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901题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感觉。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该说法是错误的。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通过感觉,人只能获得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识;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通过知觉,人可以了解事物作为整体的意义,故题干说法错误。
第902题
小明妈妈的朋友今天去理发店做了新的发型,但是小名妈妈仍然能够在街上认出来他。这体现了知觉的( )
A.整体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选择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人的面部特征是我们感知人体外貌的强的刺激部分。只要认得人的面部特征,不管他的发型、服饰等如何变化,只要面部没有变化,就不会认错人。
第903题
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正确。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知觉的理解性与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第904题
看两歧图形时,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可以发生变化。这体现了知觉的( )
A.理解性
B.恒常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第905题
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这称为( )。
A.大小恒常
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
D.亮度恒常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知觉中,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人们对于变化着的事物的知觉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知觉条件发生一定范围变化时,知觉映像往往会保持相对不变。本题中,虽然物体移动到远处,但人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变化,即体现了大小恒常的规律。
第906题
白墙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是白的,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是黑的。这体现了(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不变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题干描述的是知觉的颜色恒常性。
第907题
通过下列哪种过程,人们可以对各种感觉信息按事物的一定关系和联系,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映象( )
A.记忆
B.感觉
C.知觉
D.学习
参考答案:C
解析: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第908题
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这是知觉的理解性的概念。
第909题
学生听老师讲课,并不能把老师说的每一个字音都毫无遗漏地知觉出来,而是听取老师讲的完整句子和完整的意思。这是知觉的( )。
A.恒常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理解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第910题
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它明确的含义。这种知觉特性称为( )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选择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第911题
请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知觉的一般特性包括:
(1)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即知觉的选择性。
(2)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们并不是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感知为统一的整体。
(3)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
(4)恒常性
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即为恒常性。
第912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第913题
成人与幼儿对一幅画的知觉有明显差异,幼儿只会看到这幅画的主要构成,而成人看到的画面意义。这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第914题
感觉相加等于知觉。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说法错误,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知觉是多种感觉的有机结合,但它不是感觉的机械相加,而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综合而产生的。
第915题
图1是由三个扇形和三条拆线组成,但是人们会把它知觉为两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形,其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稳定性
D.恒常性
参考答案:A
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将图1知觉为两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形,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补充图形信息而形成的,体现了整体性。
第916题
中学生晓华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他认为其他同学与他一样也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现象属于()
A.退行
B.投射
C.升华
D.文饰
参考答案:B
解析:
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
第917题
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中心品质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参考答案:C
解析: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某人外表或是极为突出的重要的品质,掩盖了人们对他其他特征的评价。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掌握有关知觉对象信息很少而又急于进行整体判断所造成的结果。
第918题
丁老师在工作中常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丁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哪种效应?( )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效应
D.投射效应
参考答案:D
解析:
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外部世界的人、事、物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丁老师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正是投射效应的表现。
第919题
物理教师认为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物理学得也一定好,并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关注和赞许这类学生。该教师的看法属于( )。
A.刻板印象
B.认知失调
C.扇贝效应
D.从众心理
参考答案:A
解析: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别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物理教师认为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物理学得也一定好的看法即刻板效应。
第920题
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
A.近因效应
B.社会刻板印象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参考答案:B
解析:
题干表述内容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社会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