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历史真题(361题)


第181题 特级教师李老师经常去听年轻教师的课,并给予指导。一次,听孙老师上课时,李老师发现孙老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存在偏差,便当场打断教学予以纠正。这说明李老师( )。


A.帮扶心切,严慈相济

B.甘为人梯,示范失当

C.教学严谨,循循善诱

D.严于律己,缺乏尊重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题干描述“特级教师李老师经常去听年轻教师的课,并给予指导”是李老师甘为人梯的体现,甘为人梯指心甘情愿的为帮助他人进步,但是“发现孙老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存在偏差,便当场打断教学予以纠正”这样的做法不当,属于“示范失当”,会伤害年轻老师的自尊心。故B项正确。 严慈相济是关爱学生的内容,一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另一方面关心爱护学生,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A项有误。教学严谨,循循善诱指教学工作认真,对学生进行疏导教育,与题干不符,故C项有误。严于律己是指教师对自己严格要求,与题干不符,故D项有误。


第182题 小明学习习惯不好,汪老师安排小明独自坐到教室最后面,还不让其他同学跟小明做朋友,汪老师的做法有违( )。


A.教育公正的可互换性

B.教师关怀的连续性

C.教师关怀的传递性

D.教育公正的对等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汪老师的做法有悖教育公正。“不让其他同学跟小明做朋友”这忽视了教育公正的对等性,故D项正确。教育公正的可互换性是对等性的要求和保证。要真正做到对人对己一个标准,就必须能够让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时,仍然接受自己原先承认的法则。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A项有误。题干中老师的做法与“关怀”无关, BC两项排除。


第183题 1953年, 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结构,遗传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从此由细胞阶段进入了分子阶段。他们所认识到的DNA结构是( )。


A.三链螺旋

B.球状

C.双链螺旋

D.单链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常识。1953年4月25日,克里克和沃森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了他们的发现。根据X射线衍射数据,首先提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它所描述的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是以双螺旋状存在的。


第184题 生物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物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属性。下列关于生物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需要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B.都进行物质和能量代谢,得以生长发育

C.都会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都会通过遗传保留种族特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常识。生物进行新陈代谢必须进行呼吸,但不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为生物的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在微生物中常将无氧呼吸称为发酵。其不完全氧化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时,称为酒精发酵;为乳酸则称为乳酸发酵。


第185题 平原是绝对高度低于200米、相对高度小于50米的平缓陆地,是陆地地貌最基本的类型之一,世界大部分人口均居住在平原地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 )。


A.东欧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伯利亚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西接安第斯山,东滨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四国领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国领土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


第186题 我国的成语很多来源于含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典故。下列选项中,来源于汉代的人物和事件的成语是( )。


A.竭泽而渔

B.完璧归赵

C.马革裹尸

D.洛阳纸贵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常识。C项源自东汉时期名将马援,他年过花甲自愿请缨出战,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A项源自于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的城濮之战。 B项源自于战国时期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 D项源自西晋时期,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


第187题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独特称谓,具有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三大特征。下列关于中国戏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元杂剧、京剧都属于戏曲

B.戏曲要有人物和故事情节

C.它包含散曲、话剧、说书、相声等

D.《西厢记》《牡丹亭》是其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散曲属于元曲一种,因此属于戏曲。话剧、说书、相声和戏曲是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是戏曲内容。故C项错误。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故A项描述正确。 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特点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有一定情节的故事。因此需要人物和故事情节,B项说法正确。 D项《牡丹亭》是传奇,《西厢记》是杂剧,但都属于戏曲,D项说法无误。


第188题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以十干同十二支循环相配,古代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现今夏历的年和日仍用干支计。下列干支名称中,属于地支的是()


A.甲

B.壬

C.癸

D.申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十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ABC三项属于天干,D项属于地支,故本题选D。


第189题 百老汇是美国的一条大街,由于集中了著名的影剧院、音乐厅、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因此百老汇成为了美国戏院业和娱乐业的代称。其所在的城市是( )。


A.华盛顿

B.洛杉矶

C.纽约

D.费城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艺术常识。百老汇大道为纽约市重要的南北向道路,南起巴特里公园,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由于此路两旁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剧院,是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重要发扬地,“百老汇”因此成为了音乐剧的代名词。


第190题 乐器是指能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古今中外乐器多达四万余种。按照乐器不同演奏方法,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我国民族乐器中,古琴属于(),


A.打击乐器

B.弹拨乐器

C.拉线乐器

D.吹管乐器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艺术常识。古琴是弹拨乐器,中国传统弹拨弦鸣乐器。它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音色深沉,余音悠远,音域宽广,在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


第191题 小明某学期的数学平时成绩70分,期中考试80分,期末考试85分,该校规定学期总评成绩的构成为:平时:期中:期末=3:3:4,以此计算,小明总评成绩是( )。


A.82

B.81

C.80

D.79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常识。根据题意,小明总成绩计算公式如下:70x0.3+80x0.3+85x0.4=79,故本题选D。


第192题

在word中,需完成如图2所示“插入表格”功能,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可以选择需要的行数和列数

B.只能使用表格设定的默认值

C.只能选择行数

D.只能选择列数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Word操作。Word中“插入表格”功能中,插入表格可以选择拖拉自己需要的行和列,自由选择所需行和列数目。


第193题 下列选项中,可以改变一张幻灯片中各部分放映顺序的是( )。


A.采用“预设动画”设置

B.采用“自定义动画”设置

C.采用“动画方案”设置

D.采用“幻灯片切换”设置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PowerPoint操作。选中一张幻灯片中的某个部分,在动画效果功能下选择“自定义动画”,添加自定义动画效果即可实现效果。故选B。


第194题 下列选项中,与“马一白马”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A.篮球”和“球鞋”

B.炊具”和“电饭锅”

C.苹果”和“香蕉”

D.彩电”和“手机”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类比推理。马一白马词组关系为包含关系,白马是马的一类品种。炊具包括电饭锅,B项为包含关系,篮球和球鞋无关系,A项有误。 C项苹果和香蕉均属于水果的一种,属于并列关系。 D项彩电和手机都是家用电器,属于并列关系。


第195题

按照给出图形的逻辑特点,下列选项中,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推理。题干中每组图形都由三个部分组成,选项中只有A项方形被圆形分成三个部分,BC选项分为两部分,D选项分为四部分,故选A。


第196题

材料

在讲解《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张老师问哪位同学愿意读课文。明明主动举手,但他将课文里的“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句话读成了:“天,不,不过,井,井口,那,那么大。”他的结巴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学习委员说:“明明, 你怎么又捣乱呢?”张老师愣了一下,问故作结巴的问明明:“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啊?”明明说:“因为青蛙长时间呆在井底,没有人和它讲话,时间长了,它就连话也说不好了。”听了明明的回答,张老师灵机一动,大声问:“大家觉得明明的回答有道理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一点道理!”“怎么可能呢?”看到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那么感兴趣,张老师说:“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体会一下青蛙到底是怎么想的。”5分钟后,张老师让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这一次同学们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张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的,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首先,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材料中,张老师让所有学生去思考问题,也不因明明的缺点而忽视他放弃他,区别对待,做到了面向全体。

其次,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己调查、探索、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材料中,张老师在发现明明的独特想法后,马上让同学们默读课文,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再次,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遵循教育的个性化原则,从差异出发,坚持因材施教。材料中张老师面对明明结结巴巴的读课文没有否定他,而是通过询问,尊重了明明独特的想法,体现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最后,新课改的教学观要求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材料中张老师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做到了这一点。


第197题

材料

因我的一条腿有残疾,刚上小学时常被同学取笑,心里很自卑,害怕和同学在一起。这种情况被班主任关老师知道了。他找我谈话,跟我讲怎么面对这样的事才好。关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顽强的意志和勤奋努力,会让很多人敬佩你。”从那以后,关老师常常主动找我交流,有时还站在或坐在我身边。渐渐地,取笑我的同学少了,有几个同学还热心帮助我,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关老师的课,我们都很喜欢,他在教育教学中,总能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切实的帮助和指导。他进行的培养“四会能力”教育教学探索,还引来不少校内外同行向他请教。他不仅诚恳地向他们介绍自己教育的成败得失,也虛心向他们请教相关的教育教学问题。

后来,关老师通过了成人高考,系统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并获得了本科学历。这就是我难忘的关老师。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关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关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做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关老师做到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材料中,关老师面对“我”的缺陷,没有放弃,反而常常主动找“我”交流,鼓励我,使“我”不再害怕同学们取笑我,做到了这一点。

其次,关老师做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关老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切实的帮助和指导,做到了这一点。

再次,关老师做到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材料中关老师进行教学探索,不仅诚恳地介绍自己教育的成败得失,还虚心地像其他老师请教,做到了这一点。

最后,关老师做到了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材料中关老师通过成人高考,系统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做到了这一点。

总之,我们应该向关老师学习,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198题

材料

逼真和如画是艺术批评的两个标准。看到一幅画,一个雕塑品,赞美它好,说逼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画得活像,雕塑得像真的一样,这是说“逼真”好。我们游览风景,赞美风景好,说风景如画,就是“如画”好。究竟作品像真的事物好呢,还是真的事物像作品好呢?再说“逼真”又有什么好?“如画”又有什么好呢?用到文学批评上来,作品描写一个人,写得活像,是好的。作品描写风景,诗中有画也是好的。就作品说,究竟“逼真”好呢,还是“如画”好呢?还是两者都好呢?弄清这些问题,对掌握这两个批评标准是有帮助的。

先说逼真,《水经注·沔水》:“有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山石像真的白马又有什么好呢?朱自清《论逼真与如画》里说:“这就牵连到这个‘真’字的意义了。这个‘真’固然指实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里说的那个‘真’,就是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谢赫的六法的第一项‘气韵生动’的意思,惟其‘气韵生动’,才能自然,才是活的不是死的。死的山石像活的白马,有生气,有生意,所以好。‘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朱自清文集》三)逼真的好处是有生气,有生意,是活的,所以光求外形相似是不够的。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就是光求外形相像,只是儿童的见识;好的画,要把东西写活,要传神,这才是逼真的要求。再说如画,风景如画,或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如画又有什么好呢?画是艺术品,艺术品是从生活中来的,但它又和生活不一样,它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那末说风景如画,就是说这里的风景像艺术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比起普通的风景来具有典型性,那自然是好的。如苏轼的《念奴娇》:“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写的景物极雄伟壮观,能表现出长江的壮阔景象,并反映作者的阔大胸襟,具有典型性,所以说如画是好的。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就文学作品来说,写得逼真,同真的一样,把人和物写活,写得有生气,或写得如画,写得形象,有画意,而这形象要具有典型性,这都不容易。能做到这样,都成为好作品。

问题:

(1) 就艺术批评的“逼真”和“如画”这两个标准,文章强调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 下面是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请用文章论及的“逼真"和"如画”这两个艺术批评标准,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逼真”侧重于有生气,有生意,是活的,不能只追求外形的相似,要自然传神;“如画”侧重于更有典型性,更有普遍性,是有画意的,对现实的升华。

(2)从“逼真”角度而言,文章中大量的肖像描写如“头发全白,脸上瘦削不堪”等,对祥林嫂外在的描述,写实又传神。从“如画”角度看,“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等描写,展示了祥林嫂的形象,有画意,使得这种形象更具有典型性。



第200题

1.吴老师通过和学生聊天来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再结合他们的学习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吴老师的做法表明,他关注(  )。


A.学生发展的可变性

B.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C.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D.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分层教学注重了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