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集(204题)




第123题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墨子》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

B.《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C.《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D文学常识说法正确。A项《墨子》为墨家。B,《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C“薛宝钗”应为“林黛玉”。


第124题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哭天地(        义愤填yīng     



参考答案:qiāng 膺


解析:

本题要求从读音和字形两个点上判断。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第125题

而至”的“期”意思        “神来之笔”文中的意思是      



参考答案:约定时间 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解析:

根据文中的语境结合自己的词语积累来判断。


第126题

线句子有语病,应将                 改为                  



参考答案:拈花艺术的一笑 拈花一笑的艺术


解析:

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拈花艺术的一笑”是词序不,本句的中心语是“艺术”,不是“一笑”。


第127题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B.全词采用写实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C.词中“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八百里”指“牛”,意思是分牛肉给部下享用。

D.下阕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词,逐句进行分析。B理解不正确。“醉里挑灯看剑”是写现实的;“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是写梦境。即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


第128题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比喻 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刺激的战斗场面。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理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此处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战马比喻成的卢马,将弓箭比喻成惊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战场上的惊险与激烈


第129题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亮乃懿巾帼妇人之服


4能制吾



参考答案:(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奔走效劳;(3)送给;(4)如果。(每小题1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的意思


第130题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B.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C.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D.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B项正确,可根据句子意思断句句意为:魏明帝派卫尉(官名)辛毗为军帅持节制止他这样做(制止司马懿请战)。


第131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2)亮数挑战,懿不出。2分)



参考答案:(1)只求在乱世中苟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显身扬名。(“闻达”1分,句意1分)
(2)诸葛亮几次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数”1分,句意1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闻达显身扬名。


第132题

【甲】【乙】两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诸葛亮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甲文主要体现诸葛亮忠诚(或知恩图报;报先帝,忠陛下;鞠躬尽瘁;一心为国;为主分忧等);乙主要体现诸葛亮智慧(或聪明;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料事如神等)。(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从原文中找到依据。甲文主要体现诸葛亮忠诚乙文主要体现诸葛亮智慧


第133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回忆戴车匠和东街市井的一些生活画面为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⑤段破折号起补充说明作用,具体解说“最细致的活”的特点。

C.戴车匠是中国千万技艺精湛、勤劳朴实的工匠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浅淡却富有深刻哲理。


参考答案:D


解析:

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文章没有在叙事的基础上议论。“语言浅淡”也分析的不对,语言生动形象。


第134题

简要概括作者回忆了有关戴车匠的哪些往事?



参考答案:(1)戴车匠起得很早,一刻不停地工作;(2)戴车匠在生活小事上也热心地帮助邻里;(3)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4)戴车匠娴熟地做木工活;(5)戴车匠做螺蛳弓给孩子们射螺蛳壳玩。(4分,答出四点即可给满分)


解析:

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戴车匠”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戴车匠”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做木工活、做螺蛳弓射螺蛳壳给孩子玩等事件。


第135题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

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


1)赏析画线句子:                  2分)


2)赏析加点词语:                  3分)



参考答案:(1)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色彩鲜明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戴车匠刨木时木花飞舞灵动的景象,体现戴车匠车工技巧娴熟巧妙。(2分)
(2)“吟叫”的本义是鸣叫,“吐出”的本义是从嘴里涌出来,句中是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在车床上刨木时的美好画面,体现了戴车匠车工技巧娴熟巧妙。(3分)


解析:

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1)“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描绘了戴车匠刨木时木花飞舞灵动的情形,这是在赞美他车工技巧娴熟。(2)“吟叫”与“吐出”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在车床上刨木时的美好画面,体现戴车匠车工技巧娴熟巧妙,烘托出戴车匠高超的车工技艺。


第136题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写到了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开头写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点明了戴车匠店的位置,暗写了传统手工艺的兴盛;引出下文戴车匠辛勤认真、娴熟灵巧的工作画面。(2分)(2)结尾写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都没有了,暗示传统手工艺的没落;与开头相呼应并深化了文章主题:对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的惋惜,对故乡淳朴和谐的生活的怀念。(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总领全文,点明主旨,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第二段“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点明了戴车匠店的位置,暗写了传统手工艺的兴盛;最后一段“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点明传统手工艺的没落,首尾呼应并深化了文章主题。


第137题

汪曾祺自称“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文章“在那么单纯古朴的旧日人物身上,在那乡情浓酽的风俗氛围中,隐藏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1)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传统手工艺者的技术与品德,展现出自然、自由、淳朴、热情、善良的故乡生活方式与人情,有着丰富的内涵,令人怀念。(2分)(2)比如“旧日人”戴车匠勤劳、吃苦耐劳,“起得很早”,“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他热心善良,在闲暇时会尽力帮助别人,“为孩子们做螺蛳弓”等。(2分)(3)“旧日物”戴家车匠店,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的消失,意味着传统工艺逐渐消亡,传统生活方式也淡出人们的视线。引发了作者对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后继无人的惋惜之情,故乡自由淳朴和谐淡然的生活方式的怀念。(2分)


解析:

此题考查阅读后的体会,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解答时在文中能找出表现人物品格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注意做到言之有理。如旧日人:戴车匠。如从戴车“起得很早”“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的描写,可分析出他身上具有的勤劳、吃苦耐劳的中国工匠的优良品质。丰富意蕴可从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后继无人的惋惜和忧虑,对四十年前故乡自由淳朴和谐的生活方式的怀念之情等角度作答。答此题,读懂文章的情感基调与主题是关键。


第138题

下列对上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指出中西孝文化存在差异这一现象,然后逐层阐释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B.西方的老年人受文化传统习俗等束缚,不愿麻烦子女,所以比较孤独,晚景凄凉。

C.第四段引用陈独秀的话,目的是使论证更有力,增强文章说服力,语言也更具文采。

D.随着全球化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研究中西方孝文化的差异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B


解析:

B“西方的老年人受文化传统习俗等束缚,不愿麻烦子女,所以比较孤独,晚景凄凉”对上文的表述不恰当。原文中没有这样的表述。原文是“西方文化以人的自由平等为最高价值,必然强调代际断裂,父母尊重子女的意愿和个人隐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是培养独立性格的基础”


第139题

导致中西孝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差异,(1分)老年至上与少年至上的差异,(1分)代际整合与代际断裂的差异。(1分)


解析:

题干:导致中西孝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此为文章重点内容的概括。要找到答案区域。第4自然段: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差异。第5自然段:老年至上与少年至上的差异。第6自然段:代际整合与代际断裂的差异


第140题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中西孝文化“各有所长”,请概括中国孝文化“长”的具体体现。



参考答案:子孙满堂,老有所养,能享受天伦之乐;家国同构,便于统治者通过家庭治理国家;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密联系且相互负责,便于维护家族的延续、发展与团结稳定。(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例:子孙满堂,老有所养,能享受天伦之乐;家国同构,便于统治者通过家庭治理国家;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密联系且相互负责,便于维护家族的延续、发展与团结稳定。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