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701题
血小板计数增多,可见于
A.肝硬化
B.脾功能亢进
C.脾切除术后
D.急性失血性贫血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参考答案:C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血小板计数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增多常见于:①骨髓增生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霍奇金病、恶性肿瘤早期、溃疡性结肠炎等;②急性失血性贫血、脾切除术后、骨折、急性大出血等创伤。血小板减少见于: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放射病等;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疾病;③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④其他疾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某些感染与出血性疾病;⑤药物中毒或过敏:如氯霉素、甲砜霉素、阿司匹林、肝素、抗肿瘤药等。
故答案为“脾切除术后、急性失血性贫血”。
第702题
成人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参考值是
A.(5-12)×1O9/L
B.(4-10) ×1O9/ L
C.(3-12) ×1O9/ L
D.(15-20) ×1O9/ L
E.(2—16) ×1O9/ L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血常规检查。
成人末梢血白细胞计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4-10)×109/L。
第703题
一支气管哮喘患者,血常规检查报告可能会出现
A.中性粒细胞增多
B.中性粒细胞减少
C.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D.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E.全血细胞减少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血常规检查。
支气管哮喘患者属过敏性疾病,嗜酸粒细胞应增多。
故答案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第704题
血小板增多可见于
A.巨大血管瘤
B.肝硬化
C.黑热病
D.骨折
E.脾功能亢进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血小板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增多可见于:①创伤:急性失血性贫血,脾切除术后、骨折、出血后,可见一过性血小板增多;②其他疾病: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病、类白血病反应、霍奇金病、恶性肿瘤早期、溃疡性结肠炎等。其他选项可见血小板减少。
故答案为“骨折”。
第705题
正常男性红细胞计数为
A.(3.5~5.5)×1012/L
B.(4.0~5.5)×1012/L
C.(3.5~5.0)×1012/L
D.(6.0~7.0)×1012/L
E.(3.9~5.3)×1012/L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计数参考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第706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导致
A.中性粒细胞增多
B.淋巴细胞增多
C.嗜酸粒细胞减少
D.单核细胞增多
E.嗜碱粒细胞增多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血常规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1)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其他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2)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可引起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可引起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性增多。此外,也可见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期。
故答案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707题
上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
A.中性粒细胞增多
B.淋巴细胞增多
C.嗜酸粒细胞减少
D.单核细胞增多
E.嗜碱粒细胞增多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血常规检查。
上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
故答案为“中性粒细胞增多”。
【考点延展】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1)急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脓肿、疖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轻度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计数可>10.0×109/L;重度感染计数可>20.0×109/L,并伴明显的核左移。
(2)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3)出血和其他疾病: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第708题
血小板减少可见于
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B.脾功能亢进
C.脾摘除术后
D.风温病
E.骨髓增生病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血常规检查。
血小板减少见于:
(1)血小板生成减少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巨大血管瘤、全身性红斑狼疮、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2)血小板破坏过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体外循环等。
(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
(4)其他疾病 弥散性血管内出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症、某些感染(如伤寒、黑热病、麻疹、出血热多尿期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粟粒性结核和败血症)、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坏血病、阻塞性黄疸、过敏性紫癜等。
(5)用药 药物中毒或过敏。如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细胞毒性药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等。
故答案为“脾功能亢进”。
第709题
血小板计数增多可见于
A.肝硬化
B.脾功能亢进
C.脾摘除术后
D.急性失血性贫血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参考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血常规检查。
血小板增多见于:
(1)创伤:急性失血性贫血,脾摘除术后、骨折、出血后,可见一过性血小板增多。
(2)其他疾病: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病、类白血病反应、霍奇金病、恶性肿瘤早期、溃疡性结肠炎等。
故答案为“脾摘除术后、急性失血性贫血”。
第710题
血沉增快可见于下列哪些情况
A.肺结核
B.严重贫血
C.妇女月经期
D.心绞痛
E.脂肪瘤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本试题考查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
血沉增快可见于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生理性主要见于妇女月经期和妊娠3个月以上;病理性增快见于结核病、风湿病、心肌梗死、贫血、恶性肿瘤等。
故答案为“肺结核、严重贫血、妇女月经期”。
第712题
蛋白尿可见于
A.剧烈运动
B.肾盂肾炎
C.妊娠期妇女
D.心功能不全
E.多发性骨髓瘤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尿蛋白检查的临床意义。生理性蛋白尿可由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导致,妊娠期妇女也会有轻微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可见于:①肾小球性蛋白尿:如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等。②肾小管性蛋白尿:通常以低分子量蛋白质为主(β-微球蛋白),常见于活动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重金属(汞、铅、镉)损伤。③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肾小管同时受损。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④溢出性蛋白尿:肾脏正常,而血液中有多量异常蛋白质,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出现的本一周蛋白尿;或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死时的肌红蛋白尿。⑤药物肾毒性蛋白尿: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抗肿瘤药(甲氨蝶呤)、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其他如泌尿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所出现的蛋白尿为假性蛋白尿。
第713题
出现尿酮体阳性,常见疾病有
A.痛风
B.感染性疾病发热期
C.严重腹泻
D.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E.糖尿病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尿酮体检查的临床意义。尿酮体正常情况下为阴性,若阳性多见于:①糖尿病酮尿;②非糖尿病酮尿:妊娠妇女常因妊娠反应,呕吐、进食少,以致体脂降低、代谢明显增多,发生酮症而致酮尿。此外,感染性疾病发热期,严重腹泻、呕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均可出现酮尿。
第714题
尿沉渣管型常见于
A.肾病综合征
B.泌尿系感染
C.糖尿病
D.妊娠
E.肿瘤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尿沉渣的临床意义,尿沉渣管型见于怠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应用多黏菌素等。
第715题
镜下血尿是指离心尿液中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E.五个
参考答案:C
解析:
镜下血尿(microscopic hematuria):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大于3个。
第716题
培养尿标本常采用
A.前段尿标本
B.中段尿标本
C.导尿标本
D.耻骨上膀胱穿刺标本
E.晨尿标本
参考答案:B
解析:
最好留取中段尿做尿常规检查:以避免尿道口炎症、白带等物污染尿液影响检查结果。留取中段尿的方法是在留小便时,先排掉前一段小便,留取中间的一段,最后一段小便也不排入。
第717题
患者晨尿pH8.2,可见于
A.肾盂肾炎
B.肾小管性酸中毒
C.大量饮水
D.恶性高血压
E.痛风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尿液酸碱度改变的临床意义。正常人晨尿pH5.5-6.5。pH增高表示尿液偏碱性,常见于碱中毒、长期呕吐、草酸盐和磷酸盐结石症、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碱性药物等;pH降低表示尿液偏酸性,常见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痛风、尿酸盐和胱氨酸结石、尿路结核、失钾性的代谢性的碱中毒、严重腹泻及饥饿状态、应用酸性药物等。
第718题
患者晨尿pH4.1,可见于
A.肾盂肾炎
B.肾小管性酸中毒
C.大量饮水
D.恶性高血压
E.痛风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尿液酸碱度改变的临床意义。正常人晨尿pH5.5-6.5。pH增高表示尿液偏碱性,常见于碱中毒、长期呕吐、草酸盐和磷酸盐结石症、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碱性药物等;pH降低表示尿液偏酸性,常见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痛风、尿酸盐和胱氨酸结石、尿路结核、失钾性的代谢性的碱中毒、严重腹泻及饥饿状态、应用酸性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