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试题(634题)


第141题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下列特征中,属于青少年发展阶段的是( )


A.开始发展符合实际的自我观念

B.人生观会更加稳定和成熟

C.能够熟练地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D.情绪发展比较丰富和强烈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青少年阶段的主要特征。青少年的思维与学龄儿童的思维不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是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和反省的思维;二是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青少年阶段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比较丰富和强烈,出现两极发展特征。情绪发展的两极性是指情绪的内容、强度、稳定性、概括性和深刻性等方面具有两极性。情绪发展的两极性使青少年经常出现反抗情绪,需要加强情绪的自我调节。随着生理方面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的性心理有了相应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是性意识的发展。


第142题 小明学习成绩优异,在考试中经常获得第一名,但小明妈妈看邻居的孩子都报了培训班,于是也给小明报了很多培训班,结果让自己和小明都很疲惫。从上述情况分析,影响小明妈妈决定的社会环境是( )


A.社区

B.学校

C.工作单位

D.大众传媒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本题关键词“小明妈妈看邻居的孩子都报了培训班”,可知答案为社区。


第143题 张奶奶两年前来省城帮儿子带小孩。最近张奶奶的儿子发现她精神状态变得不太好,经常抱怨待在这没意思,因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为此,张奶奶的儿子向社会工作者小王求助。为了解决张奶奶的问题,从“人在情境中”的观点看,小王最适宜的做法是( )。


A.与张奶奶一起回顾过往生活经历

B.帮助张奶奶适应大城市生活节奏

C.鼓励张奶奶参加社区娱乐活动

D.协助张奶奶学习新的生活技能


参考答案:C


解析:人是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与人相关的各种因素构成了他的生活环境。社会工作分析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人在情境中”,认为人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的,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社会应该为人的正常生活、成长与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而个人则有责任发挥自己的能力、减少对社会的依赖、经营好自己的生活、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第144题

小玲的父母对她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包揽一切,学习上严厉要求。上述家庭教养模式是()


A.专制型

B.支配型

C.骄纵型

D.冲突型


参考答案:B


解析:

家长过分溺爱与严加管束结合,构成支配型家庭教养模式。在本案例中,小玲的父母对她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包揽一切,学习上严厉要求,正是过分溺爱与严加管束结合的体现。


第145题

社会工作者小李经多方链接资源,推动项目顺利完成,在同事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也让机构负责人和项目落地社区的领导更加信任他,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上述情形满足了小李(     )。


A.尊重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考答案:A


解析:尊重的需要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即自尊,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在本题情境中,小李在同事中树立了威信,领导更加信任他,都满足了他尊重的需要。


第146题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体现出的人类需要类型是()。


A.爱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审美的需要

D.学习的需要


参考答案:D


解析:

人类的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种类型。其中精神需要是指人对自己的智力、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发展条件的需要,如人对学习提高的需要、创造发明的需要、贡献能力的需要、独立自尊的需要等。在本案例中,“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出自于《论语·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体现出的正是人对学习提高的需要。


第147题 某社区内有一个青少年音乐社团,成员的服装、发型、饰品、言行均与其他同龄人明显不同,社区一些居民见到他们感到很新奇。上述情况体现出同辈群体的特点是( )。


A.支配性

B.独特性

C.开放性

D.平等性


参考答案:B


解析:同辈群体的特点:(1)平等性。同辈群体成员的年龄、知识、能力等方面比较相近,他们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2)开放性。同辈群体内部不存在特别严格的规章制度,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在语言、方式、话题等方面都没有限制特定的形式。(3)认同性。同辈群体是个人自由选择结合的结果,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是在自然随意的过程中进行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对群体有较高的心理归属感和较强的认同性。(4)独特性。每个同辈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亚文化,这种群体的亚文化为群体成员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群体成员在语言、服饰、行为方式甚至发型等方面都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题干:成员的服装、发型、饰品、言行均与其他同龄人明显不同,社区一些居民见到他们感到很新奇,得知答案为独特性。


第148题 小伟父母彼此尊重,经常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对于是否报兴趣班也会征求小伟的意见。 他们鼓励小伟主动找同学玩耍,也嘱咐小伟要按时回家。小伟父母的教养模式属于( )


A.骄纵型

B.支配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


参考答案:D


解析:民主型: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这种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自尊、自信、自律性强,具有创造性,社交能力强,具有成就动机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个性特征。根据题干:是否报兴趣班也会征求小伟的意见。 他们鼓励小伟主动找同学玩耍,也嘱咐小伟要按时回家,很明显属于民主型。放任型:家长既缺少爱心、耐心,也缺乏责任感,对孩子放任自流构成了放任型家庭教养模式。在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模式下,孩子由于得不到必要指导和正常约束,会形成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负责任、情绪波动异常、待人处世具有攻击性、易受诱惑、做事权宜敷衍、缺乏理想等心理倾向。娇纵型:父母盲目的溺爱和疏于管束,构成娇纵型教养方式。在这种溺爱娇惯的家庭环境中,容易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骄横跋扈、疏懒散漫、贪婪无度的“霸王”心态,这种“小霸王”心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很容易发展为反社会型人格。支配型:家长过分溺爱与严加管束结合,构成支配型家庭教养模式。在这种家庭中,家长在生活方面对子女无微不至,在学习上严加管理。一方面是过度保护,包揽生活中的一切;一方面又期望过高。这种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怯懦胆小、意志薄弱、既娇且骄、清高孤傲等个性心理特征。


第149题

初中生小强的父母经常因吵架而闹离婚,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家庭气氛压抑。根据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小强时尤其要注意()。


A.小强是否有自我中心心态

B.小强是否缺乏安全感

C.小强是否有胆小懦弱的行为

D.小强是否有自卑心理


参考答案:B


解析:

青少年阶段,各种生理机能逐步增强,心理状态进一步发展,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在本案例中,小强的父母常因吵架而闹离婚,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家庭气氛压抑,这些都和安全感有关。


第150题

初二(3)班的班主任向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吴反映,班里学生小涛最近与同学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下滑。家长也反映小涛最近爱与家长顶嘴,总说:“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你们凭什么替我拿主意!”根据小涛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吴正确的判断和建议是()。


A.小涛出现学习障碍问题,需首先介入

B.小涛的情绪出现两极化发展特征,需严格管控

C.小涛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需加强人际沟通

D.小涛的心理和行为出现了问题,需转介接受治疗


参考答案:C


解析:

情绪发展的两极性使青少年经常出现反抗情绪,需要加强情绪的自我调节。青少年社会化的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青少年期的家庭、学校、同伴和社会等方面呈现出各自特征。正常的家庭应尊重青少年的独立性,与青少年加强沟通,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本案例中,“身心发展的特点”应该不是专指“生理”和“心理”,而是泛指“青少年阶段的主要特征”。小涛的个人情绪、学习和同伴关系等状况体现了“心理发展”(出现两极化发展特征)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需加强人际沟通),但青少年经常出现反抗情绪,需要加强情绪的自我调节而非严格管控,严格管控的做法不符合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


第151题

王大爷身体一向很好,最近突发中风瘫痪在床后,脾气变得很暴躁,经常与家人吵架。根据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小李认为王大爷出现了行为问题,小李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A.统计学标准

B.内省经验标准

C.行为适应性标准

D.社会规范标准


参考答案:C


解析:

如果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使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带来不适,则被认为是行为适应性标准划分的偏差行为。在本案例中,王大爷最近突发中风瘫痪在床后导致一系列偏差行为


第152题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组织开展“志愿小明星”活动,让社区里的青少年自愿报名组成志愿服务队。经过几次活动后,青少年的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彼此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同辈群体的()。


A.平等性

B.开放性

C.认同性

D.独特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同辈群体的特点包括:①平等性。在同辈群体中彼此地位是平等的;②开放性。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在语言、方式、话题等方面都没有限制;③认同性。成员对群体有较高的心理归属感和较强的认同性;④独特性。每个同辈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亚文化,在语言、服饰、行为方式,甚至发型等方面都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


第153题

小李从部队退役后到某物业管理公司工作。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小李认真阅读该公司近五年来的资料,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周末他还到驻点服务的小区走访,了解居民的具体需求。一年工作下来,小李得到公司领导和居民的一致好评,还被评为“年度优秀员工”。从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的角度看小李的做法,说明()。


A.部队环境让小李有强烈的归属感

B.部队经历使得小李能够胜任工作

C.工作岗位促使小李加强学习实践

D.小李的主观努力改变着外部环境


参考答案:C


解析:

题目问的是“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正确答案是选项C。选项A、B与题意无关,选项D是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154题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李为小学生提供小组服务,针对煤气使用、交通出行、游泳等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从学龄前儿童的特点看,该小组的主要目的是(   )。


A.防范校园暴力问题

B.避免儿童性侵问题

C.减少儿童功利问题

D.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参考答案:D


解析:

学龄阶段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意外伤害、校园欺负以及性伤害等。其中,学龄阶段儿童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或事故对儿童所造成的损伤。题干中,小李针对煤气使用、交通出行、游泳等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教育,是为了防止外在的环境因素造成学龄阶段儿童的意外伤害。故选项D符合题意。


第155题

关于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人类需要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

B.生存需要包括身体健康和自主两方面

C.关系的需要包括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D.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还可能会增强

E.人类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参考答案:ADE


解析:

基本需要包括身体健康和自主两方面,故选项B说法错误;成长的需要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故选项C说法错误。


第156题

12岁的小明是留守儿童,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他的父母在外打工,每年春节才回家几天,小明有时因想念父母而闷闷不乐。虽然成长环境不利,但小明能够正确面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担任小队长,在老师带领下组织和他情况相似的小伙伴们为社区高龄老年人服务。在外担任工程队队长的爸爸得知情况后,自豪地说:“这孩子的领导能力超过我了啊!”上述内容体现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有(   )。


A.留守儿童虽然处于不利的社会环境,但激发其抗逆力可改善社会环境

B.留守儿童虽然处于不利的社会环境,但是会逐渐适应社会环境

C.留守儿童处于不利社会环境时,会受到社会环境影响

D.留守儿童虽处于不利社会环境,但完全不会受其影响

E.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会共同对留守儿童产生影响


参考答案:BC


解析:

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在本题情境中,虽然小明的成长环境不利,但他能够正确面对,学习成绩优异,还担任队长等,说明小明逐渐适应社会环境,选项B符合题意。②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在本题情境中,小明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只春节才回来,小明有时也会因想念父母而闷闷不乐,说明社会环境对小明有一定的影响,虽然小明能够正确面对,选项C符合题意。③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在本题情境中,小明的爸爸说“这孩子的领导能力超过我了啊”,说明生物遗传对人类行为产生了影响。这有点牵强,宁可不选。④人类行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⑤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故选B、C。


第157题

关于中年阶段主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情感趋于深沉稳定,婚姻更注重情感

B.认知发展错综复杂,固定智力出现缓慢下降

C.更年期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烦躁易怒

D.能熟练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更智慧地解决问题

E.在事业、地位盒财富上基本达到个人的生活巅峰


参考答案:CDE


解析:

中年阶段婚姻更加注重稳定,选项A 错误。中年阶段认知发展较为稳定,选项B错误。


第158题

小刚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同班的小明经常在放学后拦住他,向他索要零花钱。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的服务有(   )。


A.立即打电话报警要求警察干预

B.教导小刚自我保护的方法

C.对有欺凌行为的小明进行辅导

D.与小刚的父母沟通加强防范

E.联系学校在校园开展反欺凌教育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A项错误,对于欺凌同学这种行为应该对于两边都进行教育。针对校园欺负的解决措施包括:①针对学校进行干预工作(选项E);②针对受欺负者、欺负者和旁观者开展的个体干预,应对欺负的原因、特点和后果进行评估与诊断,制订可行的干预方案(选项B、C);③针对家庭开展干预工作(选项D)。


第159题 小阳经常不按时交作业,班主任在家访中发现,小阳的父亲经常出差,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小阳的母亲没有工作,成天忙着打牌和炒股,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并不关注。据此,班主任判断小阳的家庭教养模式是( )。


A.冲突型

B.支配型

C.民主型

D.放任型


参考答案:D


解析:

D在本案例中,小阳的家长既缺少爱心、耐心,也缺乏责任感,对孩子放任自流,构成了放任型家庭教养模式。


第160题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王发现他所服务的小学里有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索要财物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小王制定了干预方案,其中属于针对学校进行的干预措施是( )。


A.纠正欺负者的攻击行为

B.帮助学生家长改正错误的教养方式

C.提升受欺负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

D.指导教师在班级内开展“反欺负行为”班会


参考答案:D


解析:

D选项A、C是针对个人进行的干预措施;选项B是针对家长进行的干预措施。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