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1)初始投资成本=200×3=600(万元),应享有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 200×40%=480(万元),小于初始投资成本,因此入账价值等于初始投资成本,即600万元。
影响所有者权益的金额=3×200-10=59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600
贷:股本 200
资本公积 390
银行存款 10
(2)2018年年末账面价值=600+(800-20+60)×40%=936(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20
贷:投资收益 320
借:应收股利 8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8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24
贷:其他综合收益 24
(3)A公司取得乙公司控制权属于多次交易实现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
初始投资成本=936+380=1 316(万元)。
合并成本=980+380=1 360(万元)。
合并商誉=1 360-2 200×60%=40(万元)。
A公司个别报表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1 316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600
——损益调整 312
——其他综合收益 24
主营业务收入 38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50
存货跌价准备 20
贷:库存商品 370
(4)合并报表中乙公司相对于A公司而言的净资产价值=2 040+160+(950-160×50%)-30+40=3 040+40=3 080(万元)。
A公司个别报表:
借:应收股利 18
贷:投资收益 18
(5)甲公司取得乙公司股权属于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
甲公司确认初始投资成本=3 040×60%+40=1 864(万元)。
影响资本公积的金额=1 864-1 500=364(万元)。
相关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1 864
累计摊销 200
贷:无形资产 1 700
资本公积 364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甲公司取得乙公司15%股权后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理由:甲公司取得股权后,向乙公司董事会派出一名董事,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
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 800
贷:银行存款 3 800
(2)2×20年乙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1 200-(3 200/8-2 000/10)×6/12-(1 800/5-1 200/6)×6/12=1 020(万元),甲公司2×20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 020×15%=153(万元),甲公司2×20年应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950-650)×15%=45(万元),长期股权投资2×20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3 800+153+45=3 998(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53
贷:投资收益 153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45
贷:其他综合收益 45
(3)2×21年1月至6月乙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1 600-(3 200/8-2 000/10)×6/12-(1 800/5-1 200/6)×6/12=1 420(万元),甲公司2×21年1月至6月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 420×15%=213(万元),应冲减的其他综合收益=(950-910)×15%=6(万元),长期股权投资2×21年
6月30日的账面价值=3 998+213-6=4 205(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13
贷:投资收益 213
借:其他综合收益 6
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6
(4)甲公司取得乙公司40%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14 200(1 200+13 000)
累计摊销 1 000
贷:无形资产 8 000
资产处置损益 6 000(13 000-7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800
——公允价值变动 200
投资收益 2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4 205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 800
——损益调整 366(153+213)
——其他综合收益 39(45-6)
②甲公司对乙公司追加投资后2×21年7月1日个别财务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4 205+14 200=18 405(万元)。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甲公司购买丙公司60%股权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理由:购买丙公司60%股权时,能够有权力主导丙公司的相关活动并获得可变回报,合并前甲公司和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2)企业合并成本=4 000+3 200=7 200(万元)。
甲公司转让作为对价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使2×18年度当期损益增加的金额=[4 000-(2 800-600-200)]+[3 200-(2 600-400-200)]=3 200(万元)。
(3)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7 200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2 000
累计折旧 6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
贷:固定资产 2 8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7 200
管理费用 200(120+80)
累计摊销 4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 000
无形资产 2 600
银行存款 200
资产处置损益 3 200
(4)甲公司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2×19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仍为7 200万元。
(5)甲公司出售丙公司20%股权确认的处置损益=2 950-7 200/60%×20%=550(万元)。
借:银行存款 2 95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 400(7 200/60%×20%)
投资收益 550
(6)剩余40%部分长期股权投资在2×18年6月30日的初始投资成本=7 200-2 400=4 800(万元),小于2×18年6月30日丙公司可所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5 000万元(12 500×40%),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200万元。
甲公司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时的账面价值=4 800+(12 500×40%-4 800)+[(1 000/2+1 500)-(4 800一2 400)/20×1.5-(2 400-1 600)/10×1.5]×40%=5 000+1 700×40%=5 68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4 8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4 8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200
贷:盈余公积 2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0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680
贷:盈余公积 68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12
(7)2×20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5 680+[600-(4 800-2 400)/20-(2 400-1 600)/10]×40%+200×40%=5 680+160+80=5 92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60
贷:投资收益 160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80
贷:其他综合收益 80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1)丙公司因转让丁公司40%股权在2×20年度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8 000-9 000×40%/60%=2 000(万元)。
(2)
借:银行存款 8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6 000
投资收益 2 000
投资日至处置当期期初丁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800-200-(2 500-2 000)/5×1.5=450(万元);处置当期期初至处置日丁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200-(2 500-2 000)/5×0.5=15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20[(450+150)×20%]
——其他综合收益 20(100×20%)
贷:盈余公积 9(450×20%×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1(450×20%×90%)
投资收益 30(150×20%)
其他综合收益 20(100×20%)
剩余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后的账面价值=9 000×20%/60%+120+20=3 140(万元)。
(3)
丙公司因转让丁公司40%股权在2×20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8 000+4 000)-[10 000+(450+150)+100]×60%-(9 000-10 000×60%)+100×60%=2 640(万元)。
(4)
借:长期股权投资 4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 140
投资收益 860
借:投资收益 280
贷:盈余公积 24{[800-(2 500-2 000)/5×2]×40%×10%}
未分配利润 216{[800-(2 500-2 000)/5×2]×40%×90%}
其他综合收益 40(100×40%)
借:其他综合收益 60
贷:投资收益 60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1)甲公司对丁公司投资于出售日前的账面价值=2 700+(8 000×35%-2 700)+(5 520--900/5×4)×35%-300×35%=4 375(万元)。
(2)甲公司出售丁公司股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4 000-4 375×28%/35%)-300×35%+[1 000-4 375×(35%-28%)/35%)]=520(万元)。
(3)
借:银行存款 4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 500(4 375×28%/35%)
投资收益 500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1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875[4 375×(35%-28%)/35%]
投资收益 125
借:投资收益 105(300×35%)
贷:其他综合收益 105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1)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10 100
贷:银行存款 10 1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5 000(1 000×5)
盈余公积 1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0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 4 000
——公允价值变动 2 000
借:其他综合收益 2 000(1 000×6-4 000)
贷:盈余公积 2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 8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800[53 000×30%-(10 100+5 000)]
贷:营业外收入 800
(2)甲公司持有的乙公司股权对甲公司2×20年度利润总额项目的影响金额=800+[(9 000-2 000)-(53 000-50 500)×60%]×30%=2 450(万元)。
(3)2×20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乙公司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10 100+5 000+800+[(9 000-2 000)-(53 000-50 500)×60%-4000]×30%=16 350(万元)。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甲公司取得丙公司股权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4 500
贷:银行存款 4 500
借:管理费用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2018年按照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
借:应收股利 160
贷:投资收益 160
借:银行存款 160
贷:应收股利 160
(2)丙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购买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5 000+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1 200-(500-300)/10]-子公司分配的现金股利200+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等0=5 980(万元)。
原非同一控制购买日确认的合并商誉=4 500-(5 000×80%)=500(万元)。
因此,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5 980×80%+500=5 284(万元)。
乙公司取得丙公司股权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3 800
累计折旧 200
贷:固定资产 4 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5 284
贷:固定资产清理 3 8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 484
借:管理费用 80
贷:银行存款 80
(3)乙公司处置丙公司股权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6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5 284
投资收益 716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1)资料(1)应该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理由:甲公司管理该项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不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也不是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资产来实现其目标。因此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5 000
投资收益 10
贷:银行存款 5 010
(2)对B公司的投资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理由:由于甲公司与乙公司、B公司在交易前均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所以甲公司与B公司之间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因该项合并产生的商誉=26×500-(16 000-1 000×25%)×80%=400(万元)。
个别报表中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13 000
贷:股本 5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2 350
银行存款 150
借:管理费用 20
贷:银行存款 20
(3)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为4 000万元,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8 000×25%=4 500(万元),因此应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金额,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4 500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4 000
贷:银行存款 4 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500(4 500-4 000)
贷:营业外收入 500
A.子公司
B.联营企业
C.合营企业
D.共同经营
参考答案:B
解析:
甲公司持有丁公司55%的股权,但丁公司股东会规定,相关活动的决策需要60%以上表决权通过才可作出,甲公司与乙公司或甲公司与丙公司组合一起,能对丁公司实施共同控制,该安排中存在两个参与方组合集体控制该安排,不构成共同控制,因此,对甲公司而言,丁公司是其联营企业,选项B正确。
A.共同经营
B.联营企业
C.合营企业
D.子公司
参考答案:B
解析:
由于丁公司相关活动的决策需要 60%以上表决权通过才可作出,因此甲公司持股 55%并不能控制丁公司,丁公司并非甲公司的子公司;由于甲公司和乙公司或甲公司和丙公司的持股比例相加均大于60%,所以丁公司并非甲公司的合营企业;同时丁公司也不符合共同经营的定义,故正确答案为B 选项。
第1271题 从企业内部信息来源来看,下列各项中表明固定资产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情形有( )。
A.固定资产已经陈旧过时
B.固定资产将终止使用
C.市场利率在当期大幅度提高,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D.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环境在当期发生重大变化且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AB
解析:
从企业内部信息来源来看:(1)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2)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3)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預期,如:①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远远低于原来的预算或者预计金额;②资产发的营业损失远远高于原来的预算或者预计金额;③资产在建造或者收购时所需的现金支出远远高于最初的预算;④资产在经营或者维护中所需的现金支出远远高于最初的预算等,均属于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选项C和D属于外部信息来源。
第1272题 下列各项中,无论是否有确凿证据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均应至少于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的有( )。
A.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B.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C.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
D.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
参考答案:BCD
解析:
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營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另外,对于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由于其价值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也应当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第1273题 下列关于企业为固定资产减值测试计算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包括与所得税相关的现金流量
B.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应当以固定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
C.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与筹资活动相关的现金流量
D.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与固定资产改良相关的现金流量
参考答案:A
解析: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应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不应当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当包括筹资活动和与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等。
A.3 000
B.5 300
C.1 500
D.800
参考答案:B
解析:
2×20年A设备预计的现金流量=6 000×50%+5 000×30%+4 000×20%=5 300(万元)。
第1275题 下列关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B.根据资产的可变现净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C.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低者确定
D.根据资产的可变现净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低者确定
参考答案:A
解析:
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A.2 767.5万元
B.3 198万元
C.3 075万元
D.2 890.5万元
参考答案:C
解析:
甲公司是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的,因此应当将可收回金额折算为人民币。该货车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500×6.15=3 075(万元)。该货车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520-50)×6.15=2 890.5(万元)。该货车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大于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因此该货车的可收回金额=3 075(万元)。
A.2 800
B.3 700
C.3 000
D.3 380.84
参考答案:D
解析:
预计未来3年该无形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现值=1 500/(1+5%)+1 200/(1+5%)2+1 000/(1+5%)3=3 380.84(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3 000-200=2 800(万元),两者之中取较高者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即该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3 380.84万元。
第1278题 企业在计量资产可收回金额时,下列各项中,属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有( )。
A.为维持资产正常运转发生的现金流出
B.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
C.未来年度为改良资产发生的现金流出
D.未来年度因实施已承诺重组事项减少的现金流出
参考答案:ABD
解析:
企业在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应当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不应当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第1279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固定资产减值测试时预计其未来现金流量不应考虑的因素有( )。
A.与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
B.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
C.与预计固定资产改良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
D.与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企业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不应当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当包括筹资活动和所得税收付产生的现金流量等。
第1280题 下列关于可收回金额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为可收回金额
B.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
C.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结果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显著高于其账面价值,之后又没有发生消除这一差异的交易或者事项的,资产负债表日可以不重新估计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D.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与分析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相对于某种减值迹象反应不敏感,在本报告期间又发生该减值迹象的,需重新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参考答案:ABC
解析:
选项D,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与分析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相对于某种减值迹象反应不敏感,在本报告期间又发生该减值迹象的,可以不因该减值迹象的出现而重新估计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