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A.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B.动脉栓塞后肾硬化
C.慢性肾盂肾炎
D.左肾先天发育不全
E.高血压固缩肾
参考答案:C
解析:
题中所述符合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表现:肾脏切面皮髓质界限不清,肾乳头萎缩,肾盏和肾盂因瘢痕而变形,肾盂粘膜粗糙。肾脏瘢痕数量多少不等,多见于肾的上、下极,皆因该处容易发生肾内反流。
第422题 晚期慢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改变是
A.肾小球萎缩
B.肾小球节段性玻璃样变
C.肾小球肥大
D.脏层上皮细胞增生
E.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
参考答案:E
解析:
病理学教材中有如下描述: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的终未阶段。病变特点是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又称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双肾体积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不清。肾盂周围脂肪增多。慢性肾炎的大体病变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第423题 基底膜呈虫蚀状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膜性肾小球肾炎,简称膜性肾炎,又称膜性肾病
电镜下观察,以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和电子致密物之间新生基底膜样物质形成钉状突起为特征,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可分为4期:Ⅰ期:上皮下可见散在小型电子致密物,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基底膜无明显变化。Ⅱ期:上皮下电子致密物较Ⅰ期增多,分布均匀,致密物之间出现新生的基底膜样物质,并形成钉状突起,分隔致密物,基底膜增厚。Ⅲ期:基底膜内可见电子致密物,基底膜样物质进一步增多,包绕电子致密物,基底膜进一步增厚。Ⅳ期:上述各期的电子致密物部分溶解消失,不规则增厚的基底膜呈虫蚀状。有的患者同时可见两期病变特点,以其中一期病变占优势。
第425题 基底膜有钉状突起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膜性肾小球肾炎,简称膜性肾炎,又称膜性肾病,光镜下弥漫性基底膜增厚,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用Masson染色呈红色),免疫复合物之间新生的基底膜样物质形成钉状突起(镀银染色呈黑色)。初期毛细血管管腔无显著变化,后期基底膜显著增厚,毛细血管管腔变狭窄。
第426题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有裂孔和缺损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新月体性肾炎,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呈不规则增厚,常有裂孔或缺损,肾小球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间可见纤维性条索,毛细血管基底膜有裂孔和缺损。免疫荧光法显示肾小球内的颗粒状荧光或线形荧光。
第427题 大红肾见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大红肾是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肉眼改变,表现为肾脏轻到中度肿大、充血、包膜紧张、表面光滑、颜色较红。若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肾脏表面及切面可散在多数小出血点,称为蚤咬肾。
第428题 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见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是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是由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使系膜区增宽,增生的系膜组织逐渐向周围毛细血管伸展,侵入毛细血管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使毛细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银染色示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
第429题 膜性肾炎的光镜病变特点是
A.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B.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
C.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D.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或融合
E.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选B。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病变为弥漫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常伴有大量蛋白尿,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肾小球无明显炎症现象,故又称为膜性肾病。起病缓慢,病程长,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儿童患者较少。病理变化为弥漫性,镜下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通透性明显增加,早期病变轻,不易察觉,易与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混淆。随病变进展,管壁增厚逐渐加重。
肉眼观,早期可见肾肿胀,体积增大,色苍白。切面皮质明显增宽,髓质无特殊变化。晚期,肾体积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
第430题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呈节段性坏死
B.局灶性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呈节段性硬化
C.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呈节段性系膜基质增多
D.肾小球局灶性新月体形成
E.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
参考答案:B
解析: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只有部分肾小球受累,且限于肾小球的部分小叶或毛细血管袢。病变特点是肾小球硬化,呈局灶性和节段性分布。局灶性肾小球肾炎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
病理改变:
1)光镜下:病变灶性分布,早期仅皮髓交界处的肾小球受累,其他肾小球无病变或病变很轻微。病变肾小球内部分小叶和毛细血管内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增宽、硬化、玻璃样变。系膜内和毛细血管内常有脂滴和玻璃样物质沉积。有时可见吞噬脂类的泡沫细胞聚集。以后逐渐波及皮质全层,病变持续发展可引起肾小球硬化,并出现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晚期,大量肾小球可发展为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而导致肾功能不全。
2)电镜下除系膜基质增加外,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塌陷,足细胞突消失,并有明显的上皮细胞内肾小球基底膜脱落。
3)免疫荧光:显示受累部位有IgM和补体沉积。
临床病理联系: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同时伴有血尿和高血压,对激素效果不好,病变呈进行性,多继续发展为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成人预后比儿童差。
第431题 急性肾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急性肾炎是肾脏的急性免疫反应,外观可有充血。故而选B。慢性硬化性肾炎:是各种肾炎的终末阶段,肾小球硬化,广泛纤维化,故而C。慢性肾盂肾炎,是感染性疾病,反复感染,容易引起肾脏疤痕。
第434题 IgA肾病的最显著的特点是
A.系膜区IgA和C3沉积
B.复发性血尿
C.弥漫性系膜增生
D.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E.呈膜性肾炎病变
参考答案:A
解析:
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病,病理类型主要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突出的特点是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有lgA沉积,并同时并有C3,lgG和IgM较少,电镜观察证实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第435题 新月体性肾炎的主要病变是
A.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
B.中性粒细胞的渗出
C.单核细胞的渗出
D.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E.血管内皮细胞坏死
参考答案:D
解析:
新月体性肾炎的组织学特征是大多数肾小球囊内有新月体形成,新月体主要由新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可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这些成分附着于球囊壁层,在毛细血管球外侧形成新月体形或环形结构。
第436题 免疫荧光呈线形的肾炎是
A.IgA肾病
B.膜性肾炎
C.轻微病变性肾炎
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E.膜性增生性肾炎
参考答案:D
解析:
免疫荧光呈线形的肾炎是:
A.IgA肾病:系膜区有IgA的沉积,常伴有C3和备解素。
B.膜性肾炎:颗粒状荧光
C.轻微病变性肾炎:无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沉积。
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I型,免疫荧光呈线形。Ⅱ型则呈颗粒状。Ⅲ型为阴性。
E.膜性增生性肾炎:颗粒状或大块沉积。
第437题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的肉眼病变是
A.大白肾
B.多囊肾
C.固缩肾
D.分叶状肾
E.大红肾
参考答案:E
解析:
选E。肾间质内常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少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肉眼观,早期变化不明显。以后肾轻度或中度肿大、充血、包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故称大红肾。
第438题 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肾炎
B.新月体性肾炎
C.轻微病变性肾炎(脂性肾病)
D.急性弥漫增生性肾炎
E.膜性增生性肾炎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轻微病变性肾小球病中,肾小球无免疫复合物沉积。(注:本题依据此点而选C)。
了解内容:
但很多证据表明本病与免疫机制有关:发病与呼吸道和预防性免疫接种有关;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与湿疹和鼻炎等过敏性疾病有关;具有遗传易感染性;Hodgkin病患者发病率增高;该病患者具有T细胞介导的免疫缺陷;已有在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上清液中检测到引起蛋白尿的因子的报导。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假说认为微小病变性肾病的发生与免疫功能障碍有关。
第439题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属于
A.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B.膜性增生性肾炎
C.轻微病变性肾炎
D.膜性肾炎
E.新月体性肾炎
参考答案:A
解析: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
肾脏体积可较正常增大,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球。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通常为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一,急性期可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病变严重时,增生和浸润的细胞可压迫毛细血管袢使毛细血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并损害肾小球滤过膜,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等;并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而对水和各种溶质(包括含氮代谢产物、无机盐)的排泄减少,发生水钠潴留,继而引起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因此临床上有水肿、尿少、全身循环充血状态如呼吸困难、肝大、静脉压增高等。肾小管病变多不明显,但肾间质可有水肿及灶状炎性细胞浸润。
第440题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特征性病变是
A.系膜细胞增生
B.系膜内见致密沉积物
C.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融合
D.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上皮细胞下见致密沉积物
参考答案:C
解析:
轻微肾小球病变病理特点是光镜下肾小球无明显变化,电镜下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临床特点是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病理变化光镜下肾小球无病变或仅见局灶节段性轻度异常。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脂滴空泡,故又称脂性肾病,免疫荧光肾小球内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
电镜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无显著变化,肾小球内无电子致密沉积物,主要变化是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故有人称之为足突病(footprocessdisease)。
所以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