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21题 7岁的阳阳在娇惯中长大,当其想法不能得到满足时,父母会因其哭闹而妥协,阳阳成了整个家庭的“小太阳”。根据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该家庭关系结构属于()。
A.倒三角
B.纠缠
C.三角缠
D.疏离
参考答案:A
解析: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有:家庭系统、家庭结构、病态家庭结构、家庭生命周期。其中,米纽秦总结了病态家庭结构的基本方式,包括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和倒三角等。倒三角是指家庭的权力并不集中在父母亲的手里,而是由孩子掌握,出现权力结构的倒置现象,称为倒三角。在本题情境中,针对家庭治疗模式中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对病态家庭结构基本方式的辨别。故选A。
第222题 80岁的张大妈向社会工作者诉说去住养老院的事情,她说:“我一想到搬家就害怕,我住在这里有老邻居,到那儿我一个人也不认识,很紧张,怎么办呢?”此时,社会工作者最佳的同理回应是()。
A.“你一提到离开家就担心,是舍不得离开老邻居和朋友吧,我会常陪他们去看你的”
B.“听起来你很害怕离开熟悉的环境,但那里的人也很好,有各种丰富的活动,你都可以去参加啊”
C.“不要担心,你很快会在那里交到新朋友,养老院里有人照顾,说不定你还觉得该早点儿去住呢”
D.“听起来你对搬家有很多复杂的想法,一方面你想住进去,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照料,另一方面你又很担心自己会孤单、寂寞,希望和你熟悉的人在一起”
参考答案:D
解析:
个案会谈的技巧有很多,根据专业技巧运用和作用,可以把个案会谈技巧分为支持性技巧、引导性技巧和影响性技巧。其中支持性技巧主要包括:专注、倾听、同理心和鼓励。同理心是指社会工作者设身处地体会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和要求。在本题情境中,重点是对个案会谈技巧中支持性技巧同理心的理解和运用。故选D。
A.外展工作
B.本人求助
C.个案访视
D.社区转介
参考答案:A
解析:
一般而言,服务对象通常都是通过各种转介以及外展(主动接触)等方式成为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发现个案的途径有两种:①个案可能通过各种转介的渠道接触服务机构;②有些机构可能会通过外展的方式深入社区,寻找或鼓励潜在的案主进入服务机构,让他们有机会获得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本题中恰好符合第二种寻找最需要帮助的服务对象群。在本题情境中,分析社会工作者发现个案的途径。故选A。
第224题
李某,女,已婚,36岁,某外企工厂的职工,有一个上五年级的男孩。近一段时间,李某因为夫妻关系和孩子学习的问题而苦恼,特来寻求社会工作者帮助。针对该服务对象,应该收集以下哪些方面的资料?( )
A.李某的成长经历
B.李某丈夫的基本情况
C.李某儿子的基本情况
D.李某的社会交往情况
E.李某领导的家庭情况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ABCD。选项A属于对象个人的资料,选项B、C、D都属于李某生活环境中的重要资料,选项E中的李某领导虽然属于服务对象环境中的重要他人,但他的家庭情况与李某的问题并无关系,故选A、B、C、D。
A.通过家访观察小龙与妈妈之间的互动
B.通过会谈来分析小龙问题产生的原因
C.通过家访了解小龙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D.查阅小龙的各科成绩单和就医纪录等
E.选用儿童抑郁量表测量小龙心理状况
参考答案:ABCD
解析:收集资料是社会工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与服务对象和周围他人的接触和会谈,调查、整理和分析服务对象问题的基本特征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包括:会谈的运用、调查表的运用、观察的运用、现有资料的运用。
A.小董向小胡介绍自己曾用过的统计学简明教程
B.小董与小胡分享自己研习教材例题的有效经验
C.小董向小胡建议旁听另一位同课程老师的授课
D.小董将小胡叙述的话进行整理并且概括出重点
E.小董向小胡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经历和相同感受
参考答案:ABC
解析:影响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或者建议让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一系列技巧。主要包括:“一是提供信息。二是自我披露。三是建议”。四是忠告。五是对质。A属于提供信息。B属于自我披露。C属于建议。D属于摘要。E同理。
第227题
社会工作者小张在与服务对象面谈时,了解到他因为几科考试不及格,就认为自己天生很笨。如果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小张应该让服务对象( )。
A.具体描述自己的言行
B.具体描述自己的感受
C.质疑自身的不合理信念
D.学习理性的生活方式
E.打破病态的家庭结构
参考答案:BCD
解析:
BCD。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比较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服务介入技巧,不仅仅局限于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本身,但就它自身的治疗技巧来说,主要包括非理性信念的检查和辩论。①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主要包括:一是反映感受。让服务对象具体描述自己的情绪、行为以及各种感受,从而识别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二是角色扮演。三是冒险。②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主要包括:一是辩论。让服务对象对自己的非理性信念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质疑,动摇非理性信念的基础。二是理性功课。三是放弃自我评价。四是自我表露。借助社会工作者表露自己感受的方式,让服务对象观察和学习理性的生活方式。五是示范。六是替代性选择。七是去灾难化。八是想象。
第228题 刘女士因生活压力大,前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小王在认真分析刘女士的情况后,既重视解决她的心理问题,也注重去改善导致压力问题的社会环境因素。小王的上述做法依据的是()。
A.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B.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C.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D.任务中心治疗模式
参考答案:B
解析: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联,包括内部的心理、外部的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3个方面。心理社会在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诊断和治疗中,都从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入手,了解两者之间失去平衡的原因,并且找到新平衡的方法。这种关系叫“人在情境中”,要求社会工作者既需要深入个人的内心,了解她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对她施加的影响,分析个人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在本题情境中,重点是理解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故选B。
A.愿意承担自己的任务
B.处于危机状态
C.所面临问题具有复杂性
D.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
E.有正确的认知
参考答案:AD
解析:
AD。任务中心模式对服务对象具有明确的要求,包括:①服务对象愿意承担自己的任务,并做出承诺,愿意尝试完成任务解决问题;②服务对象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具有自主的能力。
A.限定目标
B.反映感受
C.提供支持
D.替代选择
参考答案:A
解析:
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限定目标”,即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只有把精力集中在目前有限的目标上,社会工作者才能与服务对象共同协商和处理面临的危机。在本题情境中,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提议“别灰心,我们一起再看看是否有其他工作机会”,属于把精力集中在目前有限的目标上,即限定目标,故选A。
第231题 社会工作者注重自身品格和态度的培养,强调个案辅导过程应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建立伙伴关系,创造一个有利于服务对象自我成长的环境,帮助服务对象通过个人的力量实现改变。上述内容反映出社会工作者采用的是()。
A.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B.人本治疗模式
C.社会中心治疗模式
D.行为治疗模式
参考答案:B
解析:
人本治疗模式改变了以往个案辅导模式的工作重点,注重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创造一种有利于服务对象自我发展的辅导环境,具有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强调个案辅导关系以及关注个案辅导过程等特点。人本治疗模式把个案辅导工作的中心集中在社会工作者自身品格和态度的培养上,认为社会工作者只有提供真诚、同感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怀,全身心地与服务对象交流,才能为服务对象创造和谐、信任、宽松的辅导环境,促进服务对象的自我发展。在本题情境中,重点是对人本治疗模式的特点的辨识。故选B。
第232题
老陈1996年和妻子结婚,第3年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这时候老陈和妻子的事业也渐渐稳定下来。2019年老陈的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外省的大学,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这个过程中,老陈的家庭经历了( )时期。
A.形成期
B.发展期
C.扩展完成期
D.收缩期
E.解组期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ABCD。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认为家庭自身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周期,从两人组成家庭的形成期到增添第一个孩子进入发展期,再到家庭基本结构稳定的扩展完成期,到孩子逐渐长大离开家庭之后进入收缩期,最后是家庭面对解体的解组期。
A.童年时期的经历
B.错误的自我概念
C.父母对他的负面评价
D.缺乏自立自主的能力
E.缺乏与朋辈群体交往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ACDE。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不良的现实生活环境、不成熟的自我和超我功能以及过分严厉的自我防卫机制和超我功能。不良的现实环境表现为过大的现实生活压力或者缺乏个人社会功能发挥的机会。不成熟的自我和超我功能表现为服务对象像个没长大的孩子,缺乏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控制和调整能力。过分严厉的自我防卫机制和超我功能与不成熟的自我和超我功能相反。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未必与客观条件相符。
第234题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以家庭为治疗对象,其主要特点有()。
A.关注家庭的适应与转变的能力
B.关注家庭自身发展变化的历程
C.关注家庭的结构及家庭内部交流方式
D.关注家庭成员在处理困难时采用的方式
E.关注家庭成员过往经验的梳理
参考答案:ABC
解析: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具有三个主要特点:①以家庭为工作的焦点。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非常注重对家庭结构的认识和把握,要求社会工作者进入实际的家庭环境中认识和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结构和交往方式,并通过整个家庭结构和交往方式的改变消除服务对象的问题。C项正确。②关注家庭功能失调的评估。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观察评估的基本框架包括:一是家庭的形态和结构;二是家庭系统的弹性,即家庭的适应和转变能力;三是家庭系统的反馈;四是家庭生命周期,即家庭自身发展变化的历程;五是家庭成员症状与家庭交往方式的关系。A、B项正确。③强调家庭功能的恢复。据此,本题选ABC项。
第235题
关于个案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个案管理就是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管理好服务对象
B.个案管理就是为服务对象的特殊需要提供各类直接的服务
C.个案管理就是把每个服务对象的档案建成电子文档管理好,以便随时查询
D.个案管理就是社会工作者协调和管理好各种资源,满足服务对象的多种需要
参考答案:D
解析:
个案管理的定义可分为体系取向和过程取向两种。体系取向的个案管理强调“个案管理是联结和协调各种不同服务体系的动作方式,用以确保运用最完善的方式来满足服务对象被照顾的需求”。过程取向的个案管理强调“个案管理是一种协调的过程,通过协调和获得各种资源,来协助那些面临各种问题的服务对象,他们因为这些问题而出现了无法满足的生活需求、失意和无成就感的状况”。可见,个案管理是一种提供服务的方法。它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评估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需求,并安排、协调、监督、评估和倡导一套包含多种项目的服务,以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复杂需求。
第236题
在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有时会使用对质技巧来影响服务对象,使其更加关注未来的改变。下列回应中,运用了对质技巧的有( )。
A.你如果要关心父亲,你就该经常回去探望他
B.你如果挑剔妻子毛病,妻子可能会跟你离婚
C.你说过要对朋友宽容,但你却在不断地挑剔和指责她
D.你讲了这么多母亲关心你的事,你却说母亲不关心你
E.你答应老师不再旷课,可这周从周一开始你就没上课
参考答案:CDE
解析:
对质即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提问等方式让服务对象面对自己在行为、情感和认识等方面不一致的地方。当服务对象发现自己的行为、情感和认识不一致时,通常会有一些不愉快的感受。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对质,把服务对象的注意力集中在未来可改变的方面,而不是仅仅关注谁的责任。选项CDE中,服务对象面对自己在行为、情感和认识等方面不一致,社会工作者直接提问让服务对象面对,运用了对质技巧。
第237题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通过具体的沟通,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服务对象,推动服务对象发生改变。该模式中的有效沟通必须具备的要素有()。
A.沟通需要聚焦于问题
B.沟通与服务介入过程紧密联系
C.沟通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及时回应
D.沟通中鼓励服务对象放弃自我评价
E.沟通需要社会工作者分享经验和感受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有效的沟通必须具备的要素有:①有系统。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所处的介入阶段以及此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这种沟通需要集中焦点、不节外生枝(选项A),同时又与整个服务介入过程紧密相连(选项B),做到层次分明、循序渐进。②有反应。社会工作者需要给予服务对象及时的回应(选项C),鼓励服务对象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让服务对象体会到社会工作者对他的关心和尊重,了解和分享社会工作者的经验和感受(选项E)。据此,本题选ABCE项。
A.澄清小刚及其家庭的实际需求
B.为小刚家庭详细讲解就医流程
C.告知小刚父母医疗救助基金会的资助范围
D.安排小刚家庭与医疗教助基金会直接面谈
E.与心外科医生见面并讨论小刚的治疗方案
参考答案:DE
解析:社会工作者要尽可能掌握有助于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各方面资源,并加以整合运用。这些可利用的资源、可能来自政府机构、非利组织、商业机构,甚至可能来自服务对象自身,因为服务对象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也是一项资源。此外,资源整合的目的还包含提高资源运用的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或重叠,社会工作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成本意识。个案管理是一种结合不同专业领域的团队。工作方团队中可能包括医生、护士、职业治疗师、临床心理学家以及其他专业人士,这种多专业合作是为了给服务对象提供“全人”服务。
A.给予刘女士及时的鼓励
B.与刘女士讨论并明确改变要求
C.向刘女士介绍机构的服务
D.对刘女士进行危机干预
E.找民政部门帮助解决家暴问题
参考答案:ABC
解析:
在接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常面临三项基本任务:鼓励求助对象积极面对改变(A项)、明确求助对象的改变要求(B项)和确认求助对象的受助身份。明确了求助对象的要求后,社会工作者就需要与求助对象一起对接受机构服务的事项和困难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包括机构服务的基本流程、服务对象的权益以及服务过程中的基本要求等(C项)。据此,本题选ABC项。
第240题 小军与父亲因就业问题大吵一架,觉得很委屈,向社会工作者老汪求助,老汪与小军几次面谈后,发现他言谈中前后不一致,打算采取“对质”技巧回应。下列回应中,符合“对质”技巧的有( )
A.“你有很多话想说,这次你最想谈的话题是什么?”
B.“你这样的行为表现和你父亲对你的期望差距较大”
C.“从你的表情看得出来你非常愤怒,而你说你没有生气。”
D.“你答应父亲开始学技术,但你却没有去参加技能培训班。”
E.“从你的表述中,我的理解是你与父亲的矛盾不在就业上。”
参考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对质。对质即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提问等方式让服务对象面对自己在行为、情感和认识等方面不一致的地方。当服务对象发现自己的行为、情感和认识不一致时,通常会有一些不愉快的感受。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对质,把服务对象的注意力集中在未来可改变的方面,而不是仅仅关注谁的责任。例如,社会工作者可以向服务对象提出自己的疑问"您的想法与行动有一定的差距,您对此有什么打算吗?" 。A项属于对焦。E项属于澄清。B项属于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