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81题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参考答案:D
解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提出来的关于分工的思想。孟子认为分工是必要的,只有通过分工,使人分居不同的职业,尽其所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相互交换其劳动,“以羡补不足”。“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必要的,它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隔离。
第82题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中国古代( )的教育主张。
A.朱熹
B.墨子
C.荀子
D.孔子
参考答案:D
解析: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第86题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 )。
A.明朝
B.中华民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清朝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1904年,1904年是清光绪三十年。故选D。
A.孟子
B.孔子
C.屈原
D.老子
参考答案:B
解析: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第92题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论语》中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诲人不倦
参考答案:C
解析: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主张之一,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第93题
“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 )的教育内容。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参考答案:B
解析:
“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西周属于奴隶社会,因此“六艺”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
第95题
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和选士制度的思想家是( )。
A.王充
B.郑玄
C.董仲舒
D.杨雄
参考答案:C
解析: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96题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参考答案:C
解析: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篇”。
第97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 )。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C.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
D.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C
解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3)机器大工业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5)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第99题 (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事实
D.教育问题
参考答案:D
解析: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100题
学校教育始于( )。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中期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从西周以后,出现“国学”和“乡学”,这是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说明在西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就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