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病理学题库(561题)


第1题 下列哪种病变不属于机化


A.大叶性肺炎合并肺肉质变

B.闭塞性心包炎

C.脾梗死瘢痕灶

D.疖破溃后由周围组织修补

E.坏死组织由肉芽组织取代


参考答案:D


解析:

机化:坏死组织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肉芽组织长入坏死区,代替坏死组织。选项D是修复。故选D


第2题 肉眼观察不能确定的坏死是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纤维素样坏死

D.脂肪坏死

E.干酪样坏死


参考答案:C


解析:

纤维素性样坏死(fibrinoidnecrosis):曾称为纤维素样变性。发生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是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病(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镜下,坏死组织成细丝、颗粒状的红染的纤维素(纤维蛋白)样,聚集成片块。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可能是肿胀、崩解的胶原纤维(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引发),或是沉积于结缔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
,也可能是由血液中渗出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的纤维素。


第3题 下列器官坏死,哪一种属于液化性坏死


A.肺脏

B.肝脏

C.脾脏

D.脑

E.心脏


参考答案:D


解析:

凝固性坏死:组织坏死后,蛋白质变性、凝固,变为灰白色比较干燥坚实的凝固体,但组织的结构轮廓仍可保留一段时间。常见于心、肾、脾等器官的缺血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组织坏死后分解,液化而呈液体状,有时形成含有液体的腔。如:脑软化,化脓菌感染,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肝脓肿”。


第4题 关于细胞凋亡,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A.凋亡见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

B.发生单个细胞死亡或小灶状细胞死亡

C.凋亡不引起炎症反应

D.可见凋亡小体形成

E.凋亡是由酶解作用所致


参考答案:E


解析:

关于细胞凋亡,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A.凋亡见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
B.发生单个细胞死亡或小灶状细胞死亡
C.凋亡不引起炎症反应
D.可见凋亡小体形成
E.凋亡是由酶解作用所致(此说法不正确.是能量依赖的细胞内死亡程序活化而致)
细胞凋亡是能量依赖的细胞内死亡程序活化而致的细胞自杀,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PCD最初是1956年发育生物学中提出的概念,是个功能性概念,强调的是其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功能,一般指生理性细胞死亡。描述在一个多细胞生物体中某些细胞死亡是个体发育中的一个预定的,并受到严格程序控制的正常组成部分。


第5题 死后组织自溶与生前组织坏死区别的主要病变依据是


A.细胞核溶解消失情况

B.胞质结构崩解情况

C.胞内氧化酶丧失情况

D.病变周围有无炎症反应

E.组织轮廓存在的情况


参考答案:D


解析:

死后组织自溶是正体的自溶,周围组织生成无炎症反应。
生前组织坏死,则在坏死灶周围会出现炎症反应。(表示活体状态下,机体对坏死灶有修复,增生等等病理生理反应。)


第6题 湿性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坏死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B.由于动脉阻塞,静脉回流正常引起

C.坏死组织内有大量腐败菌繁殖

D.全身中毒症状重

E.常见于肺、肠和子宫等内脏器官


参考答案:B


解析:

坏疽可分为三种类型:
1.干性坏疽:多见于四肢末端,原因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由于动脉受阻而静脉仍通畅,使坏死组织水分少,加之空气蒸发,使病变组织干燥,细菌不易繁殖,病变发展慢;
2.湿性坏疽:常发生于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脏器(肠、子宫、肺等)。因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又受阻,坏死组织水分多,适合腐败菌生长,局部肿胀,呈污黑色。腐败菌分解蛋白质,产生吲哚、粪臭素等,引起恶臭。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全身中毒症状重;
3.气性坏疽:湿性坏疽基础上,因深部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细胞分解坏死组织并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内因含气泡呈蜂窝状,按之有捻发音。病变发展迅速,中毒症状严重会引起死亡。


第7题 干酪样坏死的本质是


A.脂肪坏死

B.干性坏疽

C.液化性坏死

D.彻底的凝固性坏死

E.纤维蛋白样坏死


参考答案:D


解析:

干酪样坏死:主要是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因含脂质成分较多,质地松软,装入奶酪,所以称干酪样坏死。属于凝固性坏死,选择D。
干性坏疽:干性坏疽是凝固性坏死加上坏死组织的水分蒸发变干的结果,大多见于四肢末端,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冻伤等疾患时。此时动脉受阻而静脉仍通畅,故坏死组织的水分少,再加上在空气中蒸发,故病变部位干固皱缩,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同时,由于坏死组织比较干燥,故既可防止细菌的入侵,也可阻抑坏死组织的自溶分解。因而干性坏疽的腐败菌感染一般较轻。
与干酪样坏死是两个概念,故不选B。


第8题 细胞质嗜酸性坏死最常见于


A.脑梗死

B.肺梗死

C.病毒性肝炎

D.脾梗死

E.肾梗死


参考答案:C


解析:

急性病毒性性肝炎时,肝细胞混浊肿胀,有水肿样变和气球样变,小叶内有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并见散在点状坏死,Kupffer细胞增生明显。黄疸型肝炎的肝细胞和毛细胆管内有淤胆现象,亦可见嗜酸性变,严重者细胞缩小甚至丧失,成为红染圆形小体,即嗜酸性小体。


第9题 干性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腐败菌感染一般较重

B.全身中毒症状重

C.坏死区与周围组织没有界线

D.多见于四肢末端

E.发生机制为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受阻


参考答案:D


解析:

干性坏疽:干性坏疽是凝固性坏死加上坏死组织的水分蒸发变干的结果,大多见于四肢末端,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冻伤等疾患时。此时动脉受阻而静脉仍通畅,故坏死组织的水分少,再加上在空气中蒸发,故病变部位干固皱缩,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同时,由于坏死组织比较干燥,故既可防止细菌的入侵,也可阻抑坏死组织的自溶分解。因而干性坏疽的腐败菌感染一般较轻。


第10题 纤维素样坏死,常见于哪些组织


A.结缔组织

B.骨组织

C.神经组织

D.脂肪组织

E.肌肉组织


参考答案:A


解析:

纤维素性样坏死:曾称为纤维素样变性。发生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是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病(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镜下,坏死组织成细丝、颗粒状的红染的纤维素(纤维蛋白)样,聚集成片块。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可能是肿胀、崩解的胶原纤维(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引发),或是沉积于结缔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也可能是由血液中渗出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的纤维素。


第11题 不属于凝固性坏死的是


A.肝梗死

B.脾梗死

C.脂肪组织坏死

D.肾梗死

E.心肌梗死


参考答案:C


解析:

凝固性坏死:坏死细胞的蛋白质凝固,常常保持其轮廓,好发于心肝肾脾;其中此类型中有一特殊类型即是干酪样坏死(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发生的溶解液化,好发于脑,脊髓。此类型中的特殊类型即是外伤性脂肪坏死及酶解性脂肪坏死。


第12题 细胞坏死镜下主要形态表现是


A.核浓缩,核膜破裂,胞质浓缩

B.核溶解,胞质浓缩,核膜破裂

C.核破裂,胞质浓缩,胞核破裂

D.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E.核碎裂,胞质浓缩,核膜破裂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目选D
细胞膜、质早已经变化,镜下难显现
细胞坏死是细胞受到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有毒物质)、物理因素(如热、辐射)和生物因素(如病原体)等环境因素的伤害,引起细胞死亡的现象。坏死细胞的形态改变主要是由下列2种病理过程引起的,即酶性消化和蛋白变性。参与此过程的酶,如来源于死亡细胞本身的溶酶体,则称为细胞自溶;若来源于浸润坏死组织内白细胞溶酶体,则为异溶。
细胞坏死初期,胞质内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崩解,结构脂滴游离、空泡化,蛋白质颗粒增多,核发生固缩或断裂。随着胞质内蛋白变性、凝固或碎裂,以及嗜碱性核蛋白的降解,细胞质呈现强嗜酸性,故坏死组织或细胞在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中,胞质呈均一的深伊红色,原有的微细结构消失。在含水量高的细胞,可因胞质内水泡不断增大,并发生溶解,导致细胞结构完全消失,最后细胞膜和细胞器破裂,DNA降解,细胞内容物流出,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


第13题 气球样变性的细胞最常见于


A.心

B.肝

C.脾

D.肾

E.脑


参考答案:B


解析:

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degeneration):胞浆疏松化进一步发展,肝细胞胀大成球形,胞浆几乎完全透明,称为气球增变性。电镜下,可见内质网扩张、囊泡变、核蛋白颗粒脱失,线粒肿胀、嵴消失等。可见于病毒性肝炎!


第14题 脂肪变性原因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缺氧

B.饥饿

C.败血症

D.食过多脂肪可致心肌细胞脂肪变性

E.四氯化碳中毒


参考答案:D


解析:

心肌脂肪变性,灶性心肌脂肪变性可见于长期中等程度的缺氧,病变明显。弥漫性心肌脂肪变性见于中毒和严重缺氧。(注:这里使用了非限制性描述。可以了解到,其它情况也可引起心肌脂肪变性,也许尚待发现或证实)
脂肪变性的原因:
1.进入肝的脂肪酸过多:如饥饿、糖尿病等可造成脂肪动员增加,肝细胞摄取脂肪酸增加,若超过了肝将其氧化和合成脂蛋白的能力,导致脂肪在肝内沉积。
2.脂蛋白合成障碍:合成脂蛋白的磷脂或胆碱缺乏时,肝细胞不能合成脂蛋白转运出去,而在肝内沉积。
3.脂肪酸氧化障碍:缺氧、感染、中毒时是线粒体受损,影响β氧化,导致细胞内ATP生成减少,使进入肝细胞内的脂肪酸不能充分氧化,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


第15题 细胞水肿发生的机制主要是由于


A.高尔基体受损

B.中心体受损

C.线粒体肿大和内质网扩张断裂

D.核糖体受损

E.内质网受损


参考答案:C


解析:

细胞水肿发生的机制是线粒体肿大和内质网扩张断裂。这个是固定的知识点,记住就行。


第16题 关于细胞水肿下列叙述中哪项是不正确


A.胞质疏松并透明

B.胞核淡染或稍大

C.属于可恢复性病变

D.继续发展,可形成玻璃样变

E.细胞膜受损钠泵功能障碍所致


参考答案:D


解析:

这道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水肿与玻璃样变性的概念。
细胞水肿:当因缺氧、缺血、电离辐射以及冷、热、微生物毒素等的影响,而致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细胞膜上的钠泵受损,使细胞膜对电解质的主动运输功能发生障碍,或细胞膜直接受损时,则导致细胞内水分增多,形成细胞水肿,严重时称为细胞的水变性。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浆。
细胞水肿形态学改变:水肿的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基质内水分含量增多,变得较为透明、淡染,胞核也常常被波及而增大、染色变淡、从而使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故有气球变之称。电镜下,除可见胞浆基质疏松变淡外,尚可见线粒体肿胀及嵴变短、变少甚至消失;内质网则广泛解体、离断和发生空泡变。严重的水变性有时与渐进性坏死和坏死难以区分。
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为十分常见的变性,主要见于结缔组织、血管壁,有时也可见于细胞内。包括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血管壁玻璃样变、细胞内玻璃样变。


第17题 下列哪种器官最易发生脂肪变性


A.心脏

B.肺脏

C.肝脏

D.脾脏

E.肾脏


参考答案:C


解析: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枢纽,脂肪代谢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可引起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其原因为:脂蛋白合成障碍、中性脂肪合成过多、脂肪酸的氧化或酯脂障碍。肝脏肿大,质地较软,色泽淡黄,切面结构模糊,镜下可见在变性的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泡,如果肝脏的脂肪变性伴有慢性肝淤血时,则肝切面由暗红色的淤血部分和黄褐色的脂肪变性部分相互交织,形成类似中药槟榔切面的色彩,故称之为“槟榔肝”。


第18题 结缔组织玻璃样变不可能发生于下列哪种疾病


A.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B.矽肺

C.皮肤瘢痕

D.动脉粥样硬化症

E.结核的小干酪样坏死灶


参考答案:E


解析:

玻璃样变又称透明变性,是指在病变的细胞或间质组织内出现均匀一致、无结构、半透明的红染蛋白性物质,即透明蛋白或透明素。
发生于: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
E中干酪样坏死是属于坏死中的凝固性坏死。


第19题 再生是指


A.纤维组织增生的过程

B.肉芽组织的形成

C.组织缺损由邻近健康细胞增生而修复的过程

D.由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

E.纤维细胞数目的增多


参考答案:C


解析:

组织缺损由邻近健康细胞增生而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分完全性再生和不完全性再生两类。前者是指修复后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后者是指修复后组织结构和功能不能恢复正常,常由纤维组织瘢痕形成。


第20题 下列组织中最易完全再生修复的是


A.骨组织

B.神经组织

C.上皮组织

D.平滑肌组织

E.心肌组织


参考答案:C


解析:

不稳定细胞:这类细胞再生能力很强,总在不断的增生,以代替衰老、死亡或破坏的细胞如表皮细胞,呼吸、消化及生殖道的黏膜上皮,淋巴、造血细胞,间质细胞等。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