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试题(634题)


第261题

社会工作实习生小袁为脑瘫儿童冬冬提供一次服务后,就不想再继续,督导者老宣了解到小袁是认为服务脑瘫儿童工作效果不明显才想放弃。为此,老宣引导小袁认识到,为建立积极有效的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应做到无条件关怀,之后小袁的工作态度有明显改善,下列做法中,体现了“无条件关怀”的有( )。


A.对冬冬保持尊重

B.评估冬冬的需求

C.对冬冬不进行评价

D.相信冬冬能够改变

E.分析冬冬的家庭


参考答案:ACD


解析:

无条件关怀,即在服务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评价服务对象,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并且相信服务对象是可以改变的。


第262题

刘老伯的女儿遭遇意外不幸身亡,他一直伤心自责,认为女儿的离世都是自己的错。他把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任何人联系,作息时间混乱。刘老伯弟弟来看望他,发现他状态很差,身上的衣服很久没换过,家里还堆满杂物,为此非常担心。向社会工作者老李求助。根据刘老伯的情况,老李制订的个案服务目标应包括()。


A.调整刘老伯的作息规律

B.逐步缓解刘老伯的压力

C.清理刘老伯家中的杂物

D.迅速减少刘老伯的自责

E.恢复刘老伯的社会关系


参考答案:ADE


解析:

认为女儿去世都是自己的错,所以应该减少其自责;作息时间混乱所以应该调整刘老伯的作息规律;把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任何人联系所以应该恢复其社会关系。


第263题

“接下来这个环节是我的名片,现在我给每个人发一张卡纸,请你们在卡纸上用3至5个简单的字或词来描述自己,制作自己的特色名片。写好后与其他组员交换名片,相互认识一下。”社会工作者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小组工作的(   )。


A.准备阶段

B.开始阶段

C.中期转折阶段

D.后期成熟阶段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开始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之一是协助小组组员彼此认识以消除陌生感。在本题情境中,社会工作者让组员制作自己的特色名片,并与其他组员交换,相互认识,是为了协助小组组员彼此认识以消除陌生感,属于开始阶段的任务。故选B。


第264题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社区老年人开设了一个主题为“居家安全,平安生活”的小组。小组进行到第三节,社会工作者邀请组员分享自己曾经跌倒的经历,并适时提问。下列提问中,属于重新定向型提问类型的是(   )。


A.“刚刚我们讨论如何预防跌倒,谁能总结一下?”

B.“张阿姨你能不能将刚才所说的情况具体描述一下?”

C.“大家对王伯伯提到的预防跌倒的方法是不是都认可?”

D.“刚才李阿姨提到跌倒后的急救问题,其他人怎么看呢?”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重新定向型的提问。 重新定向型的提问,如“刚才小李提到了这个问题,其他组员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


第265题

社会工作者老郑在社区开设了老年人健康养生小组。在一次小组活动中,组员围绕饮食养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分享了很多好办法,临近结束时,大家意犹未尽。老郑说:“我们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哪位老人家能总结一下呢?”老郑运用的提问技巧类型是(   )。


A.深究回答型

B.重新定向型

C.反馈阐述型

D.封闭提问型


参考答案:C


解析:

社会工作者在小组讨论中,通常有5种提问类型:①封闭式的提问,如“是不是”。②深究回答型的提问,工作者可以用“描述”“告诉”“解释”等词提问。③重新定向型的提问,如“刚才小李提到了这个问题,其他组员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④反馈和阐述型的提问,如“我们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谁能对此总结一下吗?”⑤开放式的提问,如用“怎样”“为什么”等词提问。在本题情境中,老郑说:“我们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哪位老人家能总结一下呢?”,属于反馈和阐述型的提问。故选C。



第267题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设了夫妻关系协调小组,社会工作者以家庭生命周期为主线,带领组员分享夫妻沟通的经验,探索解决夫妻矛盾的方法。在小组的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   )。


A.模拟生活环境,让组员巩固学习到的夫妻沟通技巧

B.营造开放气氛,帮助组员探索内在恐惧和防卫机制

C.鼓励组员进一步自我探索,反省夫妻矛盾的成因

D.重新调整小组的规范和契约,鼓励组员独立自主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包括:①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与感受。②协助组员保持小组经验。在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应协助组员保持已经改变了的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小组中获得的成长经验。选项A属于协助组员保持小组经验,符合题意。选项B属于开始阶段的任务,选项C属于后期成熟阶段的任务,选项D属于中期转折阶段的任务。故选A。


第268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为社区里的青少年举办了一个小组。该小组旨在通过公益活动,为青少年创造相互认识和交流的机会,增强朋辈支持。从小组的目标来看,最适合该小组的工作模式是(   )。


A.治疗模式

B.社会目标模式

C.互动模式

D.社区行动模式


参考答案:C


解析:

小组工作的互动模式强调组员与组员之间充分的互动和交流,彼此帮助,通过交流,增加经验,获得支持。


第269题

社会工作者小李为医院鼻咽癌患者开设主题为“乐活人生”的小组。在小组中,小李邀请病友分享自己生病前后的经历和感悟,鼓励大家重拾信心,以乐观态度积极面对疾病。从小组目标的角度看,该小组类型最有可能是()。


A.支持小组

B.成长小组

C.治疗小组

D.教育小组


参考答案:A


解析:

支持小组一般是由具有某一共同性问题的小组组员组成的。通过小组组员彼此之间提供信息、建议、鼓励和情感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在支持小组中,最重要的是小组组员的关系建构、相互交流和相互支持。题目中所采用的是支持小组。


第270题

社会工作者老刘发现社区中不少贫困家庭的中年人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不足,缺乏职业信心。为此,老刘为他们开设了一个小组。在小组中,老刘讲述了家庭贫困的老梁培植多肉植物自强自立,成功创业的故事,启发组员重新认识自我,积极寻找战胜困难的办法。上述老刘的做法,体现出小组工作实施原则是(   )。


A.开放互动

B.迅速解决问题

C.激发潜能

D.促进平等参与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分析可知,社会工作者老刘开设的这一小组是为了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来增强组员信心,属于发展模式。社会工作者在运用发展模式时,应坚持贯彻以下两个原则:①积极参与原则。即要协调和鼓励组员在小组活动中,主动表达自己的困惑或者对发展的建议,积极分享和学习自我发展的经验。②“使能者”原则。即要支持、帮助小组组员通过各种活动,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分享,更要发展认知,激发潜能,提升组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整合社会资源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本题情境中,社会工作者老刘通过小组启发组员重新认识自我,积极寻找战胜困难的办法,符合“使能者”原则。只有选项C属于“使能者”原则。故选C。


第271题

社会工作者小姜在某康复中心为精神障碍者家属开展小组服务。在小组中,小姜向组员介绍精神康复知识与精神障碍者相处技巧,并向组员传授纾解照顾压力的方法。小姜主持的这个小组属于(   )。


A.教育小组

B.成长小组

C.支持小组

D.治疗小组


参考答案:A


解析:

教育小组的宗旨是通过帮助小组组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不足,促使成员改变其原来对于自己的问题不正确看法及解决方式,从而实现小组组员的发展目标。题干中,“小姜向组员介绍精神康复知识与精神障碍者相处技巧,并向组员传授纾解照顾压力的方法”符合教育小组的宗旨。故选项A符合题意。


第272题

在小组中,专注与倾听能够有效地传达社会工作者对组员的尊重与接纳。下列做法中,属于专注与倾听的表现有(   )。


A.记住组员发言中所说的细节

B.记住组员发言中提及的人名

C.挖掘组员发言中的共同主题

D.忽略组员言行不一致的现象

E.鼓励组员放松地表达感受


参考答案:AB


解析:

AB专注与倾听能有效地传达对组员的尊重和接纳的信息。社会工作者要通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关注,让组员感受到自己处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关系之中,从而鼓励组员自由、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社会工作者在倾听时要注意组员所说的重点,尤其是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信息


第273题

社会工作者针对儿童养育中父亲参与程度不足的问题,设计了携手共成长的亲子训练营,小组活动招募了社区中10对父子为小组成员。在设计该小组方案时,社会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是(   )。


A.组员的特征

B.小组的目标

C.活动的安排

D.可支配资源


参考答案:B


解析:

小组目标是维系小组组员和开展活动的有效载体,题干中反映的问题在于亲子关系问题,父亲的参与程度不够,所以社工应优先考虑该小组的目标,围绕目标,设计活动,开展服务。


第274题

在小组讨论时,社会工作者认真聆听组员的发言,了解组员的感受和期望,并不时地复述组员讲过的话,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重视。上述做法中,社会工作者运用的技巧是(   )。


A.积极回应

B.示范引导

C.自我表露

D.信息磋商


参考答案:A


解析:

针对组员在小组中的发言,社工利用复述等技巧不断加强自身与服务对象的交流,积极回应组员的发言,确保小组的积极交流。


第275题

社会工作者小陈正在为社区志愿者开展提升演讲技巧的小组。在小组中,他发现有个组员心不在焉,经常离开小组去打电话。此时,小陈最适宜的做法是(   )。


A.与其他组员讨论该组员的行为

B.在小组中再次讨论小组的规范

C.当众提醒该组员注意自己的行为

D.委婉的劝说该组员推出小组


参考答案:B


解析:

小组规范由组员共同讨论,共同制定,起着维护小组正常开展的重要功能。社工在面对组员出现问题的时候,不得背后议论组员。社工可以依靠小组规范约束和再次重申等做法确保工作开展的有序性。


第276题

社会工作者小张最近开设了一个小组,每周将医院里白血病患儿的家长召集在一起,带领他们沟通交流照顾经验,共同探讨缓解心理压力的办法。该小组的类型是(   )。


A.教育小组

B.支持小组

C.成长小组

D.治疗小组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小组的类型。支持小组一般是由具有某一共同性问题的小组成员组成的。通过小组组员彼此之间提供信息、建议、鼓励和情感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


第277题

针对儿童养育过程中父亲参与度不足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小罗开设了主题为“携手共成长”的小组,旨在搭建沟通平台,帮助父亲更多地交流养育经验,参与孩子培养。该小组属于(   )。


A.互动模式

B.行为治疗模式

C.发展模式

D.社会目标模式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小组工作的模式。互动模式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小组模式,旨在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小组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促使组员在小组这个共同体的相互依存中得到成长,增加组员的社会功能,提升其发展能力。


第278题

社会工作者小常为社区青少年开设了主题为“远离毒品,健康成长”的小组。在小组活动中,小常组织青少年观看禁毒主题动漫宣传片,并带领组员进行讨论。他发现有些组员发言积极,但常常跑题;有些组员很少说话,甚至沉默不语。针对这种情况,小常运用引导性技巧时,最适宜的做法是(   )。


A.指定沉默的组员参与轮流发言

B.适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形成真空

C.提示小组讨论重点与讨论方向

D.邀请每位组员用两分钟的时间分享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主持小组讨论时引导的技巧。讨论中会议主持人要以用某种方式暗示讨论的方向,提示讨论的重点,或再次强调讨论的程序,从而保证讨论会正常有序地进行。引导小组讨论时,要避免指定发言,以免造成以社会工作者为中心的讨论;避免轮流发言,防止因小组组员没有准备好而简单应付或产生抵触情绪。


第279题 社会工作者小韩近期开设了“‘网’外更精彩”中学生网络成瘾治疗小组,他运用了多种小组评估方法,下列资料中,适用于小组过程评估的是()


A.组员上网时长变化记录表

B.组员行为改变的自我评估报告

C.组员和小组的目标实现表

D.小组结束后跟进访谈记录资料


参考答案:A


解析:小组过程评估是在小组发展中,收集相关资料,以显示组员变化和小组的发展过程状况。根据检测结果,对小组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变,以便更加符合组员和小组发展的需要。在对小组过程评估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评估内容需要根据小组的目标和进程来决定。例如,在一个行为治疗小组中,我们检测的内容与目标行为有关,如检测目标行为的频率、严重性和持续性,引起该行为的前因后果等。而在一个发展性小组中,检测的重点可能是组员参与的程度和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第二,常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有:标准化测量工具(问卷和量表)、自我报告、行为计量表、口头意见回馈、日记和日志、社会工作者的观察记录、小组过程记录、总结记录、书面评估表、组员作业和作品等。BCD项属于效果评估。


第280题

社会工作者小李为失独老人家庭开设了主题为“品茶乐享”的小组,旨在鼓励失独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大家庭。在小组过程中,小李逐渐让组员轮流带领小组活动,以此协助组员进一步自我探索,获得新认知,并将认知转变为行动,当前该小组所处的是(   )。


A.开始阶段

B.结束阶段

C.中期转折阶段

D.后期成熟阶段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在小组工作的后期成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在小组工作的后期成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在于协助组员解决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维持小组的良好互动。(2)协助组员从小组中获得新的认知。(3)协助组员把认知转变为行动。(4)协助组员解决有关问题。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