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722题
尿中白细胞增多常见于
A.泌尿系统感染
B.慢性肾盂肾炎
C.前列腺炎
D.挤压综合征
E.膀胱炎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尿中白细胞增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女性白带混入尿液时,也可发现较多的白细胞。
第723题
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
A.剧烈运动
B.尿道炎
C.肾病综合征
D.间质性肾炎
E.多发性骨髓瘤
参考答案:C
解析:
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等。尿蛋白通常﹤3g/24h尿,但也可达到﹥20g/24h尿(肾病综合征)
(2)肾小管性蛋白尿 通常以低分子量蛋白质为主(β-微球蛋白),常见于活动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重金属(汞、铅、镉)损伤。
(3)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肾小管同时受损。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4)溢出性蛋白尿 肾脏正常,而血液中有多量异常蛋白质。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出现的本-周蛋白尿、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死时的肌红蛋白尿。
(5)药物肾毒性蛋白尿 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入抗肿瘤药(甲氨蝶呤)、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
其他如泌尿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所出现的蛋白尿为假性蛋白尿。
第724题
尿路感染患者可出现哪项指标明显异常
A.尿沉渣管型
B.尿葡萄糖
C.尿蛋白
D.尿中白细胞
E.尿酮体
参考答案:D
解析:
尿中白细胞——临床意义
尿中白细胞增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女性白带混入尿液时,也可发现较多的白细胞。
第725题
膀胱炎患者所出现的蛋白尿为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溢出性蛋白尿
C.混合性蛋白尿
D.生理性蛋白尿
E.假性蛋白尿
参考答案:E
解析:
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等。尿蛋白通常﹤3g/24h尿,但也可达到﹥20g/24h尿(肾病综合征)
(2)肾小管性蛋白尿 通常以低分子量蛋白质为主(β-微球蛋白),常见于活动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重金属(汞、铅、镉)损伤。
(3)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肾小管同时受损。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4)溢出性蛋白尿 肾脏正常,而血液中有多量异常蛋白质。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出现的本-周蛋白尿、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死时的肌红蛋白尿。
(5)药物肾毒性蛋白尿 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入抗肿瘤药(甲氨蝶呤)、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
其他如泌尿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所出现的蛋白尿为假性蛋白尿。
第726题
下列药物中,不会导致肾毒性蛋白尿的是
A.甲氨蝶呤
B.氯丙嗪
C.庆大霉素
D.他汀类血脂调节药
E.灰黄霉素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些特殊药物使用导致肝功、肾功受损的临床提示意义。
可能会引发肾毒性蛋白尿的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抗肿瘤药(甲氨蝶呤)、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使用可能会损伤肝功能。
故答案为“他汀类血脂调节药”。
第727题
糖尿病酸中毒时,可检验的指标是
A.尿蛋白
B.尿比重
C.尿隐血
D.尿肌酐
E.尿酮体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尿酮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酮尿: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液中酮体,常见于血液中酮体的升高,严重糖尿病酮症时,尿液中酮体可达6g/d。
故答案为“尿酮体”。
第728题
会引起粪胆原阳性的疾病有
A.阻塞性黄疸
B.溶血性黄疸
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D.胰腺炎
E.胃溃疡穿孔
参考答案:B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粪胆原检查的临床意义。粪胆原大部分在结肠被氧化为尿胆素而被排出体外。粪胆原在溶血性黄疸时明显增加,也可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阻塞性黄疸时,粪胆原明显减少。
第729题
大便细胞显微镜检查发现吞噬细胞增多,其临床意义是
A.结肠癌
B.急性肠炎
C.溃疡性结肠炎
D.菌群失调
E.伪膜性肠炎
参考答案:B
解析:
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临床意义
(1)白细胞 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白细胞,增多见于肠道炎症(常伴有脓细胞)、细菌性痢疾(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出血性肠炎和肠道反应性疾病(还可伴有嗜酸性细胞和浆细胞增多)。
(2)红细胞 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出现可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细菌性痢疾常有红细胞散在,形态较完整;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则成堆且被破坏。
(3)吞噬细胞 主要见于急性肠炎和痢疾(可与脓细胞同时出现)。在急性出血性肠炎,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
(4)上皮细胞 为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
(5)真菌 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菌群失调,真菌的二重感染,如白色念珠菌等。
第730题
出现粪隐血,常见疾病有
A.消化道溃疡
B.消化道肿瘤
C.肠结核
D.伤寒
E.钩虫病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粪隐血检查的临床意义。在病理情况下,粪隐血可见于:①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55%~77%,可呈间歇性阳性。②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87%~95%,出血量小但呈持续性。③其他疾病,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全身性疾病,如紫癜、急性白血病、伤寒、回归热、钩虫病。
第731题
粪便显微镜细胞检查可见较多真菌,其临床意义是
A.结肠癌
B.伪膜性肠炎
C.痢疾
D.菌群失调
E.慢性肠炎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粪便显微镜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①白细胞: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白细胞,增多见于肠道炎症(常伴有脓细胞)、细菌性痢疾(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出血性肠炎和肠道反应性疾病(还可伴有嗜酸性细胞和浆细胞增多)。②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出现可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细菌性痢疾常有红细胞散在,形态较完整;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则成堆且被破坏。③吞噬细胞:主要见于急性肠炎和痢疾(可与脓细胞同时出现)。在急性出血性肠炎,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④上皮细胞:为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⑤真菌: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等。
第732题
粪隐血阳性可见于
A.胃癌
B.十二指肠溃疡
C.结肠癌
D.溃疡性结肠炎
E.急性白血病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粪隐血临床意义
在病理情况下,粪隐血可见于:
(1)消化道溃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55%~77%,可呈间歇性阳性,虽出血量大但非持续性。
(2)消化道肿瘤 胃癌、结肠癌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87%~95%,出血量小但呈持续性。
(3)其他疾病 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全身性疾病如紫癜、急性白血病、伤寒、回归热、钩虫病;对老年人则有助于早期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等。
第733题
直肠癌患者的类外观可见到
A.白陶土便
B.柏油便
C.胨状便
D.脓血便
E.细条便
参考答案: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粪常规检查的知识点。直肠癌患者粪便多附着有脓血,且由于肿瘤导致粪便呈细条状。故选DE。白陶土便见于阻塞性黄疸;柏油样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胨状便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第734题
上消化道出血可见
A.脓血便
B.鲜血便
C.柏油样便
D.白陶土样便
E.稀糊状便
参考答案:C
解析:
柏油便 粪便黑色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大于50ml)后,红细胞被胃肠液消化所致,如粪便隐血强阳性,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
第735题
粪胆原增多见于
A.成人腹泻
B.乳儿粪便
C.肠梗阻
D.阻塞性黄疸
E.溶血性黄疸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粪胆原的临床意义。
溶血性疾病患者的粪胆原及粪胆素含量增多,故其粪便呈深黄褐色。乳幼儿及成人腹泻患者因肠蠕动加快而导致粪便中胆红素未转化成粪胆原,因而大便呈金黄色;阻塞性黄疸则会导致粪胆原减少,粪便呈白陶土样。肠梗阻与粪胆原关系不大。
第736题
粪胆原减少见于
A.肠道炎症
B.溶血性黄疸
C.急性白血病
D.阻塞性黄疸
E.痢疾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粪胆原异常的临床意义。粪胆原增多见于溶血性疾病;粪胆原减少见于阻塞性黄疸、肺蠕动加速
第740题
阻塞性黄疸会导致粪便中
A.白细胞增多
B.粪胆原减少
C.粪胆原增多
D.出现上皮细胞
E.出现真菌
参考答案:B
解析:
阻塞性黄疸和肠蠕动加快都会导致粪便中龚胆原减少。A.答案主要见于各种肠道炎症:C.答案主要见于溶血性疾病;D.答案见于伪膜性肠炎、结肠史;E.答案见于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