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961题
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首先,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静;其次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课堂提问。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当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962题
注意的转移是指( )
A.注意的对象由一个事物转到另一个事物
B.意识能长时间地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
C.任务要求时意识由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
D.同一时间内把意识指向不同的对象
参考答案:C
解析: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能根据一定的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故本题选C。
第963题
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此题说法错误。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对象上,是主动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对象所吸引,它是被动的,是注意不稳定的表现。二者并不相同。
第964题
根据注意规律,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保持在( )分钟。
A.5~10
B.10~15
C.15~20
D.20~25
参考答案:C
解析:
13~16岁的初中生可以让注意力稳定在15~20分钟左右。
第965题
听手表走动的嘀嗒声,时而有时而无,这主要是由于( )。
A.注意的起伏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不变,总是有间歇地加强和减弱,因此注意力也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这叫做注意的起伏现象。
第966题
建华在听课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玩手机或做小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集中
B.注意分散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参考答案:B
解析:
注意的分散是指离开了当前任务,被无关事物所吸引。
第967题
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 )。
A.注意的动摇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参考答案:A
解析:
当注意某一对象时,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在间歇地加强或减弱。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为注意的起伏,有时也称注意的动摇。
第968题
小刘打算用五天时间完成一项任务,但是领导派来了新任务,小刘又很快把精力投入到新任务上。这说明小刘的( )
A.注意广度大
B.注意的稳定性强
C.注意的分配性好
D.注意转移快
参考答案:D
解析:
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就是注意的转移。
第969题 下列教师课堂行为中,体现教师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是( )。
A.对教学重点在语音、语调上予以强调
B.发现个别学生上课走神时,立即点名批评
C.讲课前公布学生成绩
D.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
参考答案:A
解析: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强烈的、变化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对教学重点在语音、语调上强调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注意到教学重点,属于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
第970题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是活动的性质与任务和个体的知识经验,以及( )
A.创造力
B.意志品质
C.情绪状态
D.注意对象的特点
参考答案:D
解析: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1)知觉对象的特点;(2)当时的知觉任务;(3)人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第971题
作为一名教师,最需要具备的注意品质是(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参考答案:C
解析: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第972题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1~4
B.20~40
C.60~120
D.70~80
参考答案:B
解析:
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一般来说,短时记忆在脑内存储的时间很短,不超过1分钟。
第973题
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 )
A.瞬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参考答案:C
解析:
短时记忆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0.5-18秒钟,不超过1分钟。一般人的短时记忆的广度平均值为7±2个。
第974题
下列记忆又称为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的是( )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有意记忆
参考答案:A
解析:
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1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
第975题
人们在游览过“万里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 )
A.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
C.动作记忆
D.情景记忆
参考答案:B
解析:
形象记忆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如人们游览过“万里长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形象,这就是形象记忆。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第976题
信息能长时间保留下来,容量没有限度的记忆是( )
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形象记忆
参考答案:C
解析: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瞬时记忆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长时记忆的容量无限,信息保持时间长久。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第977题
小明在学习“三角形”这一概念时,联系之前学过的“角”的概念弄清楚三角形的意义,最后将它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保留在记忆中。这种记忆方法属于( )。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义识记
参考答案:D
解析:
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过努力的知记。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机械识记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小明的记忆属于意义识记。
第978题
马丽曾经发生过一次比较严重的车祸,每当她坐车出现急刹车的情况或听到比较急促的刹车声时,她都会感到十分紧张与害怕,仿佛再次经历了当年的恐怖车祸。这种记忆属于( )。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参考答案:C
解析:
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去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虽然引起情绪或情感的事件已经过去,但是深刻的感受体验会保留在记忆中。
第979题
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贮存的信息项目为( )
A.3±2
B.5±2
C.7±2
D.9±2
参考答案:C
解析:
实验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也称短时记忆的广度,大约是7±2个组块,即5-9个组块。
第980题
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
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参考答案:D
解析:
如果通过内部言语形式默默地复述,可以使即将消失的微弱信息重新强化,变得清晰、稳定,再经精细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中加以保持。那些未经复述的信息或超容量的信息则随时间的流逝而自然衰退被遗忘。因此。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