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221题)


第1321题

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因素

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维纳成败归因理论,努力程度是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


第1322题

陈斌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种归因不正确。陈斌将行为的原因归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该学生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第1323题

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的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此后的学习动机。②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人格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③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消极的自我认识,提高学习动机。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学生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的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予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予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第1324题

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第1325题

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其功能如下:(1)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学生在学习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4)影响学生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第1326题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参考答案:A


解析:

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第1327题

李伟同学在上课前会对本节内容进行判断,如果认为自己能听懂老师讲述的知识,他就会认真听课,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种现象是(  )。


A.结果期待

B.过程期待

C.社会期待

D.效能期待


参考答案:D


解析:

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题干中,李伟认为自己能听懂才会听课,这是对自我能力的一种判断,属于效能期待。


第1328题

材料

语文老师发现班上一名很用功的男同学在背诵课文时有困难,想了解其中原因,就问他:“你是怎样背诵课文的?”这名学生回答:“我就是反复地念。”教师说:“是这样啊,那我知道该怎样帮助你了。我可以教给你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一直很有帮助。”接下来的日子,老师教给他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并选择了一些课文的段落,他背得比平时快而且保持时间也比以前长,老师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在学习课文时,老师又让这位男同学背诵相关段落,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能流利背诵。老师就问:“你是怎么背诵的?”他回答:“反复地读。”老师有些生气了,就问:“你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那些方法?”他不回答,沮丧地低下了头。

问题:请结合学习策略的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在该案例中,教师所教授的学习策略并没有被学生真正掌握,因此导致学生记忆的效果不好。该教师违反了学习策略训练的几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在该案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内化性原则。教师在教授学习策略之后,还要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使学生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在新的情景中灵活应用。

(3)特定性原则。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类型。已有的一些研究发现,同样一个学习策略,年长的和年幼的、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用起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确定学习策略。

(4)自我效能感原则。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在学生具体学习时,不断向学生提问和检查,并根据这些评价给其评定成绩,促进其使用学习策略,以使其体验到使用学习策略的收获。


第1329题

学生的学习成功经验越多,其自我效能感就会越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很多,而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成功的学习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相反,失败的学习经验则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过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取决于个体对成败的归因方式。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就不会增强效能感;反之,如把失败归因为内部的、可控因素,就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第1330题

小泽听妈妈说姐姐在上次全国英语大赛中获奖的消息以后,认为由于平时自己与姐姐的英语成绩差不多。因此自己在这次英语大赛中也能获奖。那么影响小泽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是(  )。


A.替代性经验

B.言语信息

C.情感状态

D.成败经验


参考答案:A


解析:

姐姐的成功增强了自己的效能感,因此是替代性经验。


第1331题

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是(  )。


A.学习需要

B.自我效能感

C.成就动机

D.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B


解析: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第1332题

简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1333题

问题: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小萌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在目标定向上,小萌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太多想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习动机,这是小萌学习中的主要问题。

(2)在学习信念上,小萌将自己学习成绩差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差,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产生习得性无助,因此才会对自己失望,一提到数学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学不好数学了。小萌需要成功体验和和学习的信心。

(3)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小萌应端正学习态度,改变考前才复习,边学习边听音乐的学习方法。同时,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应该进行有意义学习,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

(4)提高学习兴趣,改变任务变量,从简单任务开始,循序渐进,不断增加成功体验。


第1334题

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教师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动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错误。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教师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尚无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教师应集中注意于尽可能有效地去教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产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习的目标,掌握学习的内容,就会渐渐产生学习动机。 


第1335题

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1336题

口渴会促使人作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


A.指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参考答案:B


解析:

动机的激活功能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第1337题

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


A.迁移

B.动机

C.策略

D.技巧


参考答案:A


解析: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第1338题

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 )。


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

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


参考答案:B


解析:

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学习过程。


第1339题 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贝尔

D.贾德


参考答案:D


解析:

1908年,贾德批评了共同要素说,提出了经验类化理论,即概括化理论。


第1340题

小冬之前做过黄瓜炒蛋,今天轻松地做出了番茄炒蛋,小冬解决问题受到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动机强度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原型启发


参考答案:C


解析:

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题干中的现象是一种正迁移。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