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23题 关于光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强是表征光源任何范围内发出的可见光辐射强弱的物理量
B.光强的量度单位为坎德拉(符号为cd)
C.光束越宽,光束的光强越高
D.跑道两侧灯光的光强可以有差异
参考答案:B
第127题 关于绿色施工材料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采购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材料
B.根据当地资源状况,尽量使用当地材料
C.推行施工材料标准化
D.材料应进行分类管理
E.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应全部就地利用
参考答案:ABCD
事件二:每天跑道上面层沥青混凝土加铺施工结束后,按照图1的要求设置了纵向临时接坡,以满足机场运行要求。
事件四: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成后,监理单位组织了工程预验收,查验了现场成型室内标养小梁弯拉强度试验数据,见表1所示。
1.补充完善事件一中碾压混凝土基层碾压成型后和水泥混凝土面层浇筑施工之前的相关工序。
3.除了事件三中已采取的高温期施工措施,补充水泥混凝土面层高温期施工的其他措施。
参考答案:↓
解析:
1.(1)适时切缝(间隔8m~15m);
(2)清理缝隙;
(3)嵌缝材料灌缝。
2.A:40
B:40
C:1.0
D:40
3.(1)混凝土入模(仓)温度应不超过28℃;
(2)随时检查气温、水泥、搅拌用水和拌合物的温度,监测水泥混凝土面层内部温度;
(3)作业完成后及时养生,养生用水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不超过15℃。
4.合格。
理由:(1)fcs≥fr+Kσ 5.4 MPa≥5.0+0.65×0.30=5.2MPa;
(2)Min(fi)≥0.95×fr 4.90 MPar≥0.95×5.0=4.75MPa;
(3)试件不合格率<要求不合格率,
其中,试件(小于fr)不合格数量为1,不合格率为1/22=4.5%,
4.5%<5.0%。
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后开展了信息集成系统需求调研,调研中获知,①现有终端操作界面平均每次响应时间为3s;②备份运行系统的服务器系统采用双机热备机制,平均每次切换时间为2.5min。
事件三: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检查发现:从T1航站楼至T2航站楼进线间的直埋光缆去铠后直接引入配线柜,所有布放线缆和空闲的管孔均未做技术处理,随即提出整改要求。
事件四:经测评,升级改造后的信息集成系统符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二级要求。
1.信息集成系统升级改造后,T2航站楼哪些运行资源应纳入其管理范围?
2.事件一中,①、②两项指标是否符合信息集成系统升级改造后的相关要求?说明理由。
4.事件三中,该直埋光缆引入配线柜之前还需采取什么技术措施?说明管孔的正确技术处理方法。
5.事件四中,升级改造后的信息集成系统是否符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要求?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解析:
1.需要纳入的运行资源包括:值机柜台、机位、登机口、行李装卸转盘。
2.①不符合。②符合。
终端操作界面平均每次响应时间应≤1s;
双机热备平均每次切换时间应<3min。
3.理由:甲施工单位完成管线敷设后,没有先行自检。
正确验收程序是:自检→开单→通知→验收→签证→后续施工。
4.直埋光缆去铠后应先进行接地处理,然后引入配线柜。
进线间所有布放线缆和空闲的管孔应用防火材料封堵,做好防水处理。
5.不符合。
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提升至4200万人次,大于4000万人次,根据规范要求,信息集成系统网络安全保护等级应不低于第三级。
第138题 某空管建设工程包括二次雷达站、全向信标台等建设项目。甲雷达厂家为提高中标概率,将本厂同一型号的雷达设备分别授权三家潜在中标的投标人参与投标。
事件一:合同规定施工单位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方法对全向信标台电磁环境进行复核,并提供了台站经纬度、标高数据。
事件二:二次雷达设备安装调试时,工程技术人员对二次雷达发射脉冲参数进行测量,仪表器材A、B、C、D及设备测量连接示意图如图3所示。
事件三:二次雷达安装调试完成后,对二次雷达进行了投产校验,校验包括水平覆盖、垂直覆盖等科目。
参考答案:↓
解析:
1.不妥。
根据《民航专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规定,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货物只能授权一个投标人进行投标。
2.反射网半径及架高,天线架高,天线类型,周边地形和障碍物分布等。
3.A:30dB衰减器;B:功率计;C:晶体检波器;D:示波器。
4.(1)航路航线覆盖;
(2)定位点覆盖;
(3)顶空盲区;
(4)高度码测试;
(5)识别码测试;
(6)紧急代码测试;
(7)旁瓣抑制;
(8)S模式功能测试。
事件一:新建B灯光站兼做灯光维修中心,二层建筑结构高度10m,建筑外墙距新建跑道中线最近200m;新建跑道升降带宽度为跑道中线两侧各150m。
1.事件一中,计算B灯光站高度是否超出障碍物限制面?说明理由。
2.事件二中,监理单位对该不停航施工方案进行审查时,重点审查哪三项内容?
4.事件三中,切换的灯光回路电缆应做哪些测量和测试?每个切换后供电的回路的调试内容是什么?
5.事件三中,电源系统带载调试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调试内容是什么?在全载条件下的调试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解析:
1.计算:(200m-150m)÷7≈7m或(200m-150m)×14.3%≈7m;
B灯光站高度超障;
10m>7m。
2.施工组织、应急方案、技术可行性
3.不合理、原因是A灯光站必须拆除、为该处道面施工提供条件
4.测量回路直流电阻、测量回路绝缘电阻、直流耐压试验测试;按光级逐级调试
5.试运行;不同电源之间切换、联锁功能
第140题 某运输机场平行滑行道A位于既有单跑道南侧,该滑行道南侧部分土面区拟改建为站坪。施工区域见图5中阴影部分。主要施工内容如表5所示。
已批准的不停航施工组织管理方案包括:关闭H1和H2联络道,关闭站坪B与改建区域相邻的机位,平行滑行道A须维持E类飞机正常运行。
事件一:按可施工时间不同,施工单位划分了Ⅰ、Ⅱ两个施工区域,以图5中a线为界线。
事件二:施工单位破除道肩时,按照镐头机凿除、挖掘机拆除、随拆随运等工序组织施工,造成部分道面缺边掉角。
事件三:设计交底时,施工单位对表5中2、3、4项道肩破除区域的50cm山皮石冲击碾压和道肩破除区域的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提出疑议。
事件四: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剂量为4.5%,每立方集料用量——矿粉∶小石∶大石=903kg∶226kg∶1130kg。施工单位据此制定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需要量计划。
事件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碾压完成后,养生第4天钻芯取样,芯样完整。随后,施工单位开放基层,拟供助航灯光施工车辆通行,被现场监理制止。
事件六: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进行该分项工程验收,开展了工程实测及外观检查的现场工作,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随即评定分项工程合格。
1.事件一中,a线与平行滑行道A中线距离是多少?给出a线处应配备的设施,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解析:
1.a线与平行滑行道A中线距离为43.5m;
a线处应配备的设施有:Ⅰ、Ⅱ区分隔设施和夜间的照明设施。
理由:施工区域与航空器活动区应当明确清晰的分隔。
2.施工单位在开始镐头机凿除前,未考虑对既有道面进行保护,应先进行道肩切割,切割后邻近道面部分采用人工凿除。
3.施工单位对表中2项道肩破除区域的50cm山皮石冲击碾压提出疑议合理;道肩破除区域与既有道面相邻,冲击碾压工艺冲击能会对道面造成破坏影响。
施工单位对表中3、4项道肩破除区域的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提出疑议合理;道肩破除区域为与既有道面相邻,存在施工垂直面,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无法采用机械实施摊铺碾压,其密实、平整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4.水泥需要量:(903+226+1130)×7200×4.5%=732000(kg)=732(t)。
5.正确。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养生期应达到7d,养生期间应对成品保护。
6.不正确。
还应检查水泥、碎石等原材料、施工配合比、模板周转材料、水泥混凝土成品及施工工艺等基本要求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