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新】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题库(1894题)


第741题

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患者其粪隐血试验阳性的特点是


A.出血量大且呈持续性

B.出血量小但呈持续性

C.出血量大但呈非持续性

D.出血量小且呈非持续性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C


解析:

粪隐血临床意义

在病理情况下,粪隐血可见于: 

(1)消化道溃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55%~77%,可呈间歇性阳性,虽出血量大但非持续性。

(2)消化道肿瘤  胃癌、结肠癌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87%~95%,出血量小但呈持续性。

(3)其他疾病  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全身性疾病如紫癜、急性白血病、伤寒、回归热、钩虫病;对老年人则有助于早期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等。


第742题

可出现粪便镜检白细胞增多的疾病有


A.细菌性痢疾

B.溃疡性结肠炎

C.结肠癌

D.阿米巴痢疾

E.出血性肠炎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临床意义

(1)白细胞  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白细胞,增多见于肠道炎症(常伴有脓细胞)、细菌性痢疾(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出血性肠炎和肠道反应性疾病(还可伴有嗜酸性细胞和浆细胞增多)。

(2)红细胞  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出现可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细菌性痢疾常有红细胞散在,形态较完整;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则成堆且被破坏。

  (3)吞噬细胞  主要见于急性肠炎和痢疾(可与脓细胞同时出现)。在急性出血性肠炎,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

  (4)上皮细胞  为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

  (5)真菌  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菌群失调,真菌的二重感染,如白色念珠菌等。


第743题

患者A/G比值为0.75,提示该患者可能为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肝炎

C.肝硬化

D.肾病综合征

E.心肌梗死


参考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查A/G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该值减少小于1,提示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实质性损害、肾病综合征等。


第744题

成人血清总蛋白量的参考值是


A.20—30g/L

B.40-55g/L

C.60-80g/L

D.80一120g/L

E.60~90g/L


参考答案:C


解析:

血清总蛋白的正常值是60-80g/L。


第745题

下列疾病中,可见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升高的是


A.心肌梗死

B.溶血性疾病

C.胸腔积液

D.骨骼疾病

E.前列腺肿瘤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临床意义。ALP升高多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等肝胆疾病,骨软化症、骨损伤等骨骼疾病,以及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第746题

下列哪种疾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


A.乙肝

B.肝硬化

C.脂肪肝

D.酒精肝

E.肝脓肿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临床意义

AS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ST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1)心肌梗死  心梗时AST活力最高,在发病后6~8小时AST开始上升,18~24小时后达高峰。但心绞痛时,AST正常。

  (2)肝脏疾病  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肿、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等。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血清AST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如AST,AST/ALT比值﹤1,而在急性病程中该比值明显升高。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上升的幅度高于ALT,故AST/ALT比值测定有助于肝病的鉴别诊断。

  (3)其他疾病  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

  (4)用药。


第747题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的临床意义


A.严重烧伤

B.糖尿病

C.肺栓塞

D.佝偻病

E.肺癌


参考答案:C


解析: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临床意义

AS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ST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1)心肌梗死  心梗时AST活力最高,在发病后6~8小时AST开始上升,18~24小时后达高峰。但心绞痛时,AST正常。  

(2)肝脏疾病  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肿、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等。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血清AST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如AST,AST/ALT比值﹤1,而在急性病程中该比值明显升高。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上升的幅度高于ALT,故AST/ALT比值测定有助于肝病的鉴别诊断。

(3)其他疾病  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

(4)用药 。


第748题 呕吐、腹泻所致脱水,可导致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血清总蛋白增高见于:①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休克、高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②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第749题

乙醇中毒,可导致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血清淀粉酶升高的临床意义为:①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囊肿、胰腺管阻塞等;②胰腺癌早期;③急腹症(病变累及胰腺)、乙醇中毒、肾衰竭(肾排泄AMY减少)。


第750题

不会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是


A.肝胆疾病

B.心肌梗死

C.应用抗真菌药

D.应用抗癫痫药

E.应用抗病毒药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血清ALT升高的临床意义。ALT增高的程度与肝细胞被破坏的程度呈正比,见于以下情况。①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肿、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其中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者轻度上升或正常。②其他疾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炎、心力衰竭所致的肝脏淤血、骨骼肌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胰腺炎、外伤、严重烧伤、休克等。③用药:主要是接触化学品或使用有肝毒性的药物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氨苄西林、乙醇、汞、铅、有机磷等,均可使ALT活力上升。其他药物主要有: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及调节血脂药等。


第751题

肝细胞性黄疸可见


A.总胆红素增高、非结合胆红素增高

B.总胆红素增高、结合胆红素增高

C.非结合胆红素增高、结合胆红素增高

D.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0.2

E.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0.5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血清胆红素对黄疸类型的鉴别意义。总胆红素(STB)与非结合胆红素(UCB)增高为溶血性黄疸;STB与CB增高为阻塞性黄疸;STB、UCB和结合胆红素(CB)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CB/STB比值变化:CB/STB<0.2,为溶血性黄疸;CB/STB0.2~0.5,为肝细胞性黄疸;CB/STB>0.5,为阻塞性黄疸。


第752题

急性心肌梗死下列哪项指标会出现明显升高


A.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B.血清总蛋白

C.血清白蛋白

D.血清碱性磷酸酶

E.血清球蛋白


参考答案:A


解析: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临床意义

AS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ST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1)心肌梗死  心梗时AST活力最高,在发病后6~8小时AST开始上升,18~24小时后达高峰。但心绞痛时,AST正常。

(2)肝脏疾病  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肿、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等。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血清AST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如AST,AST/ALT比值﹤1,而在急性病程中该比值明显升高。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上升的幅度高于ALT,故AST/ALT比值测定有助于肝病的鉴别诊断。

(3)其他疾病  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

(4)用药。


第753题

下列检测指标变化中,重症肝炎患者不会出现的是


A.尿胆红素阳性

B.尿淀粉酶减少

C.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D.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E.尿酮体阳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肝功能相关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尿酮体阳性可见于:婴儿、儿童急性发热,伴随有呕吐、腹泻中毒;寒冷、剧烈运动后紧张状态、妊娠期、低糖性食物、禁食、呕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恶病质、麻醉后、糖原累积病、活动性肢端肥大症,以及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分泌过度等;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等热病,以及三氯甲烷、乙醚、磷中毒。A、B、C、D选项均可见于重症肝炎。


第754题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的临床意义


A.严重烧伤

B.糖尿病

C.肺栓塞

D.佝偻病

E.肺癌


参考答案:A


解析: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临床意义

AL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LT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1.肝胆疾病

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肿、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其中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者轻度上升或正常。

2.其他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骨骼肌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胰腺炎、外伤、严重烧伤、休克等。

3.用药

与接触化学品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氨苄西林、四氯化碳、乙醇、汞、铅、有机磷等,可使ALT活力上升。其他药物主要有:

(1)抗生素  四环素、利福平、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羧苄西林、多黏菌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等均偶可引起血清AST或ALT升高;另外,红霉素类的酯化物可致肝毒性,常在用药后10~12日出现肝肿大、黄疸、AST或ALT升高等胆汁淤积表现。

(2)抗真菌药  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可致血清AST一过性升高。灰黄霉素大剂量时有肝毒性,可见AST或ALT升高。酮康唑偶可发生肝毒性,ALT一过性升高。

(3)抗病毒药  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可致ALT及AST升高。

(4)调血脂药  应用他汀类血脂调节药连续1年以上者,有2%~5%会见到无症状的AST及ALT异常。


第755题

成人血清总蛋白减低可见于


A.腹泻

B.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C.肾病综合征

D.多发性骨髓瘤

E.巨球蛋白血症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血清总蛋白检查的临床意义。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休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导致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均可见血清总蛋白增高。只有选项C可见血清总蛋白降低。


第756题

急性心肌梗死时,明显升高的指标是


A.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B.血清总蛋白

C.血清清蛋白

D.血清碱性磷酸酶

E.血清球蛋白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查的临床意义。AST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脾、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当富含AST的组织细胞受损时,细胞通透性增加,AST从细胞释放增加而进入血液,导致AST测定值上升。心梗时,AST活力最高;但单纯心绞痛时,AST正常。


第757题

长期食用猪肝、猪腰最易导致下列哪项指标增高


A.血尿酸

B.淀粉酶

C.高密皮脂蛋白胆固醇

D.血清肌酐

E.血清尿素氨


参考答案:A


解析:

血尿酸——临床意义

1.增高

(1)诊断痛风的主要实验室依据。

(2)UA排泄障碍  如急慢性肾炎、肾结石、尿道阻塞等。

(3)生成增加  如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4)进食高嘌呤饮食过多。

(5)药物影响(长期使用吡嗪酰胺、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2.降低

见于重症肝炎、尿酸生成有关酶缺乏等。


第758题

可引起尿酸增高的原因有


A.痛风

B.子痫

C.粒细胞性白血病

D.食用高嘌呤食物

E.甲状腺功能亢进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尿酸增高的临床意义。尿酸增高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前者见于食用高嘌吟食物、木糖醇摄入过多、剧烈运动、禁食等;后者见于核蛋白代谢增强,如粒细胞白血痛、骨髓细胞增生不良、恶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疾病,如痛风、肺炎、子痫或组织大量破坏等;用药,如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或使用A.C.TH与肾上腺皮质激素。


第759题

儿童血清尿素氮正常值是


A.4.2~7.1mmo/L

B.3.8~6.5mmo/L

C.3.2~7.1mmoL/L

D.1.8~6.5mmo/L

E.2.9~7.8mmo/L


参考答案:D


第760题

患者,女性,血尿酸584μmol/L,提示可导致的相关疾病有


A.痛风

B.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C.甲状腺功能低下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高脂血症


参考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血尿酸增高的临床意义 。该指标增高见于痛风、急慢性肾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白血病、肿瘤、摄入过多富含嘌呤的食物 。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