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2025年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章节精编习题(813题)






第785题 背景资料:

道路交通标线是由标划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构成的一种安全设施,用于所有标线的涂料均应符合现行《路面标线涂料》JT/T280—

2022中的要求,突起路标则应符合现行《突起路标》GB/T24725—2009中的要求。

问题:

1.对于交通标线应根据涂料的类型不同进行不同的项目检验,常用的标线涂料有哪几种?

2.对于已完工的标线,主要的检验项目有哪些?

3.对于突起路标,主要检查项目有哪些?



参考答案:↓


解析:

1.标线涂料主要分为:溶剂型标线涂料、热熔型涂料、双组分涂料、水性涂料。

2.对于已完工的标线,主要的检验项目包括标线的横断位置、标线线形、标线的长度及宽度、标线纵向间距、标线厚度、表面污染、涂层变色、反光效果、缺陷检查等。

3.对于突起路标,主要检查外观和尺寸、色度、逆反射性能、抗冲击性能、抗压性能、密封性、安装位置、线形与路面粘结性能等。


第786题 背景资料:

某工程项目部造价师在进行工程造价分析时,对措施费、规费和企业管理费做了如下分类:

(1)措施费

①雨期施工增加费;②夜班施工增加费用;③职工探亲路费;④工地转移费。

(2)规费

①临时设施费;②住房公积金;③行车干扰工程施工增加费;④养老保险费。

(3)企业管理费

①基本费用;②财务费用;③主副食运输补贴;④施工辅助费。

(4)费用计算基数和费率计算方法

①财务费用按工程类别选用相应的费率。

②风沙地区施工增加费的计算基数是各类工程直接费,费率按工程类别选用相应的费率。

③行车干扰工程施工增加费的计算基数是各类工程直接费,费率按工程类别选用相应的费率。

问题:

1.该造价师对费用的分类哪些是正确的?哪些不妥?不妥的请重新归类,逐条回答。

2.费率计算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欠妥?欠妥的应该如何计算?



参考答案:↓


解析:

1.(1)措施费

①正确;②正确;③不正确,应属于企业管理费;④正确。

(2)规费

①不正确,应属于措施费;②正确;③不正确,应属于措施费;④正确。

(3)企业管理费

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不正确,应属于措施费。2.费率确定:

(1)正确。

(2)不妥,风沙地区施工增加费应改为按工程类别、风沙地区和沙漠类型选用相应的费率。

(3)不妥,行车干扰工程施工增加费的计算基数应是受影响部分工程项目的人工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的和为计算基数,费率按工程类别和施工期平均每昼夜双向行车次数选用相应的费率。


第787题 背景资料:

某公路工程在施工招标前编制工程预算书,业主委托了某公路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编写。双方签订了合同,在合同中约定,造价咨询机构应对该工程的预算单价做分析,经该造价咨询机构编制的预算价格为4800万元。

问题:

1.公路工程造价的构成包括哪些费用?

2.公路工程预算中按费率计算的工程项目有哪些?

3.公路工程预算单价分析应着重分析哪些项目?



参考答案:↓


解析:

1.公路工程造价的构成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及家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留费用。

2.公路工程预算中按费率计算的工程项目有措施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

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质量监督费,工程监理费,定额编制管理费,设计文件审查费,联合试运转费,基本预备费。

3.公路工程预算单价分析应着重分析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费和间接费。


第788题 背景资料:

某项目经理在合同段“做好施工实施阶段成本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的会议上说了以下一番话:

1)成本控制方法:为了使成本管理取得好的效果,要认真编制施工图预算,以施工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即以目标成本控制成本支出);要加强质量管理,按规范要求组织施工,严格控制质量成本,也就是控制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损失费用;要定期开展“三同步”检查,即进度、质量、成本要同步。

2)项目预算成本分为:直接费、设备购置费、措施费、专项费用、现场管理费。具体分类是:

(1)直接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2)设备购置费:包括隧道照明、消防、通风的动力设备,公路监控、收费、通信、路网运行监测、供配电及照明设备等。

(3)措施费:包括①冬期施工增加费;②雨期施工增加费;③夜间期施工增加费;④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⑤行车干扰施工增加费;⑥施工辅助费;⑦职工取暖费补贴;⑧失业保险费。

(4)专项费用:包括施工场地建设费和安全生产费。

(5)现场管理费:包括①文明施工费;②管理人员工资;③工资附加费;④指挥车辆使用费;⑤根据项目的规模、计划工期和经验数据计算的费用;⑥不可预见费。

问题:

1.关于成本控制的方法,该项目经理的讲话有哪些不当之处?

2.你认为该项目经理对成本的分类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不妥?不妥的请重新归类,逐条回答。



参考答案:↓


解析:

1.成本控制方法中,关于质量成本的解释不对,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关于“三同步”的解释也不对,应该是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会计核算的“三同步”(完成多少产值、消耗多少资源、发生多少成本同步)。

2.项目预算成本的组成正确,具体分类分析如下:

(1)直接费正确。

(2)设备购置费正确。

(3)措施费:①②③④⑤⑥正确;⑦不正确,应属于企业管理费;⑧不正确,应属于规费。

(4)专项费用正确。

(5)现场管理费:①不正确,应该是保险费;②③④⑤⑥正确。


第789题 背景资料:

江南大桥项目经理部采用专家会议法的方式就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施工项目成本这一议题召集技术、材料、合同、财务、质安等部门和有关作业班组举行了一次专题会议,大家就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技术部的李工说: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材料部的王工说:要降低项目成本,必须降低材料成本。

……

问题:

1.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说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2.降低材料成本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


解析:

1.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四项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施工作业组织。因为施工方案的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所需人机具也不同,因此发生的费用也会不同。

2.对材料成本控制,一是要以预算价格来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二是对材料的数量控制,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每月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材料需用量计划,建立材料消耗台账,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同时通过实行“限额领料”来控制材料领用数量,并控制工序施工质量,争取一次合格,避免因返工而增加材料损耗。


第790题 背景资料:

某公路工程全长67km,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全线设置11座互通式立交桥、22座分离式立交桥、10座大桥、72座中小桥等。总投资为50.0354亿元。工程2011年4月开工,2013年底竣工通车。

某路桥公司通过竞标承接该项目的施工任务。由于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证公司在该项目中取得较好的效益,该工程项目部决定采用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降低成本的措施,内容如下:

(1)进行合同交底,使项目经理部全面了解投标报价、合同谈判、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情况。

(2)项目经理部应认真研读合同文件,对可能变更的项目、可能上涨的材料单价等进行预测,对项目的成本趋势做到心中有数。

(3)企业根据招标标底编制标后预算;由项目经理部根据标后预算具体安排施工。

(4)制定先进的施工方案,选择先进施工方法,节约成本。

(5)落实技术组织措施。

(6)组织均衡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7)提高机械利用率和完好率。

问题:

1.该项目部制定的降低成本的措施是否正确?说明原因。

2.除了该项目部提出的以上措施外,还有哪些降低成本的措施



参考答案:↓


解析:

1.第(3)条不正确,应该是:企业根据项目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材料的市场单价以及项目的资源配置编制并下达标后预算;项目经理部根据标后预算核定的成本控制指标,预测项目的阶段性目标,编制项目的成本计划,并将成本控制指标和成本控制责任分解到部门、班组和个人,做到每个部门有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

第(4)条不正确,应该是: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2.还有降低成本的措施有:(1)降低材料成本。因为材料成本在整个项目成本中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70%左右,而且有较大的节约潜力。(2)加强对人的管理,人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要合理安排,防止窝工,要建立科学的奖罚制度,提高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


第791题 背景资料:

某新建一级公路工程K11+120~K12+260 合同段位于海拔3000m 以上的地区,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合同段工程与其他工程或已有道路无交叉,依据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概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2—2007 编制的该工程施工图预算,其中K11+120~K12+120 底基层工程量为22300m2(底基层平均面积)。

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尺寸单位:cm)

厂拌基层稳定土混合料的定额如下表所示,各定额分项预算价格分别为:

人工:80 元/ 工日;稳定土混合料:162.72 元/m3;水泥:400 元/t;水:4 元/m3;

碎石:80 元/m3;3m3 以内轮胎式装载机:1200 元/ 台班;300t/h 以内稳定土厂拌设备:1500 元/ 台班。

项目部于2014 年6~8 月完成了该合同段工程所有路面施工,该地区属于冬Ⅲ区,11月进入冬季。

问题:

1.写出路面结构设计图中A、B、C 的名称。

2.计算K11 + 120~K12 + 120 段底基层施工需拌制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数量,并计算该部分厂拌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该合同段的冬期施工增加费、高原地区施工增加费和行车干扰工程增加费是否需要计取?并分别写出该三项增加费的计算基数构成。




参考答案:↓


解析:

1A 为土路肩,B 为硬路肩,C 为路缘带。

2.所需数量:0.15×22300 3345m3

材料费:22300/1000×(16.755×40021×4220.32×80)=544378.68 元。机械费:22300/1000×(0.48×1200 0.24×1500)= 20872.80 元。

3.冬期施工增加费、高原地区施工增加费要计取,行车干扰工程增加费不需要计取。冬期施工增加费计算基数为直接工程费;高原地区和行车干扰费计算基数为人工费加机械费之和。



第792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现场大门外挂有工程概况牌、安全纪律牌、防火须知牌、安全无重大事故计

时牌,场地内有一条双车道施工便道,路宽 6.5m。便道与一钢筋加工棚连接。加工棚堆 料场的布置有如下情况:

(1)钢筋应垫高堆放,离地 10cm,下部支点应以保证钢筋不变形为原则。

231

(2)钢绞线的存放处部分钢绞线露出遮雨布,有少量锈斑。

(3)各类钢绞线部分标识缺失,且混杂堆放。

问题:

1.大门外悬挂的标牌中还应有哪些?

2.施工便道是否符合要求?正确的是怎样?

3.从钢筋加工材料堆放原则的角度出发,该案例存在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解析:

1.大门外还需悬挂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施工总平面图、项目经理部组织架构 的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图。

2.双车道施工便道宽度 6.5m 不符合要求,双车道便道宽度应当大于 7m。

3.(1)钢筋应垫高堆放,离地应为 20cm 以上,而不是 10cm。

(2)钢绞线的存放应保持干燥,防止被雨水淋湿。

(3)应严格按照规定对现场材料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材料名称、产地、规格 型号、生产日期、出厂批号、进场日期、检验状态、进场数量、使用单位等,并根据不 同的检验状态和结果采用统一的材料标识牌进行标识,不得混杂堆放。


第793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个标段的二级公路工程施工任务。项目中有大量小型预制构件

需要预制,施工单位决定就近选择场地布置预制场。在预制场建设准备和预制施工中有 如下事件发生:

事件一:考虑到路线较长,项目部决定对路基排水工程的水沟盖板、防护工程的各 型预制块、隧道路基边沟盖板及其他设计要求的小型预制构件分散在多个场地进行预制。 事件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后应编写建设方案,内容包括位置、占地面积、功能区划分等内容。

事件三:对于预制块、片(如防护衬砌肋、盖板等)和整体式预制件(如缝隙式水沟 等)均不得超过四层。为充分利用预制场地,预制件在混凝土初凝 1d 后即进行堆码存放。 事件四:小型构件预制场内醒目位置应设置工程公示牌、施工平面布置图、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等明示标示。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的错误,并改正。

2.补充事件二中建设方案的内容。

3.指出事件三中的错误,并改正。

4.补充事件四中的标示牌。



参考答案:↓


解析:

1.错误之处:对小型预制构件分散在多个场地进行预制。 正确做法:路基排水工程的水沟盖板、防护工程的各型预制块、隧道路基边沟盖板

及其他设计要求的小型预制构件必须集中预制。 2.施工单位编写建设方案还应包括:场内道路布置、排水设施布置、水电设施设置及施工设备的型号、数量等。

3.错误一:对于预制块、片(如防护衬砌肋、盖板等)不得超过四层。 正确做法:对于预制块、片(如防护衬砌肋、盖板等)堆码不得超过两层。

错误二:为充分利用预制场地,预制件在混凝土初凝 1d 后即进行堆码存放。 正确做法:“预制件在混凝土初凝 1d 后”还在预制件养护期,而养护期内不得进行堆码存放,以防损伤。

4.还应设置: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文明施工牌等明示标示。


第794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二级公路施工任务,其中有一座跨越河流的大型桥梁。由于

项目工期紧,临时便桥的修建不能短期完成,且河水很深,河床泥土松软,桩基承载力 不够且施工困难。

施工现场紧邻居民区,因生产工艺要求,确需在夜间进行超过噪声标准施工。在项 目组织和施工中有如下事件发生:

事件一:为满足路面施工的需要,项目部根据施工特点和要求,决定配备拌合设备 操作人员、装载机操作人员、运输车辆司机、普工和工长。

事件二:对于施工中需要的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施工单位拟在购买和租赁两 个方案上进行比较选择。

问题:

1.根据背景资料,施工单位选择哪种临时便桥较合理?说明理由。

2.如果施工单位需要进行夜间施工,需要做哪些协调工作?

3.补充事件一中还缺少的路面施工人员。

4.针对事件二,施工单位在进行方案比选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参考答案:↓


解析:

1.便桥选用易于拆散、组建的浮桥较合理。因为项目任务紧急,临时便桥的修建不 能短期完成时浮桥可以在短时间内搭设完成。且该处河水很深,河床泥土松软,而桩基 承载力不够且施工困难,因此不能采用墩架式便桥,所以综合考虑采用易于拆散、组建 的浮桥较合理。

2.对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夜间进行超过噪声标准施工的,施工 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3.路面施工还需配备的人员有:摊铺机操作人员、压路机操作人员、交通管理人 员、指挥人员。

4.一般情况下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1)工程施工期间的长短以及所需材料的规格;需要长期使用和适用范围比较广的 最好是自己购买。

(2)现在阶段施工单位资金的情况。

(3)如果这些材料在项目部暂时不使用时,是否有空余的场地堆放这些材料。


第795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高速公路的路基施工任务,其中包括土方开挖工作、土石填筑工作和路基整形。标段中有一段长约200m 的沼泽地段的土方挖运任务。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项目部进行了公路施工机械化与管理研究,合理配置了所需施工机械。

问题:

1.进行公路施工机械化与管理研究的目的有哪些?

2.根据背景资料,分析应合理配置的施工机械。




参考答案:↓


解析:

1.公路施工机械化与管理研究机械的施工配置及合理运用施工机械,是为了达到提高机械作业的生产率,降低机械运转费用和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目的。

2.推土机、铲运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湿地推土机、羊足碾、压路机、洒水车、平地机和挖掘机。


第796题 背景资料:

某项目部在施工中需要用大量施工机械,为此项目部积极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建立了机械使用责任制,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由项目经理亲自指派。同时还建立了机械安全管理制度。在项目施工中分别发生了因操作人员擅离工作岗位和因抢险救灾而造成的机械损坏的两起事故。

问题:

1.根据机械使用责任制的要求,项目经理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阐述机械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3.按照机械事故的分类要求,背景资料中的两起事故分别是哪类事故?

4.机械事故发生后如何进行妥善处理?




参考答案:↓


解析:

1.不正确。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核发的驾驶证和操作证而不是由项目经理指派。

2.工程机械的安全生产应作为安全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管理,机械、生产部门应设立专职机构和人员,来负责机械安全生产的管理。各级安全和机械管理部门应该坚持对机械操作人员定期、及时地进行安全教育,要求他们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仅要保证本机和本机组人员的安全,而且要保证协同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协同作业机械的安全。结合机械设备检查,定期地对机械安全操作和安全指示装置及安全保护进行检查,经常对施工现场使用机械情况和操作工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分别属于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

4.机械事故发生后应按如下要求进行妥善处理:

(1)肇事者和肇事单位均应如实上报,并填写“机械事故报告单”。

(2)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批评教育。

(3)在处理过程中,对责任者要追究责任,对非责任事故也要总结教训。

(4)单位领导忽视安全,追究领导责任。

(5)在机械事故处理完毕后,将事故详细情况记录。



第797题 背景资料:

某一级公路施工改造工程,其结构为二灰土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工期为当年5 月份至11 月底。由于施工干扰因素多,有较大的技术难度,项目部提前进行了施工技术准备工作。施

工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1)工程项目资料交接。

(2)设计交桩及导线点复测。

(3)图纸复核。

(4)现场核对设计文件。

(5)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补充必要的现场调查资料。

(6)划分单位、分部、分项工程。

(7)建立控制测量网。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项目部在甲地设置了拌合站。为避开交通高峰时段,夜间运输,白天施工。检查发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松散、强度值偏低的质量问题。项目部依据施工方案进行了现场试测,试验段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平整度、压实度、弯沉值,自检的检验结论为合格。

为确保按期完工,项目部编制了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中进行动态调整;完工后依据进度计划、调整资料对施工进行总结。

问题:

1.本项目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还应包括哪些内容?

2.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3.项目部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自检合格的依据充分吗?如不充分,还应补充哪些?

4.项目部在施工进度总结时的资料依据是否全面?如不全面,请予以补充。




参考答案:↓


解析:

1.本项目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还应包括:建立项目试验室并提前做好先期工程试验及配合比相关工作;为需要提前订购的重要材料和设备提供有关的技术参数、质量要求和最早进场时间;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与技术方案;按业主和上级机关要求及工程具体情况配备项目所需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有关技术参考资料;开工前的技术培训和学习;其他技术准备工作。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夜间运输,白天铺筑,造成水泥稳定碎石粒料堆置时间过长,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水泥强度已经损失。

3.项目部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自检合格的依据不充分。路面检验项目还应包括:渗水系数、抗滑(含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中线平面偏位、纵断高程、路面宽度及路面横坡。

4.项目部在施工进度总结时的资料依据不全面。施工进度总结的依据资料还应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执行的实际记录和施工进度计划检查结果。


第798题 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①全断面法、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土,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四:在二次衬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

问题:

1.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指出事件一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

2.事件二中哪三项为必测项目?写出拱顶下沉量测的方法和工具。

3.指出事件三施工中的错误。补充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的漏项。

4.分析事件四中喷射混凝土因原岩面残留黄泥而掉落的原因,并写出施工单位复喷前应采取的措施。

5.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参考答案:↓


解析:

1.

K68+238~K68+298段围岩为Ⅴ级围岩、K68+298~K68+598段围岩为Ⅳ级围岩、K68+598~K69+008段围岩为Ⅲ级围岩、K69+008~K69+498段围岩为Ⅳ级围岩、K69+498~K69+538段围岩为Ⅴ级围岩。

浅埋段隧道比选出的施工方法是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2.

必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超过3项则只批改前3项)

拱顶下沉的量测方法为水准测量法;拱顶下沉的量测工具有水准仪、钢尺(或收敛计)。

3.

错误之处有:采用干喷技术、挂模方式施工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还有:喷层厚度、空洞检测(或喷层与围岩接触状况)。

4.

事件四中喷射混凝土因原岩面残留黄泥而掉落的原因是:混凝土与围岩的粘结力不足。

施工单位复喷前应采取的措施是:清洗原岩面。

5.

本项目是(或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或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第799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条公路隧道施工任务,隧道全长5200m。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地下水发育,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严重。

施工中有如下事件发生:

事件1: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承包人拟采用新奥法施工。

事件2: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了重大质量事故。施工单位立即采取现场保护措施,并向有关单位提交了质量事故书面报告。

问题:

1.针对事件1,列出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

2.针对事件2,施工单位对现场应如何保护?

3.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解析:

1.新奥法的基本原则是:少扰动、早喷锚、勤测量、紧封闭。

2.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和该工程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应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并应采取拍照或录像等直录方式反映现场原状。

3.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内容:

(1)工程项目名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造成工程损伤状况、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



第800题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施工合同段全长18km,合同段包含大桥3 座,涵洞及通道12 个,路堤填筑均为土方,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面层为沥青混凝土。

施工单位进场后,项目部精心组织施工,认真履行合同。完工后施工单位提出了交工验收要求。

事件1:经过监理核实,施工单位已完成如下工作:

(1)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已完成。

(2)施工单位按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相关规定的要求对工程质量自检合格。

(3)质量监督机构按交通运输部规定的公路工程质量鉴定办法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必要时可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检测任务),并出具检测意见。

(4)竣工文件已按交通运输部规定的内容编制完成。监理认为交工验收条件还不具备。

事件2:经整改完善相关资料后,公路工程各合同段符合交工验收条件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由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提出申请进行交工验收。

问题:

1.针对事件1,补充交工验收缺少的条件。

2.改正事件2 中的不妥之处。




参考答案:↓


解析:

1.还缺少的条件有: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的评定合格;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已完成本合同段的工作总结。

2.经整改完善相关资料后,公路工程各合同段符合交工验收条件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应由施工单位向项目法人提出申请,而不是向监理单位提出。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