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试题(612题)


第161题

大学生小胡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经常利用暑期参加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组织的关爱老年人活动。他弹唱老人们熟悉的各区,展示街舞才艺,让老人们感受年轻人的世界。小胡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本能行为

B.亲社会行为

C.利己行为

D.规范性行为


参考答案:B


解析:亲社会行为指一切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包括助人、遵守社会规范、友善、公共参与等,其中那些不求任何精神和物质回报的助人行为也被称为利他行为。


第162题

社会工作者发现,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施暴者往往不顾学校的规定,多次对他人实施暴力。依据人类行为的类型,校园欺凌主要属于(   )。


A.叛逆行为

B.反社会行为

C.本能行为

D.亲社会行为


参考答案:B


解析:

人类行为的类型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及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反社会行为是一种攻击他人或社会的、有消极作用的行为,如暴力行为、侵犯或攻击行为。


第163题

由于小双父母工作很忙,在小双三周岁前家里陆续请过三位保姆。每次换保姆,小双都会哭闹不止。妈妈只好请假在家陪几天,等与新保姆熟悉后,小双的情绪才会安稳下来。小双的表现体现出婴儿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


A.控制

B.攻击

C.退缩

D.依恋


参考答案:D


解析:

行成中的依恋行为特征是强调促进与重要成人保持联系的行为,婴儿会对熟悉脸孔显示出“选择性的社会微笑”。


第164题

社会工作者小孙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刘大爷身体健康,家庭经济状况良好,但无儿女,最近,刘大爷老伴突然去世,他特别伤心,觉得生活无望,情绪低落。针对这一情况,小孙应开展的工作有()。


A.为刘大爷提供哀伤辅导

B.帮助刘大爷理性认识死亡

C.为刘大爷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D.帮助刘大爷申请生活救助

E.协助刘大爷适应丧偶后的生活


参考答案:ABE


解析:

治疗是站在“病理学”的角度,认为服务对象是出了问题、有行为偏差,因而需要帮助和矫正。治疗的目的是有系统地影响服务对象的人际互动或内在心理功能,控制或减轻问题的症状。在帮助边缘群体,进行社区矫正,治疗戒毒和网瘾等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经常扮演治疗者角色。结合本题情境,选项A、B、E符合题意。


第165题

兰先生与妻子在南方工作,孩子出生后,夫妻俩希望兰先生的父母能从东北过来帮忙带孩子。经过沟通后,两位老人表示同意,并通过调整逐步融入了新的生活环境。根据上述情况,老人的做法体现了人类行为具有(   )。


A.适应性特点

B.主观性特点

C.多样性特点

D.整合性特点


参考答案:A


解析:

人类行为具有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可控性、整合性等特点。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在于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及种族的繁衍,并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不断改变自身的生存、生活环境。


第166题

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区别在于,前者重点强调人格发展中的(   )。


A.生物因素

B.社会因素

C.心理因素

D.道德因素


参考答案:B


解析:

埃里克森和弗洛伊德不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


第167题

初中生小明因期末考试成绩差被父亲责打,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他的父母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小明父母平时工作忙,无暇照顾小明,管教孩子的方式也比较简单。根据上述内容,小明的家庭教养模式是(   )。


A.娇纵型

B.支配型

C.放任型

D.专制型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家庭教养模式。放任型家长缺少耐心、爱心,孩子放任自流。而且表现的人格特点是自制力差,不负责任,情绪波异常,做事权宜敷衍,缺乏理想等。


第168题 大学四年级学生小贾通过校园招聘会向一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投递了简历。在面试中,小贾得知该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他觉得服务老年人的工作很有意义,发展前景很好,但小贾家人却觉得该机构的待遇一般,不支持他的选择。小贾多次与家人沟通未果,难以抉择,遂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从青年阶段人生发展任务的角度看,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是(   )


A.帮助小贾准确地定位发展目标

B.鼓励小贾先到机构做志愿服务

C.劝导家长理解小贾的发展需要

D.协助小贾宣泄左右为难的情绪


参考答案:A


解析:题干当中小贾面临的是青年阶段的就业问题。针对青年就业问题,社会工作者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一是要帮助青年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求职择业。二是推动政府不断完善就业的服务体系,健全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相互贯通和共享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三是帮助在就业中受挫的青年宣泄其负面情绪,促使其作冷静、理智和创造性的思考,协助其认识自身拥有的资源和潜能。


第169题 社会工作者小袁负责某精准救助项目的实施工作,在与同事分析低保家庭情况时,发现一些服务对象除了有经济困难外,还存在强烈的无力感,根据增强权能理论,小袁适宜提供的服务有()。


A.鼓励服务对象老沈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协助他融入社区生活

B.给服务对象小杜介绍对象,希望他早日成家摆脱单身生活

C.给服务对象小军进行面谈,对他的个人不足进行分析与评估

D.链接社区外资源,为服务对象小芳提供参加技能培训的机会

E.让居民骨干陪伴服务对象老刘旁听社区公共事务议事协商会


参考答案:DE


解析:增强权能是指增强人的权利和能力。增强权能取向的社会工作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环境对个人的压迫造成的,社会工作者为受助人提供帮助时应该着重于增强服务对象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和优势群体的压迫。


第170题 小赵对猫有着强烈的抗拒心理,见到猫时会表现出恐惧,甚至浑身颤抖。最近,还为此事影响了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家人带着他向社会工作者小俞求助。社会工作者小俞了解小赵的情况后为其提供服务。下列小俞的做法中,符合精神分析理论的是()。


A.询问小赵惧怕猫的原因,并极力改变她的错误认知

B.帮助小赵尝试触摸猫,通过多次接触进行脱敏治疗

C.询问小赵曾经的早年经历,了解小赵排斥猫的原因

D.联系小赵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其缓解内心恐惧感


参考答案:C


解析: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人的问题源于内在的精神冲突,这些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且潜藏于潜意识中,理性无法觉察潜意识的经验。故选C。


第171题

根据存在主义理论,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


A.发现并修正造成问题的潜意识

B.自主觉察非理性的思维方式

C.调节适应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

D.发现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答案:D


解析:

D。存在主义理论从存在出发,分析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帮助服务对象发现和发挥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第172题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林最近发现高三(3)班的小强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且失落、易怒,还多次与同学因小事发生争吵。小林通过多方走访了解情况,小强的父母正在闹离婚。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小林适宜的做法是()。


A.鼓励小强正视现实并提升应对问题能力

B.深入分析小强与父母及同学的互动关系

C.引导小强正确看待父母想要离婚的事实

D.将服务聚焦于小强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答案:B


解析:

生态系统理论的关键在于将服务对象放在一个有层次的系统之中,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个人需要的满足。故选B。


第173题 根据增强权能理论,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应该()。


A.鼓励服务对象聚焦于自身的不足并向其输入希望

B.鼓励服务对象在人际互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经验

C.协助服务对象明确社会工作者是解决问题的主体

D.协助服务对象认识到社会工作者是其改变的媒介


参考答案:B


解析:

增强权能观点认为,权能不是稀缺资源,经过人们的有效互动,权能是可以不断被衍生出来的。权能一般发生在3个层次上:①个人层次,包括个人感觉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②人际层次,指的是个人和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③环境层次,指能够改变那些不利于个人权能发展的制度安排。在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真正做到与服务对象对话,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真实的经验,通过分离可以使参与者获得更多的权能。在本题情境中,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对增强权能理论的实务运用。故选B。


第174题 早期父母离婚的经历,使小冯对婚姻生活一直很抗拒。虽然小冯与女朋友相恋多年,也很希望给她幸福,但一直不想结婚。最近,女朋友决定与小冯分手,他很苦恼,向社会工作者小李求助。小李依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为小冯提供服务,其最适宜的做法是()。


A.采用袒露自我的技巧,结合自己的婚后生活纠正小冯的错误观念

B.采用同理面质的技巧,促使小冯认识到与其女友结婚就能共同幸福

C.采用角色扮演的技巧,引导小冯体会其情绪和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D.采用自由联想的技巧,帮助小冯发现潜意识中抗拒结婚的深层次原因


参考答案:D


解析:

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的任何精神活动都是存在其根源的,并非出于偶然。根源就是潜意识,它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它对人行为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因此要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就必须探寻潜意识的意义,方法是通过解释梦与自由联想,在人无意识的表达中发现潜意识的意义,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故选D。


第175题 小志10岁时,他的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去世。为便于照顾他,小志的爷爷奶奶将其带回老家抚养。由于爷爷奶奶年岁已高,平时与小志的沟通交流很少,加上小志性格内向,上初中后变得更加孤僻,不愿与同学交往,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常常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理任何人。社会工作者依据生态系统理论为小志提供服务,其最恰当的做法是()。


A.鼓励小志说出心中最真实的感受

B.协助小志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

C.帮助小志重新理解过去经历的意义

D.帮助小志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参考答案:D


解析:

生态系统理论的关键在于将服务对象放在一个层次的系统之中,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个人需要的满足。故选D。


第176题 某中学的驻校社会工作者小赵,给高一新生开设成长小组,帮助他们了解、认识和探索自我,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并激发自己的潜能,为实现梦想而努力。依据人本主义理论,下列小赵的做法中,符合该理论基本价值的是()。


A.在小组活动中,强调学生之间的同质性

B.在小组讨论时,保证社会工作者是最后的决定者

C.在小组过程中,鼓励每位学生表达意见

D.在小组过程中,强化每位学生对自己的责任


参考答案:C


解析:

人们具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小组要重视创造鼓励表达的气氛,让每一个成员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在本题情境中,社会工作者帮助新生开设成长小组,要帮助他们了解、认识和探索自我,就必须在小组过程给每位学生自由的权利,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故选C。


第177题 张女士经营多年的企业需要转产,她对企业发展方向感到难以抉择,压力骤增,因此向社会工作者老周求助。老周与张女士一起回顾了她的创业历程,帮助她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对新机遇、新挑战是有准备的,也理解了只有积极应对新变化才能提高自身生命的意义。上述老周的做法依据是()。


A.女性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生态系统理论

D.存在主义理论


参考答案:D


解析:

存在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临床治疗者强调,不应预先设定服务对象应该如何生活,应该肯定服务对象有独特的生活方式,有选择的能力与自由,而社会工作者只是起到协助的作用,协助服务对象肯定自己的本质。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强调个人的内在价值,认为包括个人痛苦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在本题情境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回顾其创业的历程(符合存在主义理论强调“帮助服务对象梳理过去的生活和经验”的特点),帮助她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对新机遇、新挑战是有准备的(符合存在主义理论强调“引导服务对象发现过往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的特点),也理解了只有积极应对新变化才能提高自身生命的意义(符合存在主义理论“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强调个人的内在价值”的特点)。综上所述,故选D。


第178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精神分析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意识是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的想法与感受

B.人的心灵是由意识、表意识与潜意识构成的

C.潜意识是非理性的

D.潜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

E.潜意识是一种低级的心理过程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ACDE。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部分构成的。意识是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的想法与感受;前意识是很容易变为意识的潜意识,也就是通过思考可以觉察的部分;潜意识则是一种低级的心理过程,在个体无法觉察的状况下发挥作用。意识过程是符合理性的,而潜意识则是非理性的,或者说根本没有进入理性层面。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认为潜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甚至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有潜意识的影响。


第179题

小文自幼身体有残疾,成年后生活、工作屡遭挫折,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认为家人及周围的人都不喜欢自己,视自己为“寄生虫”,对其他人充满怨恨,生活态度悲观。社会工作者依据认知行为理论判断小文的困扰源于()。


A.小文对自己的知觉和评价

B.小文对他人的知觉和评价

C.家人对小文的知觉和评价

D.周围人对小文的知觉和评价

E.小文对自己所处物理环境的知觉和评价


参考答案:AB


解析:

小文“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是对自己的知觉和评价;“认为家人及周围的人都不喜欢自己”,是对别人的知觉和评价。据此,本题选AB项


第180题 小李下肢残疾,他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人才市场找工作,几次碰壁后,便一直待在家中不愿出门,也不和朋友联系。社会工作者在为小李提供个案服务过程中,对小李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下列表述中,属于问题分析的内容有( ).


A.小李社交退缩的行为表现

B.小李能胜任文案类的工作

C.协助小李参加就业指导培调班

D.找工作受挫伤害了小李的自尊

E.安排小李下月参加心理建设工作坊


参考答案:ABD


解析:服务对象问题的分析。在完成服务对象问题的预估之后,社会工作者还需要给服务对象的问题作一个分析,即从专业的角度对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作一个推断,并且就需要改善的方面提出建议。分析的内容通常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要表现(A项);二是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D项);’三是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环境中拥有的资源(B项);四是实施干预的建议。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