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论语》
参考答案:C
解析:
《学记》系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一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写作于战国晚期。
第62题
在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斯宾塞
D.卢梭
参考答案:B
解析: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
第63题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崇高的职业道德
B.文化科学知识
C.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D.教育理论知识
参考答案:A
解析:
“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陶行知这句话正是他为人类、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
第64题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参考答案:D
解析:1940年3月5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逝世,毛泽东发来吊唁信称蔡元培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第65题
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著名职业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黄炎培
C.晏阳初
D.陈鹤琴
参考答案:B
解析:
黄炎培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提出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理论。
第66题
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 )。
A.普及教育
B.普及基础教育
C.普及国民教育
D.普及义务教育
参考答案:D
解析:
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普及义务教育。
第68题 《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的方法。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体现的是合作学习,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与其他选项相比讨论法恰当,应选B。
第69题 《学记》提出课内和课外要相结合,且课外要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这反映了( )原则的要求。
A.教学相长
B.预时孙摩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藏”指掌握获得的知识,“息“是指下课后开展各种游戏活动。“藏息相辅”的意思是指课内要在规定的时间传授正课,课外应有休息、游戏和作业。“藏息相辅”原则实际上就是课内与课外、劳与逸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学习时要尽心学习,休息时要尽心游乐。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第72题 《学记》中提出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理论与实践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
参考答案:B
解析:《学记》中提出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第73题
“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等教学思想首次提出在 ( )。
A.《老子》
B.《学记》
C.《劝学篇》
D.《大学》
参考答案:B
解析:《学记》中首次提出了“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等教学思想。
第74题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A.《论语》
B.《理想国》
C.《学记》
D.《大教学论》
参考答案:C
解析: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第75题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的是(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
参考答案:B
解析:
这句话出自《学记》,认为必须兼顾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
第76题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参考答案:B
解析: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从而都得到提高,出自《礼记·学记》。
第77题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孟子》
参考答案:B
解析:
题干中的话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出自《学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
第78题
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礼记》
C.《史记》
D.《左传》
参考答案:A
解析:
《礼记》中的《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有相当丰富的教育思想。可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第79题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 )中。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中庸》
参考答案:C
解析: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第80题
“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参考答案:A
解析:
《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认为治国要解决三个重要条件,即:首先是“庶”,要有较多的劳动力;其次是“富”,要使人民群众有丰足的物质生活;最后是“教”,要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庶”与“富”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才会取得社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