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1570题)


第601题 幼儿认为月亮在跟他走,只要他不走,月亮也就不走了。这种现象反映了儿童的(    )心理特点。


A.自我中心

B.泛化

C.思维不可逆性

D.思维的刻板性


参考答案:A


解析:幼儿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参照自己去理解事物,不能客观地看待事物,反映出其自我中心的特点。


第602题 简述幼儿期自我评价的趋势并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幼儿自我评价是幼儿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其发展趋势是;

(1)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比如从父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发展到自己进行自我评价。

(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3)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如从其他幼儿给不给自己玩具等评价自己与其他幼儿是不是好朋友。

(4)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评价。


第603题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自我认识的内容从外部的、可观察的、具体的、有明确参照系统的自我特点到反映内部的、不能自己观察的、抽象的、参照系统模糊的自我特点。幼儿对自己的认识是首先生理的自我,即自己的身体及所有物,然后才是社会自我,而对心理自我的认识要晚得多。 

(2)自我意识的结构从简单的结构到分化的、多重的结构,并逐渐出现层次性,最后形成复杂的、整合的自我结构系统。幼儿的自我意识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整体发展与融合的发展过程。 

(3)自我评价从以他人评价为标准发展到独立的自我评价,同时他们又在不断脱离自我中心。自我评价的客观化程度不断提高,从开始以成人的评价为自己的评价,到后来开始有自己的自我评价。

(4)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他们能根据社会交往情境表现出复杂的社会自我。


第604题

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特征。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第605题

幼儿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一样都有情感、有动机、有想法,这反映了幼(  )。


A.情感的发展

B.社会认知的发展

C.感觉的发展

D.个性的发展


参考答案:D


解析:

幼儿广义的个性心理结构由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构成。幼儿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一样都有情感、有动机、有想法,这反映幼儿个性的发展。


第606题

请用自我意识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有关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自我意识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有关原理:①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个性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调节。它包括三种形式,即自我认识(狭义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②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a.自我认识的发展第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经历以下阶段: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名字与身体联系。第二,对自己行动的意识。1岁左右,婴儿出现了最初的独立性。第三,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儿童从3岁左右开始,出现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4岁以后,开始出现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b.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评价大约从2~3岁左右开始出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其特点如下:第一,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的评价。第二,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第三,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幼儿的自我评价受认识发展水平的局限,表现在下列方面:自我评价一般从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致的方向发展;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较多只根据某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以后逐渐能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第四,从只有评价而没有评价的论据,发展到有论据的评价。c.自我调节的发展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但能够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动,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性。3岁以后,“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儿童表现的积极性很高,力求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改变周围环境。幼儿期,出现对自己的社会性的“我”的意识,自尊心明显地发展起来,追求在人际关系中取得一些地位。总的来讲,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并且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由此逐渐形成自我满足、自尊心、自信心等性格特征。(2)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东东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自我认识的发展。东东在经过说服后,明白了道理,这是他对自己行动的意识和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②自我评价的发展。东东没有得到小红花,则不肯回家。后来每天都要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当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时,东东高兴极了,表明他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对他的评价。③自我调节的发展。东东从第二天起,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表明他不但能够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动,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性,力求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改变周围环境。


第607题 冬冬边玩魔方边自己小声嘀咕:“转一下这面试试,再转这面呢?”这种语言被称为(   )。


A.角色语言

B.内部语言

C.自我中心语言

D.对话语言


参考答案:C


解析:幼儿自我中心语言指幼儿在活动或游戏过程中发出的、似乎并不在意能否达到与别人沟通的目的的自言自语或公开说的话。冬冬自己跟自己小声嘀咕,是这种语言的体现。故选C。


第608题 问题: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

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1)案例中很多小朋友都拿到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觉得很委屈。说明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3)那种想通过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

建议:

(1)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不能一味地加以表扬。

(2)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

(3)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


第609题

幼儿受到别人嘲笑而感到不愉快,对活动的成败感到自豪、焦虑等,都属于与(  )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A.感知觉

B.记忆

C.思维

D.自我意识


参考答案:D


解析:

受到别人嘲笑而感到不愉快,对活动的成败感到自豪、焦虑,对别人的怀疑和妒忌等,都属于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第610题

“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这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

B.个别方面的

C.多方面的

D.依从性的


参考答案:D


解析:

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具有依从性。


第611题

(  )的成熟标志着幼儿个性的成熟。


A.自我意识

B.信念

C.性格

D.世界观


参考答案:A


解析:在幼儿心理发展中,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个性的发展水平。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个性也就越成熟和稳定。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幼儿个性的成熟。


第612题

幼儿受到别人批评而感到难过,对游戏的成败感到骄傲、焦虑等,都属于与(  )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A.性格

B.能力

C.感知觉

D.自我意识


参考答案:D


解析: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受到别人批评而感到难过,对游戏的成败感到骄傲、焦虑属于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第613题

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它制约着个性的发展。


A.自我评价

B.自我意识

C.自我调节

D.自我认识


参考答案:B


解析:

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


第614题 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


A.会叫“妈妈”

B.思维出现

C.学会评价

D.掌握代词“我”


参考答案:D


解析: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语言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


第615题

简述婴儿依恋发展的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第一阶段(出生至3个月),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2)第二阶段(3~6个月),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3)第三阶段(6个月~3岁),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


第616题 “儿童在陌生情境中,难以主动地去探究周围环境,而且探究活动很少,表现出明显的陌生焦虑。母亲离开时相当忧伤,但重逢时又难以安慰。”这属于哪种依恋类型(  )。


A.安全型依恋

B.回避型依恋

C.反抗型依恋

D.缺乏型依恋


参考答案:C


解析:反抗型幼儿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出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这类幼儿见到母亲回来时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甚至还有点发怒的样子。


第617题 父母陪伴对幼儿健康成长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父母陪伴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实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加大,很多父母没时间陪孩子,甚至敷衍了事,这是需要在陪伴中努力克服的。

父母高品质的陪伴有利于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这是孩子一生中安全感建立、身体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1.父母的高品质陪伴有利于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父母通过与孩子良好的互动,可以促进孩子身体、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2.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日常习惯等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发展,对孩子的为人、做事、交往、习惯等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安全的亲子依恋,有助于幼儿积极探索社会交往及同伴关系。


第618题 在陌生情境实验中,妈妈在婴儿身边时,婴儿一般能安心地玩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婴儿对妈妈的这种依恋类型属于(  )。


A.回避型

B.无依恋型

C.安全型

D.反抗型


参考答案:C


解析:

通常将儿童的依恋行为分为安全型依恋、不安全—回避型依恋、不安全—抵抗型依恋、没有组织/没有定向型依恋。其中,安全型依恋的表现是:儿童把母亲作为探索的基础,母亲离开时,感到难过;母亲返回时,迅速得到安慰,积极欢迎母亲的归来。题干所述的依恋类型为安全型依恋。


第619题

婴儿极少对母亲不在身边表现不安,当母亲回到身边时,他们也避免与母亲的相互作用,不理睬母亲与他们交往的表示。这类婴儿的依恋类型是(  )。


A.安全型

B.回避型

C.矛盾型

D.混乱型


参考答案:B


解析:

回避型依恋的婴儿极少对母亲不在身边表现不安,当母亲回到身边时,他们也避免与母亲的相互作用,不理睬母亲与他们交往的表示,这类儿童也被称为“无依恋的儿童”。 


第620题

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被称为(  )。 


A.依恋

B.合作

C.移情

D.社会化


参考答案:A


解析: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