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861题 痛风缓解期(关节炎控制1-2周),为控制尿酸水平,应选用的药品是
A.秋水仙碱
B.别嘌醇
C.布洛芬
D.泼尼松龙
E.聚乙二醇尿酸酶
参考答案:B
解析:
B
坚持按痛风的分期给药:痛风缓解期在关节炎控制后1-2周开始抑酸药别嘌醇治疗,以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急性关节炎的复发,减少肾结石的形成等
第1862题 关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描述,错误的是
A.布洛芬与食物同时服用,吸收量不减少
B.布洛芬与含铝、镁的抗酸药同服,不影响吸收
C.萘普生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速度加快
D.萘普生与食物同时服用,吸收速度降低
E.萘普生与含铝、镁物质同服,不影响吸收
参考答案:E
解析:
E
解析:本题考查芳基丙酸类药物吸收特点。
萘普生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与食物、含铝和镁的物质同服吸收速度降低,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速度加快。故答案选E。
第1864题 关于使用丙磺舒时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服用丙磺舒应保持摄入足量水
B.适当补充碳酸氢钠
C.维持尿道通畅
D.必要时服用枸橼酸钾
E.与阿司匹林合用可促进丙磺舒的排酸作用
参考答案:E
解析:
E
第1865题 阿司匹林抗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是( )
A.直接对抗血小板聚集
B.环氧酶失活,减少TXA2生成
C.降低凝血酶活性
D.激活抗凝血酶
E.增强维生素K的作用
参考答案:B
解析:
B
A——双嘧达嗼。
第1869题 下列关于塞来昔布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选择性COX-2抑制剂
B.主要通过肝药酶CYP2C9代谢
C.与磺胺类有交叉过敏反应
D.适用于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
E.可用于预防心血管栓塞事件
参考答案:E
解析:
E
解析:本题考查塞来昔布的特点。
塞来昔布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主要通过肝药酶CYP2C9代谢。主要用于缓解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肿痛症状。本品化学结构一个芳基为苯磺酰胺,故与磺胺类有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前应询问患者是否对磺胺类过敏。本品选择性抑制COX-2,抑制血管内皮的前列腺素生成,使血管内的前列腺素和血小板中的血栓素动态平衡失调,导致血栓素升高,促使血栓形成,因而存在心血管不良反应风险。故答案选E。
第1871题 痛风急性发作期应选用
A.秋水仙碱
B.别嘌醇
C.丙磺舒
D.阿司匹林
参考答案:A
解析:
A
①痛风急性发作期应选用秋水仙碱。②痛风缓解期在关节炎症控制1~2周开始使用别嘌醇③痛风慢性期应选用丙磺舒。
第1874题 下列药物中属于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剂的包括
A.尼美舒利
B.阿司匹林
C.秋水仙碱
D.苯溴马隆
E.吲哚美辛
参考答案:BE
解析:
B,E
解析:本题考查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分类。
选择性COX-2的代表药物有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尼美舒利。昔康类药物对COX一2的抑制作用比对COX-1的作用强,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代表药物有吡罗昔康、美洛昔康。秋水仙碱为抗白细胞趋化的抗痛风药.苯溴马隆为促尿酸排泄的抗痛风药.两药与COX作用无关。故答案选BE。
第1875题 下述关于吲哚美辛作用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剂之一
B.对炎性疼痛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C.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效
D.对癌性发热及其他不易控制的发热常 有效
E.对偏头痛、痛经、手术后疼痛有效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A,B,C,D,E
第1876题 关于别嘌醇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次黄嘌呤的衍生物
B.可减少尿酸生成及排泄
C.抗氧化,减少再灌注期氧化自由基的产生
D.可避免尿酸盐微结晶的沉积
E.可致转氨酶升高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B,C,D,E
第1877题 下列关于丙磺舒的描述,正确的是
A.促进尿酸排泄
B.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用药
C.促进尿酸结晶的重新溶解
D.以原形通过肾脏排泄
E.口服易吸收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A,B,C,E
解析:本题考查丙磺舒的作用特点。
丙磺舒可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使尿酸排出增加,从而降低血尿酸浓度,减少尿酸沉积,亦促进尿酸结晶的重新溶解。可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用药,与青霉素类药物同用,可抑制这些抗生素的排出,提高血药浓度并能维持较长时间。丙磺舒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故答案为ABCE。
第1878题 关于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描述,正确的是
A.抑制粒细胞浸润和白细胞趋化
B.抑制磷脂酶A2,减少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前列腺素和白三烯
C.抑制局部细胞产生IL-6
D.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E.抗氧化,减少自由基产生
参考答案:ABC
解析:
A,B,C
解析:本题考查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
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有:(1)抑制粒细胞浸润和白细胞趋化,与中性粒细胞微管蛋白的亚单位结合而改变细胞膜功能,包括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黏附和吞噬作用。(2)抑制磷脂酶A2,减少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前列腺素和白三烯。(3)抑制局部细胞产生IL-6等,达到控制关节局部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的效果。故答案为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