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158题)


第1961题

教学直观不包括(  )。


A.言语直观

B.模像直观

C.实物直观

D.表情直观


参考答案:D


解析:

直观手段一般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


第1962题

《学记》指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要遵循()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参考答案:C


解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如果教学杂乱无章, 就会陷入混乱, 得不到成效。系统性原则是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材料体现了教学要遵循系统性原则。


第1963题

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  )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有差别地教学。


第1964题

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通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为讲授法。


第1965题

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   )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第斯多惠认为好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直接给出真理,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第1966题 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分( )三个阶段进行。


A.导入、详述和汇总

B.导入、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参考答案:A


解析: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人、详述和汇总。

 


第1967题

课堂教学策略的特征有(   )。

①操作性②指向性③整体综合性④调控性⑤层次性⑥灵活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D


解析:

课堂教学策略的特征有:操作性、指向性、整体综合性、调控性、层次性、灵活性。


第1968题

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即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由此提出的教学性原则是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第1969题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第1970题

“欲速则不达”“盈科而后进”等话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答案:B


解析:“欲速则不达”出自孔子的《论语》:“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不要图快,不要贪小便宜。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便宜就办不成大事。“盈科而后进”出自《孟子·离娄下》,它的意思是流水在前进的过程中,要填满每一个坑,然后才能继续向前。体现的是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第1971题

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这个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参考答案:B


解析:

直观性原则表现在:学生的认识,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低年级,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第1972题

简述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第1974题

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教师把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 =6(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题干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分馒头结合起来教学,解决了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第1975题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考生对直观性原则的理解。


第1976题 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参考答案:B


解析: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第1977题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

“躐等”、“陵节”强调了顺序性,因此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1978题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说明在教学中应贯彻(  )的原则。


A.启发性

B.巩固性

C.直观性

D.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A


解析:

《学记》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第1979题 “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第1980题

“学而时习之”,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 )。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参考答案:C


解析:

巩固性原则是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