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001题
人们游览过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 )。
A.动作记忆
B.形象记忆
C.情绪记忆
D.情境记忆
参考答案:B
解析:
具体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题干中“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属于形象记忆。
第1002题
林菁擅长记忆物理定律、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这表明他的哪种记忆好?(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
参考答案:C
解析:
逻辑记忆是是以词语为中介、以逻辑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如对于定律、公式的记忆属于逻辑记忆。
第1003题
对所学知识的持久保持,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即是知识的( )。
A.理解
B.掌握
C.巩固
D.保持
参考答案:C
解析:
对所学知识的持久保持,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即是知识的巩固。
第1005题
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这里所运用的复习规律是( )。
A.多感官参与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D.及时复习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要在尚未大量遗忘前及时进行,以减缓遗忘的进程。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就是在学生尚未大量遗忘前进行及时复习,促进知识的保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第1006题
后续学习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影响被称作(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痕迹消退
D.迁移
参考答案:B
解析: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记忆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记忆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第1007题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造成一些心理障碍。
第1008题
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参考答案:D
解析:
回忆是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是记忆的第三环节(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识记材料、保持材料都是为了在必要时能再认或回忆材料。回忆是指过去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
第1009题
如何教学生进行学习时间的管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①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②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③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④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
(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第1010题
“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是一种( )。
A.再认
B.有意再现
C.直接再现
D.间接再现
参考答案:D
解析:
间接再现是指通过中介性联想方能唤起过去的经验,“称名忆旧容”,这是通过名字间接再现旧面孔。
第1011题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习后一定要及时复习,至少当天的内容在当天进行复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正确。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呈负加速型。也就是离成诵时间越短,遗忘得就越快。因此,要赶在高速遗忘前复习,在离成诵越短的时间内复习效果越好,至少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就要复习,以达到巩固的效果。
第1012题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都可能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以后见到的时候能认出来或者不见的时候能回忆起来。这属于( )
A.想象
B.表象
C.回忆
D.记忆
参考答案:D
解析: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本题中对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能回忆起来或者能认出来属于记忆的过程。
第1013题
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干扰抑制
D.双重抑制
参考答案:D
解析:
学习材料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之所以较差,可能是由于同时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干扰的结果 。
第1014题
识记过程就是记忆过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识记过程不等同于记忆过程。在记忆过程中,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基本环节,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完整统一的过程。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第1015题
因为解决问题需要对原有知识、原则进行重新组合,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迅速提取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储存在( )
A.感知
B.思维
C.注意
D.记忆
参考答案:D
解析:
再认或回忆是记忆的第三个环节,是提取头脑中储存的知识、经验,用以解决当前的问题。题干中提取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储存在记忆中,本题选D。
第1017题
教师向学生依次呈现一组单词,要求他们记住,随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单词更容易被回忆起来。这种现象称为(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记忆过程中存在近因效应,即处于末尾的信息由于不存在其他信息的干扰,容易回忆的现象。题干中,最后呈现的单词更容易被回忆起来,属于近因效应。
第1018题
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是人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达到了记忆的高峰。具体地说,有如下特点:(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3)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
第1019题
遗忘就是所识记的信息的完全丧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错误。遗忘并不是所记忆的信息的完全丧失,而是所保持的信息不能在使用时顺利地提取出来。有的遗忘是因为提取信息的线索不当造成的,这种遗忘叫做暂时性遗忘;有的遗忘是由于丢失的信息过多,无法提取,这种遗忘叫做永久性遗忘。
第1020题
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达到背熟,那么如果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 )次。
A.20
B.25
C.30
D.40
参考答案:C
解析:
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学习量的150%时,记忆效果最好,知识最牢固,所以当20×150%=30次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