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221题)


第1041题

丽丽花10分钟刚刚背会了《春晓》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   )。


A.及时复习

B.使用记忆术

C.分散集中结合

D.适当过度学习


参考答案:D


解析:

过度学习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过度学习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但是“过犹不及”。一般认为学习程度以150%为佳,其识记效果最好。


第1042题

由于考试紧张而引起的遗忘属于(   )。


A.干扰说

B.提取失败说

C.压抑说

D.消退说


参考答案:C


解析:

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考生由于情绪紧张而遗忘,等考试过去可能就能想起来。


第1043题

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较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   )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倒摄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干扰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参考答案:D


解析:

遗忘的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收到两种抑制影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所以,中间部分遗忘较多是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第1044题

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A.过度学习

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参考答案:C


解析:

学习后立即睡觉,没有之后学习的影响,即没有了倒摄抑制的影响,学习保持的效果会更好。


第1045题

记忆的首要环节是(  )。 


A.保持

B.再认

C.回忆

D.识记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对记忆过程的考查。在记忆过程中,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三个基本环节。其中,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是记忆的首要环节。 


第1046题

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


A.奥苏伯尔

B.班杜拉

C.阿特金森

D.艾宾浩斯


参考答案:D


解析:

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


第1047题

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项目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的理论?(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抑制说


参考答案:B


解析:

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学习材料两端的项目学习快、记忆得牢一些,而中间部分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一些。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差。是由于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干扰的结果。


第1048题

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在组织复习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学习后及时复习。

(2)排除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

(3)对于篇幅短小或者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整体识记;对于篇幅较长、较难或者内在联系不强的材料,适于采用分段识记。

(4)复习时要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这样信息在大脑中的印象就会十分深刻。

(5)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6)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复习,这比单调重复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第1049题

小杰在阅读《阿Q正传》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阿Q的人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  )。


A.创造想象

B.幻想

C.无意想象

D.再造想象


参考答案:D


解析: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的描述或符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第1050题

想象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新形象,因此它是超现实的。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错误。想象虽然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新形象,但它是在人脑中储存的表象中改造加工的结果。无论想象如何新颖,其内容依然来源于客观现实。因此,想象不可能是超现实的。


第1051题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


A.联想

B.幻想

C.想象

D.理想


参考答案:C


解析: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指由诗文加工而形成的有关诗文意境的画面,是一种想象过程。


第1052题

简述再造想象产生的基本条件。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再造想象产生的基本条件:(1)是能正确的理解词与符号、图样标志的意义;(2)是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第1053题

吟咏“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 )


A.记忆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参考答案:B


解析: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第1054题

平平望着天上的云彩发呆,一会儿觉得云彩像一条条小河,一会儿觉得云彩像一座座高山。平平的这种想象属于(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


参考答案:D


解析: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第1055题

伟华看见天上的浮云,脑中浮现出“骏马”“恐龙”等动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  )。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参考答案:B


解析:

无意想象又叫不随意想象,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题干中,看到天上的浮云就自然而然的想到相似的动物形象,属于无意想象。


第1056题

设计师设计城市规划蓝图的过程属于(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空想


参考答案:B


解析:

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设计蓝图属于创造想象。


第1057题

看到天上的云朵自然而然地想象为人的面孔、奇峰异兽等。这种想象是(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参考答案:A


解析:

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看到云朵自然地想象成别的形象,是无意想象的表现。


第1058题

学生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出诗句所描绘的相关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参考答案:C


解析: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第1059题

幻想是( )的一种特殊形式。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空想


参考答案:B


解析:

幻想是有目的的,故不是无意想象;幻想是脱离现实的,故不是再造想象;不切实际的幻想是空想,但幻想并不是空想的一种。因此,选B项。


第1060题

读毛泽东《沁园春·雪》,脑海中浮现北国冬日景象,这是(  )。 


A.思维

B.记忆

C.再造想象

D.幻想


参考答案:C


解析:

再造想象是对词语的描述和图像的示意进行的想象,其依附性较高,创造性程度偏低。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