫颈管处。病理检查:镜下显示表面四周覆以柱状上皮,实质部分由腺体、血管和淋巴浆细胞组成,蒂部为纤维组织及血管,通过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即可确诊。
而宫颈癌(即子宫颈癌)早期有血性白带或接触性出血,可有乳头状突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初期由于癌的存在,刺激宫颈腺体分泌功能亢进,产生浆液、粘液性白带。晚期,癌组织坏死,继发感染,白带变混浊,呈米汤样或脓样,带血,具有恶臭。疼痛,为晚期症状。癌肿浸润宫旁组织,累及盆腔、闭孔神经、骶神经时,可引起严重的持续性腰骶部及坐骨神经痛。盆腔病变广泛,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碍,可导致下肢肿胀和疼痛。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见癌细胞,阴道镜检查发现异型上皮区,活组织检查见癌组织,宫颈或颈管内取材活检发现癌组织,对细胞学检查阳性而活检阴性者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切除标本分块连续切片检查发现癌组织。
第482题 中年女性,一年前有流产史,现阴道流血不止,严重贫血外观,子宫体积增大。近来咳嗽、咯血。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结核
B.绒毛膜癌
C.葡萄胎
D.子宫内膜癌
E.肺癌
参考答案:B
解析:
患者有流产史,现出现阴道流血,子宫体积增大,并且有咯血、咳嗽的表现,首先考虑绒毛膜癌,葡萄胎有停经史。所以不符合。
第483题 子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是指
A.子宫颈腺体充满癌细胞
B.子宫颈表面发生的原位癌影响腺体分泌排出
C.子宫颈表面和腺体先后发生了原位癌,并侵及腺体周围间质
D.子宫颈原位癌突破基底膜侵及腺体
E.子宫颈原位癌沿基底膜伸入腺体内致腺管上皮为癌细胞所取代,腺体基底膜完整
参考答案:E
解析:
子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是指子宫颈原位癌内的癌细胞沿基底膜生长,进入子宫颈腺体内,并取代了腺上皮细胞,而腺体的基底膜仍完整。
A.乳腺粉刺样癌
B.乳腺硬癌
C.乳腺不典型髓样癌
D.乳腺单纯癌
E.恶性淋巴瘤
参考答案:D
解析:
选D。
乳腺单纯癌:实质与间质大致相等。
乳腺硬癌:实质少间质多。
不典型髓样癌;实质多,间质少,间质内无明显淋巴细胞浸润。
第485题 不容易出现乳房内包块的乳腺癌是
A.浸润性导管癌
B.小叶原位癌
C.浸润小叶癌
D.髓样癌
E.导管内癌
参考答案:B
解析:
不容易出现乳房内包块的乳腺癌是小叶原位癌。因此,对乳腺癌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详细检查,才能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第486题 切除子宫做病理检查,光镜下见子宫壁深肌层内有大量异型的滋养层细胞浸润,并有绒毛结构,应诊断为
A.子宫内膜癌
B.侵蚀性葡萄胎
C.绒毛膜癌
D.子宫颈癌
E.水泡状胎块
参考答案:B
解析:
滋养层细胞异型性明显,侵及深肌层,并有绒毛结构的肿瘤为侵袭性葡萄胎。而滋养层细胞异型性明显,侵及深肌层,出血坏死明显,无绒毛结构时,应诊断为绒毛膜癌。
第487题 浸润性子宫颈癌指肿瘤浸润深度至少要超过基底膜下
A.2mm
B.4mm
C.5mm
D.3mm
E.1mm
参考答案:C
解析:
早期浸润性子宫颈癌是指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而浸润性子宫颈癌的浸润深度业已超过了基底膜下5mm。
第488题 关于乳腺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多发生于内上象限
B.男性乳腺不发生癌
C.多数为浸润性导管癌
D.以血道转移多见
E.多来源于肌上皮细胞
参考答案:C
解析: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乳腺导管和腺泡上皮细胞。多发生于外上象限,多数为浸润性导管癌,以淋巴道转移常见,晚期也可发生血道转移。来源于肌上皮细胞的肌上皮性肿瘤在乳腺少见。男性乳腺也可以发生乳腺癌,发病率很低,但容易发生转移。
第489题 恶性葡萄胎与良性葡萄胎的主要区别是
A.可见水肿绒毛
B.滋养细胞增生
C.绒毛侵犯子宫壁深部肌层
D.绒毛间质血管消失
E.绒毛消失
参考答案:C
解析:
良性葡萄胎病变局限于宫腔内,不侵入肌层,胎盘绒毛高度水肿,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薄壁水泡,内含清亮液体,有蒂相连,形似葡萄。恶性葡萄胎又称侵袭性葡萄胎,和良性葡萄胎主要区别是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引起子宫肌层出血坏死,甚至向子宫外侵累及阔韧带或阴道。
第490题 绒毛膜癌最常转移的器官是
A.肝
B.肺
C.骨
D.肾上腺
E.脑
参考答案:B
解析:
绒毛膜癌的滋养细胞最早侵入宫旁组织的静脉内,由此逆行而转移到阴道,上行经右心而至肺,再由肺继发转移而扩散致全身各主要器官,如脑、肝、肾、胃肠等。
第491题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结核结节的成分
A.类上皮细胞
B.Langhans巨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淋巴细胞
参考答案:C
解析:
结核结节(tubercle):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类上皮细胞,郎罕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特异性肉芽肿。
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常有干酪样坏死 。
单个的结核结节非常小,直径约0.1mm,肉眼和X线片不易看见。3~4个结节融合成较大结节时才能见到。这种融合结节境界分明,粟粒大小,呈灰白半透明状。有干酪样坏死时略显微黄,可微微隆起于器官表面。
第492题 关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粘液脓血便
B.滤泡性肠炎
C.有严重脱水表现
D.多由毒力强的志贺菌引起
E.集合淋巴小结内见巨噬细胞增生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病原是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的志贺菌属,分A、B、C、D四群(志贺菌、福氏菌、鲍氏菌、宋内氏菌)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多见。潜伏期多数为1~2天,短者数小时,起病、发展快,高热可>40℃(少数不高)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无腹痛与腹泻,也有在发热、脓血便后2~3天始发展为中毒型。有时肠壁集合淋巴小结和孤立淋巴小结滤泡增生肿大,而呈滤泡性肠炎的变化。临床上常无明显的腹痛、腹泻及脓血便。
第493题 肠伤寒的肠溃疡特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肠伤寒病变主要累及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其病变分为四期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形成期和愈合期。在溃疡形成期出现肠溃疡,溃疡常呈长椭圆形,与肠之长轴平行。
第495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最具特征性的病变是
A.卫星现象
B.筛网状软化灶
C.淋巴细胞袖口状浸润
D.胶质结节
E.噬神经细胞现象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就是B。
流行性乙型脑膜炎可引起脑实质广泛病变,以大脑皮质、脑干及基底核的病变最为明显;脑桥、小脑和延髓次之,脊髓病变最轻。其基本病变为:
①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可见脑膜与脑实质小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及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套式细胞浸润;
②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液化溶解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筛状软化灶;
③局部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部分患者脑水肿严重,颅内压升高或进一步导致脑疝。
第496题 人体消灭结核杆菌主要依靠
A.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浆细胞
D.淋巴细胞
E.嗜酸粒细胞
参考答案:A
解析:
巨噬细胞不仅具有吞噬杀灭结核杆菌的作用,也可产生IFN-γ等细胞因子,从而吞噬杀灭和消化结核杆菌,但是结核杆菌可通过释放大量有毒的结核菌素来对抗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第497题 有关暴发型流脑败血症休克型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突发高热、头痛、呕吐
B.口唇发绀、低血压
C.精神萎靡、意识障碍
D.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E.皮肤瘀点瘀斑迅速扩大并融合成片
参考答案:D
解析:
暴发型流脑败血症休克型多见于儿童。突起高热,常在短期内全身出现广泛瘀点、瘀斑,且迅速融合成大片,皮下出血,或继以大片坏死。面色苍灰,唇周及指端发绀,四肢厥冷,皮肤呈花纹,血压下降,甚至不可测出。脑膜刺激征缺如。脑脊液大多清亮,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血培养常为阳性。
第498题 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哪种细胞起主要作用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嗜酸粒细胞
参考答案:B
解析:
感染结核近3周时,细胞免疫开始发挥作用。巨噬细胞分泌MHCⅡ类抗原呈递并与有αβ-T细胞受体的未定型CD4TH0细胞结合,巨噬细胞分泌的IL-12促进CD4TH0演变为TH1细胞,后者分泌IFN-r。IFN-r是激活巨噬细胞的关键,激活的巨噬细胞释放多种介质,如TNF可促使单核细胞聚集、活化、逐渐分化为上皮样细胞、并融合为Langhans多核巨细胞,形成上皮样肉芽肿。IFN-r和TNF协同作用诱导含氮氧化物和自由基水平增高以杀灭巨噬细胞内的细菌。CD4+T细胞亦可促进CD8+T细胞溶解染菌的巨噬细胞。上述TH1反应过程中的任何缺陷,均可导致结核肉芽肿形成不典型,因而缺少抵抗力易导致结核病进展。
第499题 结核结节主要由什么细胞构成
A.浆细胞
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类上皮细胞
E.成纤维细胞
参考答案:D
解析:
结核结节(tubercle)是在细胞免疫基础上形成的,由上皮样细胞(epithelioid cell)、Langhans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
第500题 结核病的变态反应属于哪型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V型
参考答案:D
解析:
速发型(Ⅰ型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可引起皮肤粘膜过敏症(荨麻疹、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消化道过敏症(食物过敏性胃肠炎),全身过敏症(过敏性休克),小结:
细胞毒型(Ⅱ型变态反应)
如寄生虫疾病常见于:黑热病、疟疾
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变态反应)
常见的Ⅲ型变态反应疾病有:Arthus反应、一次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等。
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
常见Ⅳ型变态反应有: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多种细菌、病毒(如结核杆菌、麻疹病毒)感染过程中出现的Ⅳ型变态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