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试题(612题)


第141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在某个青少年抗逆力小组中发现,有的组员会因为一些小问题与其他组员发生冲突,他们在应对冲突时,有时能理性面对,有时则出现逆反情绪。这说明青少年的情绪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A.两极性

B.随意性

C.差异性

D.稳定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比较丰富和强烈,出现两极发展特征。情绪发展的两极性是指情绪的内容、强度、稳定性、概括性和深刻性等方面具有两极性。故选A。


第142题 79岁的王奶奶育有一子一女,与老伴共同居住在某养老院。王奶奶曾经做过胃切除手术,比较注意饮食。近期,她左腿膝盖做了手术,只能卧床休养,日常活动能力和社交受限。王奶奶心事比较重,经常担心术后恢复不好,生活无法自理,瘫在床上等死,也担心给老伴和子女添麻烦。王奶奶很想对老伴与子女诉说自己的心事,但她们都觉得王奶奶瞎想,不愿与她谈。关于王奶奶需要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术后卧床休养的照料是安全需要

B.家人沟通理解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命与死亡教育是满足成长需要

D.日常生活中的自主性是中介需要


参考答案:C


解析:生命与死亡教育属于ERG中的成长的需要。D属于基本需求。中介需要,11种:营养的食物和洁净的水、具有保护功能的住房、无害的工作环境、无害的自然环境、适当的保健、童年期的安全、重要的初级关系、环境上的安全、经济上的安全、适当的教育、安全的生育控制与分娩。


第143题

"下列图示中,家庭成员共同居住。从家庭内部结构的角度看,此家庭的类型应是()。


A.核心家庭

B.单亲家庭

C.联合家庭

D.主干家庭


参考答案:D


解析:

主干家庭是指由父母与一对已婚的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主干家庭是核心家庭在纵向上的延伸。故选D。


第144题

家庭教养模式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下列各类型家庭中,能够培养青少年朝着积极主动方向发展的是()。


A.支配型家庭

B.民主型家庭

C.放纵型家庭

D.冲突型家庭


参考答案:B


解析:

民主型教养模式中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容易形成自尊、自信、自律性强、具有创造性、社交能力强、具有成就动机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个性特点。


第145题 目前国内有些火车站、飞机场没有母婴休息室,给带婴儿出行的母亲造成不便,使得部分母亲不得不减少外出次数。上述现象反映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的是()。


A.人的行为不能适应社会环境

B.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

C.人类行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D.社会环境决定人类行为


参考答案:B


解析:

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参照标准。通过参照和比较,人们会产生对自己的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会产生成就感、满足感或自卑感。同时,参照和比较也会产生社会公平感或相对剥夺感。通过参照和比较而产生的这些认识和心理感觉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本题中,因为没有母婴休息室,导致部分母亲不得不减少外出次数。故选B。


第146题 社会工作者小李在辅导小学生小明时,只要小明按时完成作业,小李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半年之后,小明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小李的做法是基于()。


A.米德的自我理论

B.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C.斯金纳的操作行为理论

D.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C


解析: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理论的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的真正原因不在于本能或情感,而在于外界的环境条件。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这样,在操作行为中,通过强化作用便可塑造人的行为。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第147题 关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基本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更大一些

B.人类行为的改变必须要从人类本身入手

C.个人行为对社会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

D.群体行为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参照标准


参考答案:A


解析:人类是在环境之中生活的,同时又具有能动性。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二者的关系是复杂关系,主要表现在:(1)人的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资源的丰饶程度及分配规则引导和规范了人的行为。在这种意义上环境塑造了人,环境也决定了人的行为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要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认识他所处的环境及其性质,要改变人的行为也要从改变他所处的环境入手。(2)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参照标准。参照群体不是社会成员生活于其中的群体,而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参照群体是人们进行比较和评价的标准,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实际上,能够起到参照作用的不只是社会群体,还包括阶级、阶层、社会集团以及其他个体。(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总的来说,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是平衡的,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一些。


第148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类心理一社会发展阶段论,个体在成年中期需要处理的冲突是()。


A.勤奋还是自卑

B.亲密还是孤独

C.繁殖还是停滞

D.主动还是内疚


参考答案:C


解析:

埃里克森认为:每个人成长的过程普遍经历着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社会事件的发展,按一定的成熟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因此,将人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在成年中期主要冲突是繁殖还是停滞。


第149题 小雯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美食主播,她经常外出旅行寻找各种特色美食,结果越吃越胖,出镜效果变差,直播流量下降,甚至被刷屏谩骂,为了实现美食主播的理想,小雯开始锻炼身体,努力健身塑形,并初见成效,上述小零的行为,体现出人类行为具有的特点是( )


A.适应性

B.多样性

C.发展性

D.可控性


参考答案:D


解析:人类行为特点中的可控性是指人类行为是人发出的行为,人类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行为,使其向着目标前进。


第150题 当前越来越多的父母采用民主型教养模式养育孩子,鼓励孩子自信自律,培养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下列做法中,属于民主型教养模式的是( )


A.父母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B.父母与孩子协商暑期学习安排

C.孩子需要什么父母就都给予满足

D.父母严格禁止孩子玩手机游戏


参考答案:B


解析:民主型家庭教养模式是指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子女既有约来,又有鼓励,构成民主型家庭教养模式。这种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容易形成自尊、自信、自律性强、具有创造性、社交能力强、具有成就动机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个性特征。


第151题

关于同辈群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辈群体的形成完全是偶然的

B.同辈群体在不同社会系统中常扮演相同角色

C.同辈群体由年龄、志趣和行为方式均相同的人组成

D.同辈群体对个体的认知、行为和情绪都有直接影响


参考答案:D


解析:

同辈群体的形成大部分是偶然性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同辈群体形成的主动性会越来越多,因此A项错误;同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因此C项错误:同辈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伴随着个体成长,同辈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多样化对群体成员来说具有多种意义。因此B项错误、D项正确。


第152题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基层工作者需要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引导群众依法表达意见,积极参与社区公共实务协商,以人类需要的类型出发,参与城乡社区规划的协商过程所满足的居民需要是( )


A.生理性需要

B.物质性需要

C.生存性需要

D.发展性需要


参考答案:D


解析:发展性需要是人们平等、自由地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第153题 某校发生一起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学生的事件,给低年级学生乱起外号,钱物,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并开始调查。此类学生的行为属于( )


A.本能行为

B.利己行为

C.偏差行为

D.犯罪行为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行为的类型。从起源看可以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根据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可以将人的社会行为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按照行为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可将行为划分为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正常行为是指符合社会规范和正常模式的行为 偏差行为是指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因为社会规范和正常模式是相对的,因此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区分也具有相对性。利己行为和犯罪行为不属于类型范围,排除。本能行为来自遗传,是一类不需要学习就可以出现的定型的行为模式,如吮吸、爬行等。


第154题 小明是初一学生,班主任张老师发现他比较胆小,学习中遇到困难总是采取逃避的态度。张老师通过家访了解到小明父亲是一名客车司机,常年在外跑长途,对小明要求严苛,小明母亲包揽了小明的生活,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小明的家庭教养模式属于( )。


A.民主型

B.支配型

C.娇纵型

D.冲突型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支配型家庭教养模式。家长过分溺爱与严加管束结合,构成支配型家庭教养模式。在这种家庭中,家长在生活方面对子女无微不至,在学习上严加管理。一方面是过度保护,包揽生活中的一切;一方面又期望过高。这种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怯懦胆小、意志薄弱、既娇且骄、清高孤傲等个'性心理特征。题中父亲对小明要求严苛,母亲则包揽生活,无微不至,是支配型教养模式。


第155题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5岁以后的儿童看重法律的效力,同时也认为法律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儿童的道德发展中,这一阶段是( )。


A.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B.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

C.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D.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参考答案:A


解析: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156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进行网上购物,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移动支付,这些与互联网紧密相连的活动重塑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上述变化说明( )


A.个人行为也可以改变社会环境

B.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影响更大

C.人类行为受遗传因素影响更大

D.社会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行为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参照标准。参照群体不是社会成员生活于其中的群体, 而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参照群体是人们进行比较和评价的标准,从而 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实际上,能够起到参照作用的不只是社会群体,还包括阶级、阶层、社会集团以及其他个体。通过参照和比较,人们会产生对自己的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会产生成就感、满足感或自卑感。同时,参照和比较也会产生社会公平感或相对剥夺感。通过参照和比较而产生的这些认识和心理感觉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满意的评价将 鼓励人们按照常规去处理自己的行为,不满意的评价或者激励起人们的竞争、奋斗以致反抗,或者压抑个人的积极冲动,而形成心理忧郁,影响其心理健康。


第157题

小马因伤残无法继续从事原工作,寻找工作室又屡屡碰壁,因此十分沮丧。社会工作者得知情况后,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入手,协助他向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助,帮助他联系职业培训学校学习新技能,还组织社区志愿者对其进行鼓励支持。社会工作者的上述做法,充分考虑了社会环境具有(  )。


A.平等性

B.多样性

C.层次性

D.稳定性


参考答案:B


解析:社会环境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多样性是指社会环境包括影响人类行为的众多因素,小到家庭、学校、群体和组织,大到社区和国家。社会环境可能是实体性的社会群体或组织,也可能是客观存在的舆论、文化、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涵盖了影响人类行为的不同层次和方方面面的因素。本题题干社会工作者是联系不同社会环境来帮助服务对象,故选B。


第158题

老李对退休后的生活感到有些不适应,他的一对儿女虽然很忙,但还是经常来看望老李。老李子女的这种做法体现了家庭的(  )。


A.经济支持功能

B.代际互助功能

C.情感支持功能

D.行为规范功能


参考答案:C


解析:家庭的功能包括: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经济功能。情感支持功能是指,家庭作为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日常互动频繁,情感交流充分,彼此之间容易相互理解和支持。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家庭可以帮助其成员缓解家庭之外社会生活带来的挫折和压力,获得情感的慰藉。


第159题

丁先生夫妇结婚多年,直到40岁才生下一对双胞胎。夫妻两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十分细致,对他们的学习要求极为严格。丁先生夫妻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  )。


A.专制型

B.娇纵型

C.冲突型

D.支配型


参考答案:D


解析:题干当中夫妻两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十分细致,对他们的学习要求极为严格。这是一种家长过分溺爱与严加管束结合的支配型家庭教养模式。在这种家庭中,家长在生活方面对子女无微不至,在学习上严加管理。一方面是过度保护,包揽生活中的一切;一方面又期望过高。


第160题

高女士所在的公司近期完成了全面装修改造。高女士已怀孕三个月,她担心公司装修污染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于是找公司领导反映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与领导发生了激烈争执。为此,她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根据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判断,高女士的需要属于(  )。


A.关系的需要

B.成长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中介需要


参考答案:D


解析: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把人类的需要分为基本雪要和中介需要。基本需要包括身体健康和自主两个方面;中介需要是指那些在所有文化中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人的自主的产品、服务、活动和关系的特性。他们列举了11种中介需要,即有营养的食物和洁净的水、具有保护功能的住房、无害的工作环境、无害的自然环境、适当的保健、童年期的安全、重要的初级关系、环境上的安全、经济上的安全、适当的教育、安全的生育控制与分娩。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