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集(204题)


第201题

作者选取了三幅画面加以精雕细刻,仔细阅读文本,填写下来。



参考答案:(1)秦岭深处(1分)
(2)大街上(1分)
(3)被“我”踩了的年轻人反向“我”道歉,等“我”想回谢时,他已转身离开。(1分)
(4)美丽的女孩只在“我”匆匆一瞥后便消失在命运的路径。(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注意表述简洁通顺。第一个画面,③段,“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画面二:④段,“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匆匆的一瞥里只得到 ‘好看’的朦胧感觉”;画面三:⑤段“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


第202题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四段画线句子。

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



参考答案:该句运用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河比喻成镜子与绸缎,“母亲轻唤乳名”等词语赋予小河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河流水的清澈平静、流水声悦耳动听,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愉悦和对小河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要选好赏析角度,语句赏析一般从这几个角度分析: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按照题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格式为:修辞手法+对象的特点+情感表达。“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把“路下面的小河”比作“镜”“绸”“母亲轻唤谁的乳名”,突岀小河的清澈、温柔,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这儿的美丽,突出“我”对秦岭的喜爱之情;“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河流水声悦耳动听,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愉快和对小河的热爱赞美。


第203题

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旨,把前文的真实的“转身”瞬间,升华到人生的种种时间变化,指出人生中美好的东西都是稍纵即逝的,要格外懂得珍惜,呼唤人们珍惜爱护当前的“真善美”,使文章主题进一步深化升华。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作答时,需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在结构上,末段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本段句子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写出了转变之快;“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深化文章的主题,将“转身”的内涵扩展到生活的各种时间变化,写出了作者对失去美好事物的迅速的惋惜之情,也启示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各种美好。


第204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邹忌讽谏可贵,齐王纳谏也可贵;愚公以“叩石垦壤”的行动感动了上天;曹刿用“请见”的行动承担了国家安危的责任。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5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立意指津】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注意题目中“行者”的含义是行动者,所以题目要求写自己的行动。它是“知易行难”的“行”,如对贫苦者表达悲悯是容易的,但是要从心底长出对他们的尊重却是困难的;把对父母的爱挂在嘴上是容易的,但是真正捧起他们的脸仔细端详每一道皱纹却是困难的。“行”强调的是后者,别人不屑做不能做的,你做了,才是题目中真正意义上的“行者”。依据你对生活的思考,选择你要做哪方面的“行者”,可以是为理想拼搏的“行者”,可以是保护环境的“行者”,可以是有孝心的“行者”、有爱心的“行者”。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具体的行动、感受或思考、收获。写作时,可以加入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