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81题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参考答案: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写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沧”“蓝”“铎”等字词的书写。
第188题
西方少数国家打着“民主”“人权”的口号支持香港暴乱分子,他们这种行为可谓是“__________”(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句子填空),其真实目的是把香港作为反华的桥头堡,扼制中国的发展。
参考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
A.严监生
B.王仁
C.王德
D.严贡生
参考答案:D
解析:
文本中的“我”是《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一个反面典型。他的丑恶可不仅体现在贪图钱财上,在为人上,他可谓是一个十足的小人。欺软怕硬是他的典型特征。
参考答案:“最艰苦的一次战斗”是指在与里德太太的冲突中,简•爱勇敢地反驳了她,表现了“我”勇于反抗(敢于斗争)的性格特点。
解析:
《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爱情小说。.简·爱是个孤女,她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倍受歧视和虐待的生活。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最艰苦的一次战斗”是指在与里德太太的冲突中,简·爱勇敢地反驳了里德太太。这个情节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据此概括填写作答。
第191题
阅读以上材料,请概括《如果国宝会说话》口碑爆棚的原因。(3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为碎片时间提供了一个精致的文化选项。(1分)
②表达形式鲜活,贴近年轻人的心理。(1分)
③为每件国宝独家定制场景与叙事,观众不会陷入审美疲劳。(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解答此题,从材料中分别筛选出有关《如果国宝会说话》特点的句子,然后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材料一,主要表述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短小的体量适应了当下快速浏览、信息碎片化的特点。材料二,将《如果国宝会说话》与传统国宝类纪录片比较,突出其“最鲜活的表达形式进行讲述,降低了国宝欣赏的门槛”的特点;材料三,介绍《如果国宝会说话》每一集都为国宝的自身亮点独家定制了场景与叙事,“每件国宝都面目清晰,观众也不会陷入审美疲劳”。正因为它有这些独特的特点,所以口碑爆棚。
第192题
以下是该纪录片相关文物的宣传海报,结合上面阅读材料的相关信息,请你对这些海报在图文设计上的共性特点加以赏析。(80字左右) 图一 甲骨文 图二 三星堆铜人像 图三 太阳神鸟金箔 图四 三星堆金面具
参考答案:示例:文物给人沉稳厚重的印象,离年轻人似乎很遥远,但设计者却通过美瞳、奥特曼等年轻人熟悉的事物建立起文物与当下的连接,海报中的文字也特意设计成“对话体”,写得比较有网感,调皮,可爱,充满趣味。
解析:
本题考查宣传海报的欣赏与共性概括。解答此题首先观察所给的宣传海报,然后从海报画面与文字表达两方面来赏析。如:从四幅海报的名称,和海报上的图画、文字,可以看出设计者通过现代化的事物美瞳、奥特曼等与文物相连接,这样可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让人们感到很亲切。
第193题 下列与“臣之妻私臣”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陋之有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王之伐越,何也
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参考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虚词“之”的用法。例句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A项,“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之”为代词,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C项,“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D项,“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
第194题
翻译下列语句。(4分) (1)皆以美于徐公。 (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参考答案:(1)都认为(我)比徐公美。(2分)
(2)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看清别人,而在于能看清自己。(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要注意“以”“美”“知”“见”的意思。
第195题
读完甲、乙两文,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示例: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做人做事贵有自知之明;规劝他人要讲究方式方法等。
解析:
两文都是劝谏君王的,都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这种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第196题
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
参考答案:文章先提出中国山水画具有意境美的观点;再分别论述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空灵之美、外象之美、诗意之美;最后指出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自然之妙,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
第197题
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举例论证。举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营造出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形象生动地论证了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画线句子举“宋代马远”的例子,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的观点。
第198题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作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①画题富有诗意;②画的构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富有诗意,诗情与画意交融;③画面上适当的诗词字句增添了画的诗意。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仔细阅读第④段的内容,梳理概括出题目要求的内容。根据“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概括出画题富有诗意;还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概括出画面上适当的诗词字句增添了画的意境。
第199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就是“寻找”的意思,它与“人海”相呼应,显得别致而生动。
B.第②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颇为耐人寻味的人生感受,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下文。
C.从第⑤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事态度:即使是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乞丐,也应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关爱。
D.本文主要采用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刻揭示了“转身”的内在意蕴,使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人读之耳目一新。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本文主要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本文主要选取三个画面,记叙了三件事:在火车站,被“我”踩了的年轻人反向“我”道歉,等“我”想回谢时,他已转身离开;在秦岭深处,美丽的女孩只在“我”匆匆一瞥后便消失在命运的路径;大街上,“我”没有找到转身而去的乞丐,把爱心献给了他人。描述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故D错误。
第200题
标题“转身”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转身”原指“转过身子看后面或侧面的东西”,在文中既指真正的“转身”,还指人们在人生路途中与美好事物相逢机遇的短暂或失去美好事物的迅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文章题目的理解从这几方面思考:①文章的线索;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揭示文章中心;④吸引读者、新颖;⑤语意双关;⑥具有象征意义;⑦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做此题结合词语的本意,然后认真阅读文章,从文章内容、中心等方面去解析。“转身”原意转过身子看后面或侧面的东西;转过身来。在文章中②段,“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④段,“匆匆的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⑥段,“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通过这些关键句,可以理解为:在人生旅途中很多美好和感动相逢得短暂,消失或失去却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