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01题 在社会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伦理难题本质上反映出( )
A.当代社会中价值多元化和矛盾性
B.社会工作者扮演不同角色的冲突
C.人在情境中面临的各类伦理议题
D.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利益权衡
参考答案:A
解析:伦理难题本质上是价值多元性和矛盾性的结果,也是社会工作实践中责任与义务之间冲突的具体表现。
A.个人权利与责任担当并重
B.社区融合与社会公平并重
C.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
D.人人平等与社会参与并重
参考答案:C
解析:
C。在建立和发展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时,应注意以下方面: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接纳和尊重;个别化和非评判;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权利与责任并重;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是指既要重视个人的需要和服务,也要关注社会层面的改革和政策。
第103题
在一次个案服务中,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说:“我花自己的钱吸毒,又没有妨碍别人,凭什么要我强制戒毒?”根据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实践原则,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做法是( )。
A.保护服务对象隐私,指出其言行的不良后果
B.接纳服务对象言行,对其错误看法避而不谈
C.尊重服务对象权利,表达出自己的内心反感
D.保护服务对象隐私,对其言行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答案:A
解析:
A。保护服务对象隐私,但无需评价分析,只需指出不良后果。
第104题
关于社会工作伦理决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协助服务对象做出决断,社会工作者应在与其督导者商议以后做出伦理决定
B.为维护服务对象权益,社会工作者在服务每个阶段都应征得服务对象的同意
C.为保护服务对象隐私,社会工作者不得向利益方透露服务对象个人信息
D.为尊重服务对象选择,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尽最大可能做到认同和接受
参考答案:C
解析:A选项与其督导者商议以后做出伦理决定违背了保密原则;B选项不是每个阶段,而应该是实施干预计划阶段需要征得服务对象的同意;D选项应该是尽最大可能做到接纳,而不是认同和接受。故选项ABD错误,选C。
第105题
社会工作者向项目主任反映,近期他与服务对象刘大爷交谈时得知,老人年轻时曾因盗窃罪服过刑,但他觉得自己很冤枉,这让小张在接受刘大爷和开展服务时有压力。根据社会工作价值观实践原则,项目主任应建议小张( )
A..坦率告知刘大爷自己无法继续服务
B.向刘大爷坦诚分享自己的压力感受
C.立即像机构报告刘大爷的个人背景
D.理解刘大爷的以往经历并尝试接纳
参考答案:D
解析: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实践原则:①接纳;②非评判;③个别化;④保密;⑤当事人自决。接纳是指在专业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从内心接纳服务对象,将他们看作是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对服务对象的价值偏好、习惯、信仰等都应保持宽容与尊重的态度,绝不因为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种族(民族)、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信仰等因素对他们有任何歧视,更不能因为上述原因而拒绝为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服务。所以针对本题案例当中刘大爷的情况,小张应该理解刘大爷的以往经历并尝试接纳他,选D。
第106题
某初中班主任学生小华的周记作业中发现他有离家出走的念头,因不知如何应对而向社会工作者小刘求助。小刘找小华谈话并了解到,小华在感到不开心时就想离家出走。因此,小刘的恰当做法是( )
A.与小华约定当他不开心时要第一时间找小刘倾诉
B.与小华的父母约定每周需与社会工作者沟通一次
C.与小华最要好的朋友约定最近要更多地关心帮助小华
D.与小华的班主任约定替小华保守想要离家出走的秘密
参考答案:A
解析:服务对象小华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离家出走的行为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当服务对象面临危机时,社会工作者必须第一时间进行介入。A选项属于直接介入,且体现了及时性,社工工作者倾听服务对象的想法,帮助其疏导情绪,有利于促进其正确面对困难。故选A。BCD选项属于间接介入。
A.人民为本,回应需要
B.待人真诚,坦诚守信
C.廉洁公正,追求公义
D.实现自我,服务社会
参考答案:A
解析: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解决困难、协调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服务活动,它与人的问题和需要息息相关。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本着以人为本、为服务对象着想和谦和的态度,真诚地对待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及时地回应他们,并通过专业服务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以人为本不仅应体现在社会工作的具体服务实践中,还应体现在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实践中。
A.保护生命原则
B.坦率真诚原则
C.最小伤害原则
D.差别平等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
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既要以平等的方式对待服务对象,同时又要注重服务对象的差异,在助人过程中充分把握好平等待人和个别化服务的理念。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年龄、性别、健康善、性格特点等有意识地设计和提供个别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老年人在心理、精神和人际互动等方面的需要,从而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即是遵循了伦理难题处理的差别平等原则。
第109题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一整套指导社会工作者正确履职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其主要作用有()。
A.为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中开展自我反思提供引导
B.为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中实现价值澄清提供依据
C.为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实务工作提供指引并确保服务专业性
D.为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作出伦理决定提供判断标准
E.为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中凸显自身价值提供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有:①评判专业服务是否适当;②保障服务对象的权利;③减轻社会工作者伦理抉择上的压力及两难;④帮助社会工作者自我反思及价值澄清;⑤奠定社会对社会工作信任的基础。在专业服务中,社会工作者要保障服务对象的权利,而不是凸显自身价值,故选项E说法错误。
第110题
社会工作者小金在养老机构开展生命教育宣传活动,在一次宣讲活动结束后,有位老人主动找小金说自己被查出得了癌症,也没有告诉其他人,内心感到很憋闷。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规范要求,小金宜采取的做法有()。
A.与老人商议将其情况告知机构负责人,获得帮助
B.将老人的病情告知机构其它老人,请他们多加关注
C.与老人确认病情发展情况,探讨是否将此事告知家人
D.为老人疏导痛苦的情绪,减轻其精神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E.在征得老人的同意后,为其联系优质医疗资源提供治疗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负有不可推卸的伦理责任,实践活动必须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出发点,专业服务要注重体现尊重、守密和公平。具体表现在:①尊重并保护服务对象最佳利益;②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③保密原则;④公平合理的收费。选项A、C、D、E符合题意。
第111题
服务对象老张失业四年,家境困难,最近他想在社区里开一家快餐店,但因体检时被查出有甲肝,没能办出健康证明,他找到社会工作者小王,想让小王替他去体检并保守秘密。对此,小王正确的做法是()。
A.替老张保守秘密,找人帮他开具健康证明
B.与老张探讨隐瞒的风险,鼓励他先积极治疗
C.与老张探讨隐瞒的风险,找人帮他开具健康证明
D.婉拒替老张体检的要求,对他找人帮开证明不置可否
参考答案:B
解析:
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和专业实践始终对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道义承担。社会工作者还必须深入理解当时当地的特殊处境和服务对象的特质,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以及环境等条件来对伦理难题的影响和后果作出正确与适当的评判,以保证社会工作实践符合公正、平等、正义和不伤害等基本伦理原则。
第112题
关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并非是在专业、职业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社会福利理念及实施奠定了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价值观
C.中国文化与深受西方文化体系影响的社会工作价值观难以融合
D.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中发掘个人潜能相矛盾
参考答案:B
解析: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在专业或职业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对人、对事和对专业等的总体判断与核心理念,A项错误;在理想上,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大同”和现代政府所强调的“共同富裕”“和谐与发展”等理念,同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所主张的推进总体福利进步和实现个人潜能的提升并不矛盾,中国文化的很多元素同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并非是对立的。相反,二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仍可以进行融合,彼此取长补短,CD项错误。
第113题 儿童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对世界及各种事物间的关系有新认识,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当新事物和刺激出现时,儿童认识世界首先运用的是()。
A.图式原则
B.同化原则
C.顺应原则
D.强化原则
参考答案:B
解析:
儿童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对世界及各种事物间的关系有新认识,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当有新的事物和刺激出现时,个体先用同化原则使新事物与旧图式发生联系,使新的信息被吸收到已有的图式之中;同时再用顺应原则把旧图式加以改变,从而使之与新的环境与刺激相适应,并最终形成新图式。故选B。
第114题 小学生军军写作业总是拖拉,社会工作者与军军商量制定完成作业的时间表。执行一段时间后,军军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改善。上述社会工作者的做法主要是基于行为的()。
A.多样性特点
B.发展性特点
C.可控性特点
D.整合性特点
参考答案:C
解析:
可控性是指人类行为是人发出的行为,人类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行为,使其向着目标前进。在本题情境中,服务对象写作业总是拖拉,社会工作者与其商量制定完成作业的时间表,执行后,使其学习习惯有了明显改善,反映的就是“人类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行为,使其向着目标前进”的特点。故选C。
第115题 在青年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经成熟并呈现出稳定的状态,心理机能处于相对稳定的高水平阶段,社会性发展更加成熟。下列特征中,符合青年心理发展的是()。
A.社会观已成熟
B.人生观稳定
C.认知能力发展
D.友谊的发展
参考答案:C
解析:
青年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分为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3个方面。青年阶段的生理发展方面,个体的生理发展已经成熟并呈现出稳定的状态。心理发展方面,青年人的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均达到成熟水平,并且进入人生最佳时期,主要表现为认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在社会性发展方面,社会性发展更为成熟,主要表现在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3个方面的发展。其人生观的稳定和成熟主要表现在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观的发展和成熟上。故选C。
第116题
大学生小明看了玉树地区地震的新闻报道后,找到大学生志愿者协会,报名参加志愿救灾活动。从人类需要的分类来看,小明表达的需要是一种( )。
A.间接需要
B.直接需要
C.物质需要
D.精神需要
E.社会性需要
参考答案:DE
解析:
DE。人类需要的类型有多种划分方法,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根据题干,可以看出小明的这一行动体现出是一种精神需要,更是一种社会性需要。书中人类需求的类型划分没有直接和间接
第117题 3岁的乐乐活泼好动,但语言发展迟缓,只能说出“爷爷”“奶奶”等简单的词语。社会工作者判断乐乐这种表现不符合儿童正常发育的普遍标准,其依据的标准是()。
A.统计学标准
B.社会规范标准
C.行为适应性标准
D.个人主观体验
参考答案:A
解析:
统计学标准是指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的行为在统计学上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偏离统计上的正常值则会被认为是偏差行为。在本题情境中,服务对象只能说出“爷爷”“奶奶”等简单的词语,社会工作者判断乐乐这种表现不符合儿童正常发育的普遍标准,其依据的标准就是统计学标准,故选A。
第118题 小峰升入初中后,愈发注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好朋友对自己的态度。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小峰在此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不断尝试新的事物
B.对他人做出承诺
C.学习重要知识技能
D.发展自我同一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类心理—社会发展阶段,青少年(12~20岁)的主要冲突与任务为:①发展同一性还是角色混乱;②重要的联系包括同辈群体,角色模式;③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故选D。
第119题 关于人类需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认为成长和自主是人的基本需要
B.阿尔德弗尔ERG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
C.马斯洛认为人的高级需要出现后,其低级需要就消失了
D.需要是人的基本特性,是人类活动和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参考答案:D
解析:
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认为人类存在共同的、客观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故选项A说法错误。阿尔德弗尔ERG理论的主要特点,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故选项B说法错误。马斯洛认为人的高级需要出现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故选项C说法错误。
第120题 12岁的玲玲因父母被强制戒毒,由外婆照顾,生活比较困难,玲玲在学校常被个别同学欺负,表现出抑郁症状,目前已辍学在家,根据社会工作实践伦理决定中的生命质量原则,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有( )。
A.与玲玲讨论吸毒的危害性
B.为玲玲申请心理辅导服务
C.劝玲玲立即回到学校复课
D.申请临时救助保障其生活
E.为玲玲组建同伴支持小组
参考答案:BDE
解析:生命质量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要本着通过专业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对象生活质量的目标的精神,在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两个层面,通过社会服务和政策干预,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不断提升服务对象的福祉,促进服务对象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融入的程度。在社会工作实践领域,专业工作者要尽量通过服务来改善服务对象的身体及心理状况,通过提供经济帮助、心理辅导服务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从而改善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提高服务对象的身体及心理健康指数,从而全方位地提高服务对象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