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历史真题(720题)


第161题 一家三口年龄各不相同,今年爸爸与妈妈年龄之和是孩子年龄的8 倍,而10 年后,爸爸与妈妈年龄之和为孩子年龄的5 倍。今年爸爸、妈妈的年龄在各种可能组合中乘积最大,问今年妈妈的年龄可能是多少岁?


A.39

B.40

C.50

D.51


参考答案:A


解析:设今年爸爸与妈妈年龄之和为x 岁,孩子年龄为y 岁,则,解得y=10,所以今年爸爸与妈妈年龄之和为80 岁。
方法一:根据结论“当两数和为定值时,两数越接近其乘积越大”,又已知“一家三口年龄各不相同”,故爸爸为41 岁,妈妈为39 岁时,其年龄在各种组合中乘积最大。
方法二:今年爸爸与妈妈年龄之和为80 岁。
代入A 项,妈妈今年39 岁,爸爸今年41 岁,其年龄乘积为1599;
代入B 项,妈妈今年40 岁,爸爸今年也为40 岁,与题干条件矛盾,排除;
代入C 项,妈妈今年50 岁,爸爸今年30 岁,其年龄乘积为1500<1599,排除;
代入D 项,妈妈今年51 岁,爸爸今年29 岁,其年龄乘积为1479<1599,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第162题 一辆出租车的计价器出现故障,显示屏上保留了一个两位数,无法清除,但还能按行驶路程准确地将应付的车费累加上去。小王乘坐该车匀速行驶了2 小时,当行驶1 小时的时候,计价器上的两个数字刚好交换了位置,在2 小时的时候,计价器上的两个数字又交换了位置,但他们中间多了一个0。如车费按里程计,问小王应付多少元车费?


A.82

B.86

C.90

D.95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设显示屏最开始保留的两位数为xy,其数值大小为10x+y;


方法一:由于车辆匀速行驶,相同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一致且车费金额相等。那么1 小时后计价器显示yx,其数值为10y+x;再过1 小时后计价器显示x0y,其数值为100x+y。根据金额相等可得10y+x-(10x+y)=100x+y-(10y+x),解得y=6x,由于x、y 取值为1~9,则x=1,y=6。所以车费金额为106-16=90 元。


方法二:由于最终显示器上显示的数值为100x+y,则需要支付的车费为 100x+y(- 10x+y)=90x,即车费金额为90 的整数倍,只有C 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


第163题 某围棋队的两位选手小李与小张决定进行1 次围棋比赛,两人轮流先手开局,第一局小李先手开局。甲、乙两人分别记录了全程比赛,均显示共比赛18 局,结果为10∶8。甲的记录显示为:小李胜10 局,小张胜8 局,且先手者共胜8 局,但乙的记录显示为:先手者共胜6 局。问甲、乙两人的记录结果是:


A.甲错乙对

B.甲错乙错

C.甲对乙错

D.甲对乙对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小李与小张共比赛18 局,两人均先手9 局,且小张共胜8 局。设小李先手时共胜x 局,小张先手时共胜y 局,则小李先手时小张共胜8-y 局。根据题意可列方程:x+8-y=9,整理得:x-y=1。根据奇偶特性,x 与y 的差值为奇数,则x 与y 的和也为奇数,即先手者胜的比赛局数(x+y)为奇数,故甲、乙两人的记录结果均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注:本题并未明确指出10:8 为小李比小张,但两人不论是谁获胜10 局均不影响做题结果。


第164题 某地计划在连接甲镇和乙镇的长度为60 公里的公路上安装限速标志和测速仪器。具体方案是:从距离甲镇3 公里处开始安装限速标志,然后每隔4 公里再设置一个限速标志;从8公里处开始安装测速仪器,然后每隔9 公里再设置一个测速仪器。假设单独安装一个限速标志费用为500 元,单独安装一个测速仪器费用为800 元,如果限速标志和测速仪刚好在同一个地点安装,则可以节约安装费用,此时安装两种设备总共只需要1000 元。问最终安装总费用是多少元?


A.10600

B.11200

C.12000

D.12300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第a 个(a≥1)限速标志安装的位置可表示为距离甲镇3+4(a-1)=(4a-1)米处,第b 个( b≥1)测速仪器安装的位置可表示为距离甲镇8+9(b-1)=(9b-1)米处。


根据同余定理,第n 个( n≥1)同一地点安装限速标志和测速仪器的位置距离甲镇(36n-1)米处(36 为4、9 的最小公倍数)。


根据“连接甲镇和乙镇的长度为60 公里的公路”,可列式4(a-1)+3≤60,解得a≤15+,则限速标志可安装15 个;


9(b-1)+8≤60 ,解得b≤6+,则测速仪器可安装6 个;36n-1≤60,解得n≤1+,则只有1 个地点可同时安装限速标志和测速仪器(距离甲镇35 米处)。故最终安装总费用为(15-1)×500+(6-1)×800+1×1000=12000 元。


故正确答案为C。


第165题 某商场一楼到二楼有一部自动扶梯匀速上行,甲、乙二人共同乘梯上楼。甲在乘扶梯同时匀速登梯,乙在恰好半程后,也开始匀速登梯,但登梯速度是甲的。甲乙二人分别登了36 级、12 级到达二楼,问这部扶梯静止时一楼到二楼的级数是多少?


A.48

B.60

C.66

D.72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甲乙二人均是从一楼沿扶梯上二楼,故路程相等,即总级数相等,扶梯的总级数=人行走的级数+扶梯运行的级数。


设甲的速度为2v,乙的速度为v,扶梯的速度为v



整理可得:72v+36v梯=48v+48v


解得v=2v,


故扶梯的总级数


故正确答案为D。


第166题

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B


解析:题干图形无明显位置规律和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均由灰色小方块和白色小方块构成,优先观察灰色小方块数量,数量依次为2、1、2、1、2,故?处图形应有1 个灰色小方块,只有B 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B。


第167题

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D


解析:

元素组成不同,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题干图形均为多面体,优先考虑数面数量,图1 至图3 的面数量分别为6、8、4,均为偶数,故?处图形面数量也应为偶数,A 项面数量为5,B 项面数量为9,C 项面数量为5,D 项面数量为6,只有D 项满足。


故正确答案为D。


第168题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⑥,③④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④⑥,②③⑤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为分组分类题目。元素组成不同,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每个图形均由黑圆和白圆构成,且有部分黑圆和白圆被分隔开,因此考虑数部分数。发现图①②⑥白圆部分均为两部分,图③④⑤白圆部分均为三部分,故图①②⑥为一组,图③④⑤为一组。


故正确答案为B。


第169题 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


解析:

解法一: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均由2 种小元素构成,但整体小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无规律,考虑元素换算。根据换算公式“图1+图3=2×图2”得出:1 个=2 个,换算后题干图形的数量分别为1、2、3、4、5,故“?”处图形应有6 个,换算后只有A 项符合。


解法二: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出现多个箭头,考虑箭头数量,题干图形箭头数量依次为2、3、4、5、6,故“?”处图形应有7 个箭头,只有D 项符合。


注:解法一的元素换算针对的是图形整体,解法二的箭头数量针对的是部分图形,在图形规律中整体规律优于部分规律,且解法二的部分箭头可看作箭头重合,故粉笔更倾向于解法一。


故正确答案为A。


 


第170题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④⑥,②③⑤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为分组分类题目。元素组成不同,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①、图⑤存在端点,图③为“田”字变形图,图⑥为“日”字变形图,考虑笔画数,图①④⑥均为一笔画图形,图②③⑤均为两笔画图形。即图①④⑥为一组,图②③⑤为一组。故正确答案为D。


第171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B


解析:

元素组成相同,优先考虑位置规律。观察上方第一组图形发现,图1 以图2 为轴经过左右翻转得到图3,图3 再以图4 为轴经过上下翻转得到图5。下方第二组图形应用此规律,图1以图2 为轴经过上下翻转得到图3,图3 再以图4 为轴经过左右翻转得到?处图形。只有B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B。


第172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D


解析:

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均存在灰色三角形,且灰色三角形数量依次递增,数量分别为1、2、3、4,故?处图形灰色三角形数量应为5,排除A、C 两项。继续观察发现,灰色三角形有明显的位置移动,故考虑灰色三角形的位置规律。题干图形灰色三角形每次顺时针移动2 格且在最前面增加一个灰色三角形,只有D 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


第173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B


解析:

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线条交叉比较明显且每幅图形均有外框,优先考虑数图形内部交点,其数量依次为3、4、?、6、7,故?处图形内部交点数为5,排除C 项。加之题干每幅图形均有外框,考虑外框边的数量,发现外框边的数量依次为3、4、?、6、7,即图形外框边的数量与图形内部交点的数量相同,只有B 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B。


第174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


解析:思路一:图形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题干图形中图1 存在单一曲线,考虑曲线数。观察发现,题干每幅图形均只有1 条曲线,故?处图形也应只有1 条曲线,只有A 项符合。
思路二:图形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题干图形均由多个字母元素组成,考虑元素的种类或个数。观察发现,题干每幅图形均由4 种元素组成,故?处图形也应由4 种元素组成,只有A 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A。
注:本题考点有争议,因为字母近几年结合曲直考查较多,且刚好唯一的曲线都是在最后一个字母,故粉笔更倾向于思路一。争议题主要学习解题思维即可,考场上根据图形特征优先想到哪个规律选哪个,无需纠结。


第175题

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254

B.235

C.432

D.215


参考答案:A


解析:

题干图形分为上下两组,观察发现,第一组图形均为字母,且沿箭头方向前一个图形中最右边的字母都在相邻的后一个图形的最左边。第二组图形均为数字,且沿箭头方向前一个图形中最右边的数字都在相邻的后一个图形的最左边,依此规律,?处所填数字最左边应为2,最右边应为4,只有A 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A。


第176题

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根据上述定义,


下列画横线部分不属于新市民的是:


A.小张2017 年从乡下来到省会城市做快递员,理想是在本市安家立业

B.老李夫妇在其女儿读书的大学附近租门面做生意,不打算回农村老家了

C.小王2015 年到市里工作,户口随即解决,今年想把乡下父母接来同住

D.黄婆婆体弱多病,她女儿是大学副教授,把黄婆婆从农村接到自己家里治病养老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小张从乡下来到省会城市做快递员,说明是因本人就业来到城镇常住,符合“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理想是在本市安家立业,说明目前未获得当地户籍,符合“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符合定义,排除;


B 项:老李夫妇在女儿读书的大学附近做生意,不打算回农村老家,说明是因子女上学来到城镇常住,符合“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符合定义,排除;


C 项:小王到市里工作,说明是因本人就业来到城镇常住,符合“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但2015 年工作后户口随即解决,说明获得当地户籍已满三年,不符合“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不符合定义,当选;


D 项:黄婆婆从农村到女儿家里治病养老,说明是因投靠子女来到城镇常住,符合“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第177题

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壁垒。策略性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的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策略性进入壁垒的是:


A.我国拍摄一部动画片动辄需上百万、数千万人民币资金,且产业链尚未完善,使得规模较小的甲动画投资公司只能望而却步

B.乙国汽车厂商在推出一款新车型之前,必须先由政府指定机构对车辆性能进行严格检验,未经检验或未通过检验的车型不得生产

C.丙公司在疫情期间看到线上卖菜的商机,在某市设置了多个卖点。但因许多行业巨头已在该城市运营多年,导致丙公司迟迟打不开市场

D.乳制品丁公司在某地方市场占有量极大,随着该地乳制品消费量增加,小公司纷纷试水。在此情况下,丁公司经常靠低价促销来巩固市场地位


参考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结构性进入壁垒:“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壁垒”;策略性进入壁垒:“产业内的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动画片成本高、产业链尚未完善等问题是“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等形成的壁垒”,符合“结构性进入壁垒”定义,不符合“策略性进入壁垒”定义,排除;


B 项:推出新车型前需先由政府指定机构对车辆性能进行严格检验,属于由“政府行为形成的壁垒”,符合“结构性进入壁垒”定义,不符合“策略性进入壁垒”定义,排除;


C 项:丙公司难以打开市场是因为许多行业巨头已在该城市运营多年,这说明丙公司不是行业巨头,不具备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不符合“产业内的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不符合“策略性进入壁垒”定义,排除;


D 项:丁公司市场占有量极大,符合“产业内的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经常靠低价促销来巩固市场地位,符合“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符合“策略性进入壁垒”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第178题

档案管理是指档案馆(室)以维护档案的真实、完整、准确、安全,便于社会和其他各方面利用为原则,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并提供利用的各种业务工作。按管理门类分为文书档案管理和专业档案管理;按档案载体形式分为传统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档案管理的是:


A.甲档案馆近期向社会开放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类档案查询

B.乙知识网站从1999 年开始向用户提供有偿资料查阅和下载服务

C.丙资料库收录了从1995 年至今的100 多个社科专题全文复印资料

D.丁单位的档案室决定建立档案工作责任制,依法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参考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档案馆(室)”、“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并提供利用的各种业务工作”。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甲档案馆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查询,是对档案提供利用,符合“档案馆(室)”、“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并提供利用的各种业务工作”,符合定义,当选;


B 项:知识网站不是档案馆(室),不符合“档案馆(室)”,不符合定义,排除;


C 项:资料库不是档案馆(室),不符合“档案馆(室)”,不符合定义,排除;


D 项:建立档案工作责任制和依法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对工作方法和制度的改进,不符合“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并提供利用的各种业务工作”,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第179题

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是环境刺激与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认知是人们对环境信息再现大脑后的认识,它是人们对地理环境识记再现的一种形态,当人们对以前识记的地理环境再度感知的时候,觉得熟悉,仍能认识,经过进一步分析思考后能够做出知觉判断。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涉及环境认知的是:


A.老杨是生活在一座超大城市的老居民,经常在没有地图导航的情况下从城市北边开车到南边去爬山

B.小周是建筑设计师,认为红砖建筑直接暴露建筑材料是“纯粹”的表现,但小李却认为建筑物不加装修,外观蹩脚

C.小朱平时喜欢观看介绍风景名胜的纪录片,特别是关于九寨沟的反复看了好多遍。当她第一次去九寨沟看到那些美景时,一种强烈的熟悉感涌上心头

D.小王是专业的地图测绘员,工作时开着装有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测绘车,对所到之处的街景进行测绘后获得测绘数据,最终形成一份高精度的数字化地图


参考答案:A


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环境知觉:“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环境刺激与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
环境认知:“人们对环境信息再现大脑后的认识”、“对以前识记的地理环境再度感知”、“觉得熟悉,仍能认识,经过进一步分析思考后能够做出知觉判断”。
第二步:逐一进行分析。
A 项:老杨是一座超大城市的老居民,经常在没有地图导航的情况下从北边开车到南边去爬山,符合“对以前识记的地理环境再度感知”、“觉得熟悉,仍能认识,经过进一步分析能做出知觉判断”,符合“环境认知”定义,当选;
B 项:小周是建筑设计师,认为红砖建筑应该暴露建筑材料,但小李却认为建筑物不加装修,外观蹩脚,小周和小李对于建筑物是否加装修都有自己的看法,符合“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环境刺激与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符合“环境知觉”定义,不符合“环境认知”定义,排除;
C 项:小朱看了很多遍九寨沟的纪录片,当她第一次去九寨沟看到那些美景时,觉得很熟悉,只能说明因为之前总是看九寨沟的纪录片,这一次身临其境了觉得很熟悉,但并没有提到熟悉了之后进一步分析做出知觉判断,不符合“经过进一步分析能做出知觉判断”,不符合“环境认知”定义,排除;
D 项:小王对所到之处的街景进行测绘后获得测绘数据,最终形成数字化地图,不符合“人们对环境信息再现大脑后的认识”、“对以前识记的地理环境再度感知”、“觉得熟悉,仍能认识,经过进一步分析能做出知觉判断”,不符合“环境认知”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第180题

采集经济指人类以采摘自然界现存植物为生的经济。原始社会初期,人类生产能力低下,只能用双手和石块、树枝等简陋工具采集植物果实或根茎等作为食物。随着人类对植物效用和生长规律认识逐步提高和对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了大规模人工或机器栽种采集的现代采集经济。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采集经济的是:


A.主干道两旁的树木被修剪整理维护一新,修剪垃圾由园林部门清理利用

B.大棚种西瓜,每棚收入1.2 万元左右,小李今年种了9 棚能收入10 万多元

C.山林里生长着许多可食用菌,一些周边农户上山采摘供自身食用及售卖

D.茶园的茶树已抽出鲜嫩的芽尖,采茶姑娘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春茶


参考答案:A


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人类以采摘自然界现存植物为生的经济”。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园林部门修剪整理维护主干道两旁的树木,而非采摘,树木垃圾只是修剪的产物,不符合“人类以采摘自然界现存植物为生的经济”,不符合定义,当选;
B 项:小李采摘、销售西瓜来获利,符合“人类以采摘自然界现存植物为生的经济”,符合定义,排除;
C 项:农户采摘山林里的可食用菌来食用或销售获利,符合“人类以采摘自然界现存植物为生的经济”,符合定义,排除;
D 项:采茶姑娘们采摘茶园里的春茶来销售获利,符合“人类以采摘自然界现存植物为生的经济”,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注:本题C 项中的可食用菌,严格来讲应该属于菌类,不是植物。但A 项没有关键词符合定义,C 项除了主体其他都符合,因此对比择优,选到A 项。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