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21题
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社会课程论
D.要素课程论
参考答案:B
解析:
活动课程论主张编制课程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顺序相一致,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以活动为中心,代表人物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提倡学生“在做中学”。
第422题
简述学科中心论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这个原则对学校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而至今仍是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但是这个学派的理论较多强调的是按知识体系编制课程,而对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不够重视;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兴趣、爱好、需要和接受能力等心理准备也较少关注。
第423题
主张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根据社会的变化来安排课程内容的是( )
A.学科中心课程
B.活动中心课程
C.社会中心课程
D.核心课程
参考答案:C
解析:
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课程的最终价值是社会价值,课程是实现未来理想的运载工具。学生应该参与社会生活中,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第424题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要素主义课程论
D.永恒主义课程论
参考答案:B
解析:
杜威提出了活动课程论,其认为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等。
第425题
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和其学生克伯屈。
其基本特征: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活动中心课程论夸大了儿童的个人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影响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段、零碎的知识,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此外,活动中心课程不指定具体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活动的教材由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因此活动课程往往带有随意性和狭隘性。
第426题
简述社会改造主义的课程理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社会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应该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一员;
(3)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
(4)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
(5)吸收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
第427题
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学科中心课程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参考答案:C
解析:
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第428题
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教材必须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来组织,以便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精华。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优点是:
(1)根据学科组织起来的教材,能够教人系统地掌握文化遗产;
(2)有条理地学习合乎逻辑组织起来的教材,能充分发展人的智力;
(3)把一定的知识、技术的基本要素有组织地传授和教导,符合教育任务的要求;
(4)受到悠久传统的支持,大多数教师对此习惯;
(5)课程的构成比较简单,易于评价。
它的主要缺点是:
(1)由于教材注重学科的逻辑系统性,学习时往往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
(2)偏重学科知识结果的传授,而忽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的教学。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因学科较多,对学生来说,难以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与统一;
(4)教学方法划一,难以实施区别化教育。
第429题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错误。理由:(1)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2)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并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第430题
简述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是儿童、社会、学科特征三大方面。
(1)儿童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地用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课程的开发应该关注学生的各种要求,制约课程的学生因素包括学生的需要和条件,其中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原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是影响课程发展的直接因素。
(2)社会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学校课程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社会的效用、社会的责任感、家长与社会的压力对课程的开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学科特征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学科特征是影响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首先,要研究学校课程中应该包括哪些科学知识和技能;其次,要研究怎样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吸收新的科学成就,更新课程。
第431题
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强调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的课程类型是( )
A.综合课程
B.国家课程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参考答案:C
解析:
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
第432题
目前在我国部分中小学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课程形态而言是一种(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活动课程也具有综合性,但它更重要的特点是活动性、经验性、主体性,另外,还有开放性、心理学化和乡土性。研究性课程具有活动课程的这些特点,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第433题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参考答案:C
解析: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倡导的理念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相符的。所以,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活动课程。所以,本题选C。
第435题
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第436题
我国孔子的“六经”以及古希腊智者派所建立的“三艺”课程属于(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必修课程
参考答案:A
解析:分科课程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孔子的“六经”以及古希腊智者派所建立的“三艺”都是分科课程。
第437题
某校教师在做自我介绍时说,自己从事人文社会类的课程教学,这类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导课程,能够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与技能。他所教的这类课程我们叫作( )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相关课程
参考答案:C
解析:
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根据题干中教师的介绍,可知是学科课程。
第438题
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形式是(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实验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第439题
简述经验课程的优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以开发与培育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学生的兴趣、动机、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内容,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