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861题 下列关于政府补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政府补助可以是货币性资产,也可以是非货币性资产
B.企业从政府取得经济资源,即使该经济资源属于企业商品对价的组成部分,也应当适用政府补助准则进行会计处理
C.财政贴息属于政府补助
D.政府补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条件
参考答案:B
解析:
选项B,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如果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活动密切相关,且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是企业商品或服务的对价或者是对价的组成部分,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不适用政府补助准则。
第1862题 下列关于政府补助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低价销售给军队一批粮食而收到的政府给予的补贴款不属于政府补助
B.针对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C.因购买长期资产属于公益项目而收到政府给予的补助属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D.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即总额法和净额法,两种方法可以随意变更
参考答案:D
解析:
选项A,如果企业不是销售给军队,就没必要低价销售,政府给予的补偿只是支付的差价,企业并没有因此而获得额外的收益,该部分补助不属于政府补助;选项D,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总额法;二是净额法。企业对某项经济业务选择总额法或净额法后,应当对该项业务一贯地运用该方法,不得随意变更。
第1863题 下列各项关于政府补助的处理,说法不正确的有( )。
A.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于收到时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
B.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采用总额法核算,应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供使用状态时起,在相关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时,按照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将递延收益采用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摊,并转入当期损益
C.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不包括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情况),应当首先同时确认一项资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和递延收益
D.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在取得时计入递延收益
参考答案:AD
解析:
选项A,收到时应计入递延收益,然后根据政府补助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如果是总额法核算,自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摊;如果是净额法核算,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冲减资产成本。选项D,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在取得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1864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政府补助的有( )。
A.直接减征税款
B.即征即退方式返还的税款
C.行政无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
D.政府与企业间的债务豁免
参考答案:BC
解析:
选项A,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不涉及资产直接转移的经济资源,不适用政府补助准则;选项D,政府与企业间的债务豁免,不涉及资产直接转移,不属于政府补助。
第1865题 下列关于政府补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政府补助是无偿的、无条件的
B.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属于政府补助
C.企业只有符合政府补助政策的规定时,才有资格申请政府补助
D.符合政策规定不一定都能够取得政府补助;不符合政策规定、不具备申请政府补助资格的,不能取得政府补助
参考答案:CD
解析:
选项A,政府补助通常是有条件的,企业必须按照规定的用途和规定的方式使用其取得的政府补助;选项B,政府资本性投入不属于政府补助。
A.1
B.0
C.3.5
D.300
参考答案:B
解析:
A公司收到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自相关固定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期间,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将递延收益平均分摊转入当期损益,该环保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是2×21年1月10日,所以不影响2×20年的损益,选项B正确。
A.780万元
B.216万元
C.162万元
D.144万元
参考答案:D
解析:
企业采用总额法核算时,借记有关资产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出售、转让、报废等),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资产处置收益,不再予以递延。甲企业20×0年应确认的其他收益金额=1 080/5×8/12=144(万元)。借:银行存款 1 080 贷:递延收益 1 080借:递延收益 144 贷:其他收益 144
A.602
B.600
C.840
D.604
参考答案:A
解析:
A公司2×20年度因政府补助应确认的收益=600+240/20×2/12=602(万元)。
A.60
B.1 140
C.1 080
D.1 200
参考答案:B
解析:
企业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并采用总额法核算,应当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开始计提折旧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将递延收益分期计入损益,2×20年12月31日递延收益余额=1 200-1 200/20=1 140(万元)。
第1870题 A公司从政府无偿取得1 000亩的土地使用权,相关的凭证上没有注明价值,也无法可靠取得其公允价值。A公司正确的处理为( )。
A.确认递延收益1 000元
B.确认当期损益1 000元
C.确认当期损益1元
D.确认资本公积1元
参考答案:C
解析:
企业取得的无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以名义金额(1元)计量,且在取得时计入当期损益,选项C正确。
A.应确认财务费用60万元
B.应确认在建工程40万元
C.应确认递延收益20万元
D.应确认其他收益40万元
参考答案:B
解析:
企业取得财政贴息的,如果财政直接与贷款银行结算且以实际收到的金额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按照借款本金和该政策性优惠利率计算借款费用。本题中2×11年为资本化期间,因此应将利息费用金额计入在建工程,金额=1 000×(6%-2%)=40(万元)。
A.–80
B.–160
C.820
D.920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总额法下,A公司取得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开始折旧或摊销时起,在该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以后各期损益。A公司因购入和使用该实验设备对2×20年度益的影响金额=-1 800/5×6/12(设备计提折旧)+1 000/5×6/12(递延收益转入其他收益)=-80(万元)。
A.1 860万元
B.1 395万元
C.1 500万元
D.465万元
参考答案:D
解析:
甲公司2×18年应确认的其他收益=1 860/2×6/12=465(万元)。
A.其他收益70万元
B.资本公积70万元
C.递延收益100万元
D.应交税费70万元
参考答案:A
解析:
企业收到的先征后返的增值税额应作为政府补助处理,且只能采用总额法核算,实际取得时,记入“其他收益”科目,金额=100×70%=70(万元)。
第1875题 总额法下,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以前期间与日常活动相关的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 )。
A.确认为其他收益
B.确认为递延收益
C.确认为资本公积
D.调整留存收益
参考答案:A
解析:
总额法下,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前期间与日常活动相关的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直接计入其他收益,选项A正确。
A.-14万元
B.10万元
C.4万元
D.-20万元
参考答案:A
解析: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采用净额法核算,则应将补助金额冲减相关资产账面价值。该设备生产的产品全部对外出售。因此,因该事项产生的损益影响=-(960-120)×2/10/12=-14(万元)。
A.A公司此项业务应作为政府补助核算
B.A公司应确认其他收益9 000万元
C.A公司应确认递延收益9 000万元
D.A公司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9 000万元
参考答案:D
解析:
该交易事项中,政府虽然没有直接从事高效照明产品的购销,但以补贴资金的形式通过A公司的销售行为实现了政府推广使用高效照明产品的目标,因此,A公司从政府获得的财政补贴资金属于企业商品对价的组成部分,应将收到的补贴资金9 000万元按照收入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确认主营业务收入9 000万元,选项D正确。
A.确认递延收益1 000万元
B.确认实收资本1 400万元
C.确认其他收益600万元
D.确认营业外收入600万元
参考答案:ABD
解析:
2×20年10月1日借:银行存款 1 400 贷:实收资本 1 4002×20年10月20日借:银行存款 600 贷:营业外收入 6002×20年10月31日借:银行存款 1 000 贷:递延收益 1 000
A.收到即征即退的增值税税款2 400万元确认为当期其他收益
B.收到控股股东资本性现金捐赠1 500万元确认为当期营业外收入
C.收到为支持其购买研发设备拨付的款项2 000万元确认为递延收益
D.收到的补偿以前期间研究阶段项目财政补助资金1 600万元冲减管理费用
参考答案:AC
解析:
收到的控股股东的现金捐赠1 500万元通常应确认为资本公积,选项B错误;总额法核算下,收到的补偿以前期间研究阶段项目财政补助资金1 600万元确认为其他收益,选项D错误。
A.A公司2×15年5月20日收到拨款630万元计入递延收益
B.A公司从2×15年7月开始分摊递延收益
C.A公司2×20年12月31日出售资产时,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转入当期损益
D.A公司2×20年影响利润总额的金额为191.5万元
参考答案:ABC
解析:
2×20年12月31日,该设备的账面价值=1 440-1 440/10×5.5=648(万元),处置固定资产利得=700-648=52(万元);2×20年12月31日递延收益余额=630-630/10×5.5=283.5(万元),处置资产时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2×20年递延收益摊销计入当期损益=630/10=63(万元);2×20年固定资产折旧计入当期益的金额=1 440/10=144(万元);A公司2×20年影响利润总额的金额=52+283.5+63-144=254.5(万元),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