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集(204题)


第21题

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⑴ 媵 人 持 汤 沃 灌


⑵ 腰 白 玉 之 环



参考答案:(1)媵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1)句意: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


“媵人(服侍的人)”为本句主语,应在主语后断句;


故断为:媵人/持汤沃灌。


(2)句意:腰间挂着白玉环。


“腰(名词作动词,腰间佩戴着)”,“白玉之环”为饰品,应在“腰”后断一处;


故断为:腰/白玉之环。


第22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之怠              学,不知其善也

B.慕圣贤之道        至于斟酌损

C.遇其叱咄        异二者之为

D.占小者率以录      王曰:“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A.不/不;


B.更加/益处;


C.有时/或许;


D.优点/好;


故选A。


第23题

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参考答案: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解析:

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以,因为;足,值得;口体之奉,指吃穿的供给;不若,不如。


第24题 语段(甲)作者早年的求学经历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分)



参考答案:讲诚信,借别人的书要及时归还;向老师请教问题,要谦虚恭敬;不要与他人攀比生活条件,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解析:

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甲】文第一段“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可知,作者借别人的书懂得及时归还,可见作者是讲究诚信的人;


从【甲】文第一段“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可知,作者及时向老师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态度谦虚恭敬;


从【甲】文第二段“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可知,作者不与他人攀比生活条件(吃的穿的),懂得享受学习中的乐趣;以上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25题 结合两个语段,谈谈它们的主旨有何相似之处。(2分)



参考答案:在学习上都强调认真刻苦,日益精进,不能懈怠;自身的德行一定要好,不能盲目从众,随波逐流。


解析:

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

从【甲】文的“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读书)”和【乙】文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可知,两文在主题上都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不能有懈怠之意;


从【甲】文的“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和【乙】文的“行成于思毁于随(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可知,两文在主题上都强调“自身德行(品行)”的重要性,告诫我们不应随波逐流(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坚守。


【点睛】


【甲】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读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学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乙】译文:


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当今圣君与贤臣相遇合,各种法律全部实施。除去凶恶奸邪之人,提拔优秀人才。具备一点优点的人全部被录取,拥有一种才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选拔优秀人才,培养造就人才。只有才行不高的侥幸被选拔,绝无才行优秀者不蒙提举。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够英明;只要担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


第26题 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小序中“丙辰中秋”点明时间,“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点明作词地点。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答案:A


解析:

“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意思是: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此句点明的是苏轼作词的过程及缘由,并非“作词地点”;

故选A


第27题

简析朱阁,绮户,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参考答案:“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诗文赏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意思是: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一“转”一“低”表面是在描绘月亮的的变化轨迹,实际上是暗示时间变化,暗示夜已深;月光打在“朱阁”“绮户”之上,描绘出一幅月照楼阁雕窗图,营造静谧的氛围,而此时词人“无眠”,望月思人,表现了词人对亲人深切的思念。


第28题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是在自爱、自信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自己的有利因素,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不甘落后,勇于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树立自强的目标有助于克服意志消沉,性格软弱,从而振奋精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上述材料唤起了你的哪些记忆或引发了你的什么思考?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             展现的自强”为题目,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自强精神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


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范文一:

青春展现的自强


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


——题记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不知不觉间,三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在这期间,青春展现的自强让人着迷。


学习拼尽全力


“小朴,89分!”老师的声音,犹如一把重锤敲击在我的心房,怎么可能才这点分呢?我震惊不已。拿到试卷后,才发现不是这个字写错,就是那个选项涂错,整个试卷做得一塌糊涂。一向以细心著称的我,这次却被马虎打得措手不及。我失意地回到座位,看着其他同学的高分,心中别是一般滋味,我长叹一声,秋思翻涌,突然想到李白,那虽“行路难,行路难”但乐观豁达的李白,又燃起希望,有了信心。从此,天刚破晓,朗朗书声从我房间传出,大地安眠,还有我在奋笔疾书。终于,在接下来的几次考试中,我名列前茅。


青春路上,学习展现自强。


操场挥汗如雨


“跑起来,快,别停!”体育老师的声音在耳边回荡,可我的双腿经过几天的摧残早已疲惫不堪,传来的无力感越来越明显,毫不犹豫加入的酸痛感更让人崩溃。望着前方那遥不可及的终点线,我萌发出放弃的念头,大脑一片混沌。“不,不行啊。这不是你的目标吗?这不是你日日夜夜正在为之奋斗的吗?你真的竭尽你所能了吗?”一个声音猛然在耳边响起,就像一口大钟震走了放弃的念头,也震清了我的大脑。我甩一甩头,迈着将废的双腿奋力向前冲,任汗珠在身后纷飞。终于,随着一阵加油声,我冲过终点。


青春路上,奔跑展现自强。


生活独立自主


“我回来了!”迎接我的只有自己的回声,推开家里的大门,果然没人在家。父母因为外婆的事忙得不可开交,这种情形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我有心理准备,也有生存经验。打开热水器,等待升温;收拾好书桌,开始写作业;走进厨房,给自己做一碗面;洗去一周的尘土与疲惫,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这一切事情,我做得有条不紊游刃有余。没了父母的帮助,刚开始,不太适应,手忙脚乱,但慢慢地,我已经习惯,变得娴熟,自豪感油然而生。而且,让父母放心,为父母分忧,也是一种幸福。我知道,我在独立,我在长大。


青春路上,独立展现自强。


少年当奋起,振翅击长空。在青春路上,我不断展现自强,在今后的路上,自强始终伴我前行。


范文二:


青年当自强不息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叫匡衡。他自幼家境贫寒,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一天晚上,他想读书,但家里又没有烛火。当他看到邻居家灯火通明,便灵机一动,动手凿了一个小洞,引微弱亮光入房,便如饥似渴地开始学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青年当自强不息。


丘吉尔曾说过:“我的成功秘诀:第一是绝不放弃;第二是绝不、绝不放弃;第三是绝不、绝不、绝不放弃。”因此,青年自强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坚持。坚持是一件事情成功的保证,想要成为人生赢家,必然不能轻言放弃。有一句话说得好:半山腰太挤,但山顶会很宽。人们也常常说:成功不会缺席,但偶尔会迟到。为什么在一群人中,总会有人出类拔萃?因为,这一部分人懂得坚持。为什么人们在登上山顶后,能一眼望见美不胜收的景色?当然,这是坚持所获得的最大收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人物——圣地亚哥,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苦苦坚持了八十五天后,肉体虽然精疲力竭,但他在精神上却取得了胜利。还有,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失去听力后,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他用《命运交响曲》谱写了自己生命的辉煌,用不屈服干命运的方式,让全世界都仰望他的身影。


当然,青年自强不息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勤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勤奋,也是最基本的学习要求。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完成每一项事业,尽量做到每件事情都能体现其价值。孙敬与苏秦虽是不同时期的人,但是在读书到夜深人静时,常常会打起瞌睡。为了学业,他们刻苦勤奋,留下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激励着后人。


不是所有的青年都有一个发奋苦读的故事。在我们班级,就有一位学生整天无所事事,好似他来学校的目的,就是换一个环境睡觉。相比于上述所举的名人例子,这简直是在浪费青春和精力啊!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成现实。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因此,青年当自强不息,勇敢做时代的弄潮儿!


【详解】


一、本题是材料加半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研读材料,补全题目。材料主要告诉我们自强的意义,自强的表现,怎样做到自强、做到自强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去补全题目。题目要求以“    展现的自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首先考虑自强是个抽象的词语,要想写成记叙文就应该把自强的行为落实具体,因此在补全题目时,不能太宽泛,要具体有所指,可补充为《青春展现的自强》《微行动展现的自强》《独立展现的自强》《不服输展现的自强》等。


其次,立意。可直接从材料中获得。材料告诉我们,自强让青春的我们积极进取、不甘落后。青春年少的我们在青春路上,不断用自己的方式(如拼尽全力学习、生活独立等)展现自强,在今后的路上,自强会始终伴我们前行;自强表现在我们的小小的细节行动中,通过写一个努力学习的背影、一个不服输的眼神、一个释然的微笑,来刻画一个积极向上、勇于克服困难的生活强者,从而表现自强的光芒格外引人,人生璀璨,自强永存;操场上的拼搏、教室中的钻研、赛场上的自信,无不展示出自强,从而感悟不服输、自强、无悔;向着理想前进,不畏惧、不退缩,拼个不悔,搏个无愧,我们自强的誓言最铿锵……


最后,选材。要求写成记叙文,要以叙事为主。可以把我迎战中考这件事叙述出来,不必事无巨细,可抓住一两个片段来写,最后写一写我取得成绩后的感受和感慨(主旨)。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写一写生活中我是如何不服输的,如学习上我努力进取、不服输,遇到难题时我是如何想又是如何做的,平时我又是如何坚持学习的;操场上我挥汗如雨、咬牙坚持、不服输,生活中我不光能照顾自己,还能帮上妈妈的忙,家务劳动我游刃有余展现自强……。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叙述。


二、本题是材料作文,要求写成议论文。


首先,确定论点。研读材料,确定论点。材料中说,“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品德”那么,这种品德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希望,作为“希望”的我们首先应当具备自强这种品质。因此,可把“少年(青年、高中)当自强”“成就事业(学业)要自强”等作为文章的论点;材料中说,充分认识自己的有利因素是自强;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是自强;不甘落后,勇于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也是自强。材料让我们读出了自强不息带给我们的成长,启发我们可以用“自强不息成就生活中的强者”“正确的认识自己,才是自强的人”“勇于挑战自己的人自强”等做论点。题目可以是文章的观点,也可以用论题作为议论文的题目。


其次,选材。议论文选材主要就是选择论据。论据主要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灵魂,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这些都是道理论据。自强不息成就豪放鼻祖苏轼,遭贬密州贬谪中他用自强演绎出万种风流的事例;林则徐出于朴素的爱国情怀,投身于禁烟运动的事例;宋濂因家贫无书,因借书抄书而遍观群书的事例……。当然,我们也可以写一写生活中身边人的做法,我们身边人的行为也可以作为文章的论据,目的是论述我们的观点。


最后,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议论文一般的结构。初中阶段我们就按照最简单的论述过程去写。在文章的开头提出(或用材料引出)论点;再用三段左右的内容论述观点,从不同的方面去论述,可以设立分论点,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去论述;最后总结、强调论点。例如:我们论述青年当自强不息这个观点时,在文章的开头用自强不息的事例或格言警句引出论点“青年当自强不息”;再从青年自强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坚持,青年自强不息的第二要求是勤奋这两个方面去论述如何能做到自强不息。还可以用不勤奋学习的事例从反面论述要做到自强不息就要勤奋,注意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最后,总结全文讲一讲青年自强不息的意义再次强调论点,发出倡议:青年当自强不息,勇敢做时代的弄潮儿!


第29题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言(zhēn)    守(kè)    见(piě)    忸作态(niē)

B.带(qiè)     免(huò)    事(háng)   顿开茅(sè)

C.养(huàn)    揖(zuò)   梁(jĭ)      揉造作(jiǎo)

D.巾(guān)    报(tiě)    劫(lüè)     前后继(pú)


参考答案:C


解析:

A.见(piě——piē ,忸作态(niē——ní

B.免(huò——shè 事(háng——xíng


D.后继(——pū


故选C


第30题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稠密 玄奘 腐草为萤 仓皇逃窜

B.诓骗 鲁顿 不言而喻 地大物薄

C.虚妄 汲取 根深缔固 今非夕比

D.赃物 冠冕 红装素裹 唯唯连声


参考答案:A


解析:

B.鲁顿——鲁钝,地大物薄——地大物博;

C.根深缔固——根深蒂固,今非夕比——今非昔比;


D.红装素裹——红妆素裹 


故选A


第31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蜀锦博物馆里,师傅们为了织出精美的蜀锦正在织机上忙碌地抽丝剥茧

B.人群中挤攘了一下,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郑重其事地把一块钱放进了捐款箱。

C.作为阅读爱好者,不管是名家作品还是潮流小说,他都附庸风雅,不会错过。

D.他如雷贯耳的一番话,让沉迷于传销谎言中的人幡然醒悟。


参考答案:B


解析:

A.抽丝剥茧:意为丝得一根根抽,茧得一层层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步很有层次。此句使用其字面意思,不适合表现“师傅们为了织出精美的蜀锦”而忙碌工作,不符合语境;
B.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此句写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捐款时很认真,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附庸风雅: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用作贬义词,句中用于“阅读爱好者”“名家作品”感情色彩不符合;
D.如雷贯耳: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大。此句用于形容“一番话”,使用对象不符,不正确;

故选B。


第32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在计划时间内如期完成。

B.在岛屿到处受蓝光光害负面影响的同时,司马库斯提供了合作共生的理想信仰,提升了光的环境。

C.人物画地位的削弱并不意味着人物在绘画中的离场——点景人物始终是山水画中极具生机的元素,反而还能作为画家立意的载体而直接点题,生动地反映画家和他们的世界。

D.《红楼梦》讲的并不完全是宝玉跟黛玉的爱情故事,而是一群年轻人曾经有过的纯洁而不被污染的梦想。


参考答案:D


解析:

A.“在计划时间内”与“如期”意思重复,去掉一个;


B.动宾搭配不当,应为“改善了光的环境”;


C.“点景人物始终是山水画中极具生机的元素”与“还能作为画家立意的载体而直接点题,生动地反映画家和他们的世界”并无转折关系,此处为递进关系,应将“反而”改为“甚至”;


故选D。


第33题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这样的例子还有用“桑梓”代指乡村,用“庙堂”代指朝廷,用“汗青”代指史册。

B.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C.“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D.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如“达于汉阴”的“阴”,就是汉水的北部。


参考答案:B


解析:

A.“‘桑梓’代指乡村”错误,是用来代指故乡;


C.“指射箭,与‘六艺’中‘射’含义相同”错误,“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是喝酒时一种投壶的游戏,不是射箭,与“六艺”中“射”的含义不同;


D.正确解释为: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如“达于汉阴”的“阴”,就是汉水的南部;


故选B。


第34题

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                         


A.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B.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

C.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D.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交往,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A.主语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与横线前的句子不连贯。

B.主语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符合语境“文物”的话题。


D.主语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交往”,中心词是“交往”,不符合语境。


故选C


第35题

____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参考答案:雾凇沆砀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句子默写。平时要注意积累,填写时不添字,不丢字,不写错字。本题注意“凇、沆砀、偕、羞、茅、柯”等字词容易错。



第37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参考答案:玉盘珍羞直万钱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