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A.22 000
B.24 000
C.28 000
D.30 000
参考答案:B
解析:纳税人购买自用的新车应缴纳车辆购置税;由于车辆购置税采用一次课征制,购买已经缴纳过车辆购置税的已使用轿车自用的不缴纳车辆购置税。甲企业应纳车辆购置税=2×120 000×10%=24 000(元)。
A.20 000
B.18 694
C.19 557.52
D.19 083
参考答案:C
解析:高某应纳车辆购置税=221 000/(1+13%)×10%=19 557.52(元)。
第2383题 (1)计算业务(1)的销项税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均为收到销售款或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采取预收货款方式,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一般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销项税额=3 450×50%×13%+2 750/(1+13%)×13%=540.62(万元)
第2385题 (3)计算业务(3)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购进货物、支付的道路通行费采用凭票抵扣,支付的桥、闸通行费实行计算抵扣。
进项税额=2 373/(1+13%)×13%+4+2.5/(1+5%)×5%=277.12(万元)
第2386题 (4)分别计算业务(4)应缴纳的进口环节的增值税额和消费税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4)应缴纳的进口环节增值税额=35×(1+20%)/(1-5%)×13%=5.75(万元)
应缴纳的进口环节消费税额=35×(1+20%)/(1-5%)×5%=2.21(万元)
第2388题 (6)业务(6)应预缴的增值税。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6)纳税人提供租赁服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不动产所在地与机构所在地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在不动产所在地预缴增值税。
向市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增值税=525/(1+5%)×5%=25(万元)
第2389题 (7)业务(7)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7)已抵扣进项税的不动产,发生非正常损失的,应当作进项税转出。
进项转出额=已抵扣进项税额×不动产净值率
进项转出额=65×80%=52(万元)
第2392题 (10)计算该企业当月在本县城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0)当月在本县应纳的增值税税额=862.37-228.27+525/(1+5%)×5%-25=634.1(万元)
第2393题 (11)计算该企业当月在本县城应缴纳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1)当月在本县应纳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634.1×(5%+3%+2%)=63.41(万元)
第2395题 (1)业务(1)是否缴纳印花税?若缴纳,则简述计算缴纳印花税时的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不缴纳印花税。一般的法律、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咨询不属于技术咨询,其所立合同不贴印花。
第2396题 (2)业务(2)是否缴纳印花税?若缴纳,则简述计算缴纳印花税时的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要缴纳印花税,计税依据是合同所载的金额,但是本题中合同无法确定计税金额,暂按5元贴花,结算时再按实际金额计税,补贴印花;适用“产权转移书据”税目。
第2397题 (3)业务(3)是否缴纳印花税?若缴纳,则简述计算缴纳印花税时的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要缴纳印花税,计税依据为40万元,对于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的加工定做合同,若合同未分别记载加工费金额和原材料金额的,则就全部金额依照加工承揽合同计税贴花;适用“加工承揽合同”税目。
第2398题 (4)业务(4)是否缴纳印花税?若缴纳,则简述计算缴纳印花税时的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4)不缴纳印花税。电网与用户之间签订的供电合同不属于印花税列举征税的凭证,不征税印花税。
第2399题 (5)业务(5)是否缴纳印花税?若缴纳,则简述计算缴纳印花税时的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5)要缴纳印花税,计税依据为60万元,因为合同金额减少,多贴印花的,不得申请退税或抵扣;适用“购销合同”税目。
第2400题 (6)业务(6)是否缴纳印花税?若缴纳,则简述计算缴纳印花税时的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6)要缴纳印花税,在签订流动资金周转借款合同时,应按合同规定的最高借款限额5 000万元计税贴花;在限额内随借随还,如不签订新合同的,不再另贴印花,该企业签订新合同应按照新合同记载的实际借款金额计税贴花;适用“借款合同”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