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501题
清炒时,采用炒黄法的中药是
A.苍耳子
B.山楂
C.大蓟
D.荆芥
E.枳壳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苍耳子。
苍耳子为炒黄;山楂味炒焦;大蓟、荆芥为炒炭;枳壳为麸炒。
第505题
莱菔子炒炙的主要作用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莱菔子。
炒莱菔子变升为降,主要是改变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既缓和了药性,又利于粉碎和煎出。
第506题
莱菔子炒制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毒性
B.缓和药性
C.易于煎出药效成分
D.杀酶
E.增强涌吐风痰作用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莱菔子。
莱菔子味甘、辛,性平。归肺、脾、胃经。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能。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咳喘。莱菔子的炮制是生升熟降的典型例子,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炒莱菔子变升为降,主要是改变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既缓和了药性,又利于粉碎和煎出。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多用于食积腹胀,气喘咳嗽。
第507题
炒莱菔子的作用主要在于
A.清热排脓
B.涌吐风痰
C.通络止痛
D.健脾止泻
E.降气化痰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莱菔子。
炒莱菔子变升为降,主要是改变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既缓和了药性,又利于粉碎和煎出。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多用于食积腹胀,气喘咳嗽。
第508题
炒制的目的是
A.增强药效
B.缓和或改变药性
C.降低毒性或减少刺激性
D.矫臭矫味
E.利于贮藏和制剂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炒法的目的。
炒制的目的是增强药效,缓和或改变药性,降低毒性或减少刺激性,矫臭矫味,利于贮藏和制剂。
第509题
牛蒡子炒黄的炮制作用是
A.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
B.气香
C.杀酶保苷
D.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E.宣散作用增强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牛蒡子。
炒牛蒡子能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并且气香,宣散作用更强,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麻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咳喘。炒后还可杀酶保苷,利于煎出。
第510题
清炒时需用炒黄法炮制的是
A.芥子
B.蒲黄
C.大蓟
D.骨碎补
E.枳壳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
芥子炮制方法为炒黄。蒲黄、大蓟多炒炭,枳壳多麸炒,骨碎补多砂炒。
第512题
清炒法的目的在于
A.便于调剂和制剂
B.增强疗效
C.降低毒性或消除副作用
D.缓和或改变药性
E.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的目的。
清炒法能够增强疗效、降低毒性或消除副作用,缓和或改变药性,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第513题
关于炒牛蒡子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降低毒性
B.使药性由苦寒变甘温
C.缓和寒滑之性
D.除去不良气味
E.缓和苦燥之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牛蒡子。
炒牛蒡子能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并且气香,宣散作用更强,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麻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咳喘。炒后还可杀酶保苷,利于煎出。
第514题
炒莱菔子的临床作用偏于
A.涌吐风痰
B.降气化痰
C.消食除胀
D.温肺化痰
E.泻肺平喘
参考答案: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莱菔子。
莱菔子生用能升能散,炒后性降,药性缓和,有香气,可避免生品服用后恶心的副作用。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第516题
炒苍耳子应用的火力是
A.文火
B.武火
C.土炒
D.中火
E.滑石炒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黄的代表药-苍耳子。
炒苍耳子:取净苍耳子,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黄褐色,刺焦时即可,碾去刺,筛净。用时捣碎。
第517题
焦山楂中
A.有机酸含量降低,黄酮类成分降低
B.有机酸含量降低,黄酮类成分增高
C.有机酸稍减量,黄酮类成分增高
D.有机酸稍减量,黄酮类成分降低
E.有机酸含量降低,黄酮类成分不变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焦的代表药-山楂。
山楂中的总黄酮和总有机酸都集中在果肉中,山楂核中含量甚微,而山楂核占整个药材重量的40%左右,故炮制应去核。且加热时间越长两类成分被破坏越多。随着炮制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枸橼酸含量与总磷脂含量明显下降。
第520题
炒槟榔的炮制作用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炒法中炒焦的代表药-槟榔。
槟榔炒后可缓和药性,以免克伐太过而耗伤正气,并能减少服后恶心、腹泻、腹痛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