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新】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题库(2413题)


第481题

检查药材软化程度时,大黄适用的方法是


A.穿刺法

B.刀切或折断法

C.弯曲法

D.指掐法

E.手捏法


参考答案:A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切制。

检查药材软化程度时,穿刺法适用于粗大块状药材,如大黄、虎杖等。刀切或折断法适用于团块状、长条型及不规则的根与根茎类的药材。用刀直接切断或用手折断,中间应无干心,如大黄、白术、川芎等。其他方法不适用于大黄。


第482题

根据药材质地,一般宜切极薄片的中药是


A.山药

B.乌药

C.鹿角

D.降香

E.羚羊角


参考答案: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切制。

根据药材质地,质地极其致密坚实的木质类、动物骨和角类药材宜切极薄片。如羚羊角、鹿角、降香等。其他选项中,山药宜切厚片,乌药宜切薄片。


第483题

关于饮片的干燥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色浅、含黏液类、淀粉类的饮片宜晒干

B.易褪色、易挥发和气味易散失及含有不耐高温成分的饮片宜阴干

C.一般药物干燥的温度以不超过80℃为宜

D.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以不超过60℃为宜

E.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5%~10%为宜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切制。

饮片的干燥方法中,一般色浅、含黏液类、淀粉类饮片宜晒干,如桔梗、浙贝母、玉竹、山药等:易褪色、易挥发和气味易散失及含有不耐高温成分的饮片宜阴干,如荆芥、玫瑰花、槟榔、黄柏等。干燥的温度,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以不超过50℃为宜(故D选项错误)。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7%~13%为宜(故E选项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


第484题

常用的水处理软化方法包括


A.淋法

B.淘洗法

C.泡法

D.漂法

E.润法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切制。

常用的水处理软化方法包括:淋法、淘洗、泡、漂、润以及其他方法(蒸润、蒸汽喷雾润、气相置换以及加压或减压等)。


第485题

下列药材中,需反复闷润才能软化的是


A.大黄

B.何首乌

C.泽泻

D.槟榔

E.甘草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切制。

质地特别坚硬的药物,一次不易润透,需反复闷润才能软化,如大黄、何首乌、泽泻、槟榔等。


第486题

检查药材软化程度时,常用的方法是


A.弯曲法

B.指掐法

C.穿刺法

D.手捏法

E.刀切或折断法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切制。

常用检查药材软化程度的方法如下:①弯曲法:适用于长条状药材;如白芍、山药、木通、木香等。②指掐法:适用于团块状药材;如白术、白芷、天花粉、泽泻等。③穿刺法:适用于粗大块状药材;如大黄、虎杖等。④手捏法:适用于不规则的根与根茎类的药材;如当归、独活等。⑤刀切或折断法:适用于团块状、长条型及不规则的根与根茎类的药材;如大黄、白术、川芎等。


第487题

根据药材质地,一般宜切薄片的中药是


A.乌药

B.槟榔

C.当归

D.白芍

E.三棱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切制。

根据药材质地,质地致密、坚实者宜切薄片。如乌药、槟榔、当归、白芍、三棱等。


第488题

根据药材质地,一般宜切厚片的中药是


A.山药

B.天花粉

C.茯苓

D.南沙参

E.甘草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切制。

根据药材质地,质地松泡、粉性大者宜切厚片,如山药、天花粉、茯苓、甘草、黄芪、南沙参等。


第489题

饮片切制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有效成分煎出

B.避免药材细粉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糊化、粘锅等现象

C.利于炮制

D.利于调配和制剂

E.利于中成药生产中的浸提、粉碎等处理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切制。

饮片切制主要目的如下:便于有效成分煎出,饮片切制后与溶媒的接触面增大,可提高药效成分的煎出率,并避免药材细粉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糊化、粘锅等现象。利于炮炙,便于在炮炙时控制火候,使药物受热均匀,也利于药物与各种辅料均匀地接触和吸收,提高炮炙效果。利于调配和制剂,方便临床处方的调剂;利于中成药生产中的浸提、粉碎等处理。利于贮存,减少了霉变、虫蛀等因素而利于贮存。便于鉴别,部分断面特征明显的中药,切制成一定的片型后,更易显示断面特征,利于鉴别。


第490题

药材软化的要求是


A.长时间浸泡

B.长时间蒸煮

C.软硬适度

D.药透水尽

E.避免伤水


参考答案: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切制。

药材软化的要求是:软硬适度、药透水尽、避免伤水。


第491题

槐花炭的炮制作用是


A.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B.苦寒之性缓和,多用于脾胃虚弱的出血患者

C.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

D.增强健脾和胃

E.涩性增加,以止血力胜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槐花。

槐花炭清热凉血作用极弱,涩性增加,以止血力胜。


第492题

炒王不留行至爆花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止痛的作用

B.降低毒性

C.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D.降低不良反应

E.增强涩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水溶物的增加与爆花程度有关,爆花率越高,水溶性浸出物也越高。


第493题

生槐花的炮制作用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槐花。

槐花生用以清肝泻火、清热凉血见长。多用于血热妄行,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肿痛。


第494题

炒槐花的炮制作用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槐花。

炒槐花苦寒之性缓和,有杀酶保苷作用。其清热凉血作用弱于生品。止血作用逊于槐花炭而强于生品,多用于脾胃虚弱的出血患者。


第495题

槐花炭的炮制作用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槐花。

槐花炭清热凉血作用极弱,涩性增加,以止血力胜。多用于咯血、衄血、便血、崩漏下血、痔疮出血等出血证。


第496题

炒制使散出香辣气的药物是


A.芥子

B.牛蒡子

C.栀子

D.莱菔子

E.苍耳子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芥子。

炒芥子:取净芥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有爆鸣声,断面浅黄色,有香辣气时即可。用时捣碎。


第497题

苍耳子炒黄的作用是


A.降低辛燥之性

B.增强解表的作用

C.降低毒性

D.转变药性

E.产生新的功效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苍耳子。

炒苍耳子可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第498题

炒王不留行的火力是


A.中火

B.大火

C.小火

D.武火

E.文火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王不留行。

炒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投入预热容器内,中火拌炒至大部分爆花即可。


第499题

炒王不留行的爆花率应为


A.40%以上为宜

B.50%以上为宜

C.60%以上为宜

D.70%以上为宜

E.80%以上为宜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水溶物的增加与爆花程度有关,爆花率越高,水溶性浸出物也越高。结合实际生产,炒王不留行爆花率达80%以上为宜。


第500题

芥子炒黄的炮制作用是


A.缓和辛散走窜之性

B.避免耗气伤阴

C.善于顺气豁痰

D.利于粉碎和煎出

E.杀酶保苷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芥子。

炒芥子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可避免耗气伤阴,并善于顺气豁痰。多用于痰多咳嗽。炮制后更利于粉碎和煎出,同时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