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41题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是
A.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
B.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
C.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
D.肾小球周围纤维细胞和系膜细胞
E.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和脏层上皮细胞
参考答案:B
解析:
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和内皮——驼峰——大红/蚤咬肾——儿童肾小球肾炎最常见。
第442题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电镜下的典型表现是
A.广泛足突消失
B.电子致密物呈“飘带”样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
C.毛细血管腔内中性粒细胞浸润
D.电子致密物呈“驼峰”样在上皮下沉积
E.电子致密物在系膜区沉积
参考答案:D
解析: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其电镜下表现:显示电子密度较高的沉积物,通常呈驼峰状,多位于脏层上皮和肾小球基底膜之间,也可位于内皮细胞下、基膜内或系膜区。
第443题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病理改变为
A.毛细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B.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血栓形成
C.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肾球囊上皮细胞增生
D.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
E.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及基底膜增厚
参考答案:D
解析:
肉眼观,早期变化不明显,以后肾轻度或中度肿大、充血、包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故称“大红肾”。若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肾表面及切面可见散在的小出血点,称“蚤咬肾”。镜下,肾小球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增多,系膜细胞增多;基底膜通透性增加,间质细胞浸润;部分毛细血管变性坏死;肾小球上皮玻璃样变性;间质充血。电镜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与脏层上皮之间有驼峰样物质沉积。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表面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主要是IgG和C3),呈颗粒状荧光。
第444题 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血液检查,血清补体降低,考虑其光镜改变最大可能是
A.肾小球无明显改变
B.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明显增厚
C.增生的系膜组织向周围毛细血管延伸
D.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E.肾小球内大量新月体形成
参考答案:C
解析:
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memsangiocapillaryglomerulonephritis)又称膜增生性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glomerulonephritis,MPGN)。好发于青年,为有特定的病理形态及免疫学表现的症候群。临床上往往以肾病综合征与肾炎综合征同时存在和低补体血症,组织学上系膜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肾小球常呈分叶状,又称分叶性肾炎。选C是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的病理表现。故选C。
第445题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改变为
A.大瘢痕性固缩肾
B.大白肾
C.蚤咬肾
D.大红肾
E.颗粒性固缩肾
参考答案:E
解析: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各种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的结果。大量肾小球纤维化、硬化,原始的病变类型已不能辨认。病理变化:
两侧肾对称性萎缩变小,色苍白,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有时可有散在的小囊肿形成。肾不而质硬,故称颗粒性固缩肾。切面见肾皮质萎缩变薄,纹理模糊不清,皮髓质分界不明显。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增多。小动脉壁增厚,变硬,口哆开。
第446题 成年男尸,双肾明显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质硬,切面皮质明显变薄。病理诊断最大可能是
A.慢性肾盂肾炎
B.膜性肾炎
C.膜性增生性肾炎
D.慢性硬化性肾炎
E.IgA肾病
参考答案:D
解析:
病理学教材中有如下描述: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的终末阶段。病变特点是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又称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双肾体积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不清。肾盂周围脂肪增多。慢性肾炎的大体病变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第447题 男性患者28岁,面部及下肢浮肿,尿蛋白(+++),血压:150/100mmHg,肾穿刺活检:肾小球体积增大,电镜见脏层上皮与基底膜之间有驼峰样致密沉积物。本例肾炎属于
A.膜性肾炎
B.膜性增生性肾炎
C.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D.轻微病变型肾炎
E.IgA肾病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选C。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增生的细胞以毛细血管丛的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为主,所以又称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多数病例与感染有关,又称感染后肾炎,一般继发于A族乙型溶血链球菌(GN)感染,是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于儿童,成人也可发生,不同的是发生于儿童预后好,发生于成人时预后差。
病理变化:1)肉眼观:双侧肾轻到中度肿大,包膜紧张,表面充血,称为大红肾,有时表面及切面有散在的粟粒大小出血点,称为蚤咬肾。2)镜下:病变为弥漫性,双侧肾小球广泛受累,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量增多,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的增生及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有时伴有脏层上皮细胞的增生,病变发展可堵塞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得以滤过进入肾球囊,因此,病人尿中常有蛋白质和白细胞。轻型病人,病变不再发展,以后逐渐痊愈,比较严重的病人,病变继续发展,肾小球内细胞增生加重,增生的细胞主要是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细胞压迫毛细血管,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病变严重时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并破裂出血,大量红细胞进入肾球囊及肾小管腔内,可以引起明显的血尿。不同的病例病变表现形式可能不同,有的以渗出为主,称为急性渗出性肾小球肾炎,有些病变严重,肾小球毛细血管坏死,有大量出血者称为出血性肾小球性肾炎。上皮细胞一般无明显增生,少数严重的病例肾小球的壁层和脏层上皮细胞可增生,形成新月体。这种病变容易引起肾小球纤维化。如数量少,对功能影响不大。如病变广泛,可形成新月体。
肾小球的病变常可引起相应的肾小管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常有浊肿、玻璃样变、脂肪变等。管腔内含有从肾小球滤过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这些物质在肾小管内凝集,形成各种管型,如蛋白管型、透明管型、细胞管型(如红细胞、白细胞或上皮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
肾间质内常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3)电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有散在的电子密度高的沉积物在脏层上皮细胞和肾小球基底膜之间,呈驼峰状,沉积物也可位于内皮细胞下或基底膜内。沉积物表面的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消失,沉积物一般在发病几天后就可出现,在4-6周内消失,有时基底膜内侧内皮细胞下和系膜内也可见小型沉积物。
免疫荧光显示沿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区有散在的IgG和补体C3的沉积,呈颗粒状荧光。
临床病理联系:肾常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和高血压,可出现少尿,严重者可出现氮质血症。预后与年龄有关,儿童患者大都能恢复。成人预后差。少数病人可转为隐匿性肾炎或新月体性肾炎。
第448题 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圆形均质红染物质的病变,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纤维化肾小球
B.酒精性肝病
C.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
D.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
E.纤维瘢痕组织
参考答案:C
解析:
圆形均质红染物质提示为“细胞玻璃样变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水肿、玻璃样变和脂肪变等。
第449题 患儿5岁,半年来全身逐渐浮肿食欲减退,有时恶心呕吐,化验:尿蛋白+++,尿少,血浆蛋白减少为15g/L,血胆固醇升高为l3mmol/L。此病例临床表现属于
A.急性肾炎综合征
B.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C.肾病综合征
D.慢性肾炎综合征
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参考答案:C
解析:
依题干所述,考虑肾病综合征。
诊断肾病综合征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凡有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0.1g/kg,或>3.5g/kg)、高度水肿、高胆固醇血症(>5.7mmol/L)、低白蛋白血症(<30g/L)均可诊为肾病综合征。
第450题 肉眼形态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的疾病是
A.慢性肾盂肾炎
B.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膜性肾小球肾炎
D.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E.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参考答案:E
解析: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也称慢性肾小球肾炎,它是不同类型肾炎发展的终末阶段。其大体标本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第451题 患儿6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穿刺活检见肾小球无明显变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脂质沉积。此肾炎属于
A.IgA肾病
B.系膜增生性肾炎
C.新月体性肾炎
D.轻微病变性肾炎
E.膜性增生性肾炎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选D,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其病变特点是弥漫性上皮细胞足突消失,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但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脂质沉积,所以又有脂性肾病之称。是小儿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成人患者少。本病对皮质激素敏感,治疗效果好,病变可完全恢复。
病理变化:
1)肉眼观:肾脏肿胀,色苍白,切面肾皮质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脂质沉着而出现黄白色条纹。
2)光镜下:肾小球无明显变化或仅有轻度节段性系膜增生,主要改变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质。
3)电镜下:弥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胞体扁平,可见空泡和微绒毛,细胞内高尔基器和内质网增多,并可见脂滴。足突消失不仅见于脂性肾病,也常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经过治疗或蛋白尿等症状缓解后,脏层上皮细胞的变化可以恢复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脂类沉积,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脂蛋白通过肾小球滤出,而在肾小管被重吸收所致。肾小管腔内可有透明管型。这种变化常与蛋白尿的程度平行。
临床病理联系: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为高选择性,蛋白成分主要为小分子的白蛋白,因为肾小球病变轻微,所以一般无血尿和高血压
第452题 血中直接调节胰岛素分泌而且经常起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是
A.游离脂肪酸
B.血糖浓度
C.肾上腺素
D.胃肠道激素
E.血酮体浓度
参考答案:B
解析:
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受代谢性、神经内分泌性调节以及药物等影响,其中最及时和最主要的是血糖水平的变化。
第454题 以下不符合胰岛细胞瘤的是
A.肿瘤多为单个
B.境界清楚,包膜完整或不完整
C.质硬,质地不均
D.可继发钙化
E.瘤细胞形似胰岛细胞
参考答案:C
解析:
胰岛细胞瘤病理检查应该是质软、均质。所以选项C错误。
第455题 原发性糖尿病可分为
A.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
B.A型和B型
C.α型和β型
D.成年型和老年型
E.原发型和继发型
参考答案:A
解析:
原发性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遗传异质性疾病,表现为血糖缓慢增高,尿糖丢失和脂肪分解过度,严重者可出现酮症酸中毒。原发性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2类。前者是由胰岛素分泌的绝对量降低引起,后者是胰岛素正常,但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反应降低引起代谢紊乱。大量研究表明,原发性糖尿病由多种遗传因子和环境共同作用而发生。胰岛素基因和其它一些基因可能是糖尿病多基因遗传基础的主要因子。
第456题 甲亢光镜下
A.滤泡上皮鳞状增生
B.有小滤泡形成
C.滤泡腔内胶质稠厚
D.滤泡周边出现许多大小均等的吸收空泡
E.间质血管稀少,淋巴组织萎缩
参考答案:B
解析:
光镜下:①滤泡上皮增生呈高柱状,有的呈乳头样增生,并有小滤泡形成;②滤泡腔内胶质稀薄,滤泡周边胶质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所以选项D错误)上皮细胞的吸收空泡:③间质血管丰富、充血,淋巴组织增生。
第457题 2型糖尿病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极度肥胖
B.长期大量摄糖
C.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D.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E.老年
参考答案:D
解析:
2型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表现为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第458题 甲亢发病机制,除外
A.自身免疫性疾病
B.遗传因素
C.精神创伤
D.血中存在与TRH受体结合的抗体
E.存在多种抗甲状腺的自身抗体
参考答案:D
解析:
甲亢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与自身免疫和遗传因素有关。甲亢中最常见的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约占甲亢的60~70%以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表了一种复杂的免疫相互作用的异常。其突出特征是血清中存在与甲状腺组织反应(抑制或刺激作用)的自身抗体。TSH受体为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中的一种,位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膜上。以TSH受体为自身抗原,机体产生抗TSH受体抗体(TRAb)。精神刺激是甲亢的一种诱发因素,有动物实验观察到精神应激可以扰乱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增加易感性,从而促进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甲亢多有家族史及遗传倾向,HLA抗原系统对发病也有影响。
D.血中存在与TRH受体结合的抗体不对,应是血中存在与TSH受体结合的抗体。
第459题 胰岛细胞瘤最好发的部位是
A.胰头
B.胰体
C.胰尾
D.异位胰腺
E.胰前1/3部位
参考答案:C
解析:
胰岛细胞瘤好发部位依次为胰尾、体、头部。胰岛β细胞瘤,是由胰岛β细胞形成的具有分泌功能的腺瘤或癌。
所以,胰岛细胞瘤是胰腺癌的一种。
第460题 糖尿病是
A.可并发苯丙酮尿症
B.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
C.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升高
D.胰岛素本身存在生物活性缺陷
E.临床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增大
参考答案:B
解析:
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2型糖尿病
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1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