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41题
为了有利于干燥,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促使药材变色,常采用的产地加工方法是
A.蒸透心
B.发汗
C.熏硫
D.切片
E.曝晒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第442题
下列药材在产地加工时一般可用水洗的是
A.薄荷
B.细辛
C.木香
D.艾叶
E.太子参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新鲜药材可用水洗以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但具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艾叶等。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鸡血藤、木瓜。太子参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干燥。
第443题
下列关于《中国药典》规定药材产地加工的干燥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
B.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用“晒干”或“低温干燥”表示
C.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
D.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的,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
E.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80℃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国药典》规定药材产地加工的干燥方法如下: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表示;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
第444题
为避免发霉、变色、虫效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药材贮藏前一般均需
A.干燥
B.蒸、煮、烫
C.熏琉
D.发汗
E.切片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储藏。
第445题
《中国药典》规定,低温干燥的温度一般不超过
A.30℃
B.40℃
C.50℃
D.60℃
E.70℃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国药典》规定,低温干燥的温度一般不超过60℃。
第446题
在产地加工过程中,“发汗”处理的目的是
A.促使变色
B.增强气味
C.减小刺激性
D.有利于干燥
E.有利于除杂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E项为干扰项。
第447题
《中国药典》规定的“低温干燥”所用的温度一般是不超过
A.45℃
B.50℃
C.55℃
D.60℃
E.65℃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温度一般不超过60℃。
第448题
下列药材需要去心的是
A.巴戟天
B.五加皮
C.白鲜皮
D.地骨皮
E.桑白皮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净制。
去心是指去除根皮类药材的木质部或种子的胚根、胚芽及幼叶等非药用部位。需要去心的药材有巴戟天、五加皮、白鲜皮、地骨皮、牡丹皮、香加皮、桑白皮等。
第453题
根及根茎类药材,在产地加工时需除去外皮的有
A.白芍
B.人参
C.天南星
D.郁金
E.山药
参考答案:A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净制。
根、根茎、块茎或鳞茎类中药,一般多在产地趁鲜去皮。
1.需刮净或撞去外皮:山药、天南星、三棱、大黄、千年健、天花粉、白及、白附子、半夏、粉葛、浙贝母等。
2.置沸水中煮或蒸后,除去外皮:白芍、天冬、北沙参等。
综上所示,本题“在产地加工时需除去外皮的”应选“白芍”“天南星”“半夏”。
第454题
下列药材需要去瓤的是
A.枳壳
B.化橘红
C.山楂
D.瓜蒌皮
E.枳实
参考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净制。
果实类中药,须去瓤用于临床。去瓤的主要目的在于除去药材中的质次部位以纯净药材,使用量准确,便于贮存,免除胀气等副作用。需去瓤的药材有枳壳、化橘红、瓜蒌皮等。
第455题
下列药材需要去核的是
A.山茱萸
B.诃子
C.龙眼肉
D.木瓜
E.巴戟天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净制。
山茱萸、诃子、龙眼肉等中药,由于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果肉(或假种皮)部分,核不仅有效成分含量较低,而且在药材中占的比例又很大,故须去核(或种子)取肉(或假种皮)。
第456题
下列药材需要去毛的是
A.骨碎补
B.鹿茸
C.枇杷叶
D.秦皮
E.金樱子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净制。
药材表面或内部的绒毛、鳞片、硬刺、根类药材的须根以及动物类药材的茸毛等具刺激咽喉等副作用,故须除去。如骨碎补、鹿茸、枇杷叶、金樱子等。
第458题
净制的主要目的是
A.除去泥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
B.进行大小分档
C.分离不同药用部位
D.除去非药用部位
E.保证用药剂量准确或减少服用时的副作用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净制。
净制的主要目的如下:除去泥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进行大小分档,便于进一步软化、切制和炮炙,使其均匀一致;分离不同药用部位,使不同药用部位各自发挥更好药效,如麻黄根和麻黄茎;除去非药用部位,保证用药剂量准确或减少服用时的副作用,如去粗皮、去核等。
第459题
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清除杂质的方法分为
A.挑选
B.筛选
C.风选
D.水选
E.磁选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净制。
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清除杂质分为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和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