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内科主治医师试题题库(2680题)


第1921题

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


A.高血压

B.脑动脉粥样硬化

C.各种脑动脉炎

D.血压偏低

E.红细胞增多症


参考答案:B


解析: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导致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


第1922题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


A.心内栓子脱落

B.糖尿病

C.高血压

D.脑动脉粥样硬化

E.脑动脉炎


参考答案:D


解析:

脑血栓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如合并糖尿病和高血脂则更增加了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第1923题 患者,女性,36岁。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能就诊,查头颅CT未见异常。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10年。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栓塞

B.脑血栓形成

C.脑出血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脑肿瘤


参考答案:A


解析:

心房纤颤患者易形成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随血流进入颈内动脉系统,使血管急性闭塞,引起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在CT上分别表现为脑实质、蛛网膜下腔高信号影。脑肿瘤CT上表现为低信号影伴灶周强化。


第1924题

脑梗死临床表现中,不应有的症状或体征是


A.意识不清

B.肢体瘫痪

C.头痛

D.抽搐

E.脑膜刺激征


参考答案:E


解析:

脑梗死是由于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从而产生相应的脑功能缺损的临床症状,由于一般不影响脑膜,所以不会出现脑膜刺激征。



第1926题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列哪种情况不适于溶栓治疗


A.发病6小时以内

B.CT证实无出血灶

C.病人无出血体质

D.出凝血时间正常

E.头部CT出现低密度灶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选E。急性脑梗死,CT检查6小时以内多正常, 24~48小时后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CT出现低密度灶提示患者起病已超过6小时,故不宜溶栓治疗。
治疗:超早期溶栓治疗目的是溶解血栓、迅速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溶栓应在有效的治疗时间窗内进行才有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一般认为,发病3小时内绝大多数患者采用溶栓治疗有效;发病3~6小时,大部分溶栓治疗可能有效。


第1927题 脑栓塞的临床表现中,下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起病多急骤

B.年龄多较轻

C.多有脑膜刺激征

D.常见局限性抽搐、偏瘫、失语

E.多有风湿性心脏病


参考答案:C


解析:

脑膜刺激征的检查:
脑膜刺激征此征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等。常见的脑膜刺激征有:
1.颈项强直 嘱病人仰卧,以手托扶病人枕部作被动屈颈动作,以测试颈肌抵抗力。颈项强直表现为被动屈颈时抵抗力增强,此为伸肌在患病时最易受刺激所致。除见于上述颅内疾患外,当患有颈椎病、颈椎关节炎、颈椎结核、骨折、脱位、肌肉损伤等也可以出现颈项强直。
2.Kernig's sign嘱病人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指抬高小腿,正常人可将膝关节伸达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3.Brudzinski'S sign嘱病人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病人枕部,一手置于病人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
自主神经与躯体神经一样也分中枢与周围两部分,也有传入与传出神经纤维。周围自主神经可分为交感与副交感两个系统,通过神经介质与特定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血管与腺体等活动,故又称内脏神经。大部分内脏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的双重支配,它们之间的作用虽是相互拮抗的,但在大脑皮质的调节下,可协调整个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近年来临床上对自主神经功能与机体疾患的关系及其昼夜节律变化与急性事件发作间的联系较过去更加重视。


第1928题 心源性脑栓塞时,栓塞多发生在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椎动脉

D.大脑后动脉

E.基底动脉


参考答案:B


解析:

心源性栓子通常进入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绝大多数栓子进入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进入大脑前动脉的栓子只占7%左右。


第1929题 脑栓塞常能导致脑梗死,脑栓塞最常见于以下哪个动脉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后动脉

C.大脑中动脉

D.视网膜中央动脉

E.椎-基底动脉


参考答案:C


解析:

 脑栓塞能发生于脑的任何部位,由于左侧颈总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故发病部分以左侧大脑动脉的供血区较多,其上干是最常见的发病部分。


第1930题

哪条血管闭塞可引起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

D.椎动脉或小脑下后动脉

E.后交通动脉


参考答案:D


解析: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因一侧椎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引起延髓背外部缺血梗塞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 


第1931题

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区别是


A.年龄大小

B.有否高血压

C.脑脊液改变

D.有无头痛

E.有无偏瘫


参考答案:E


解析:

脑出血是只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自发性出血,占有全部脑卒中的20%~30%,多数发生与半球,少数在脑干和小脑,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脑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并有动脉硬化。少数是脑内小动脉畸形或动脉瘤、脑肿瘤、动脉炎、血液病、抗凝或凝血栓等引起。好发年龄为50~65岁,多有高血压史,CT表现可见块状高密度影周围可有水肿;脑血管造影可见血管受压移位小血管,可见出血破坏或受压不显影。既然是脑实质的出血,一般会引起神经系统实质性的损伤,因此多有偏瘫。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不含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脑底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动脉硬化。少见的病因有脑基底异常血管网膜病,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血液病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60岁之间。脑脊液检查、CT以及脑血管造影等可以明确诊断。一般的临床症状是头疼,脑膜刺激征,因为出血一般是脑表面的浅表出血而流入蛛网膜下腔,一般不会出现偏瘫。 


第1932题 60岁男性,活动中突感眩晕,枕部疼痛、呕吐、步行不稳,20分钟后昏迷,呼吸节律不整,诊断脑出血,其部位是


A.脑颞叶

B.基底节

C.脑室

D.脑桥

E.小脑


参考答案:E


解析:

基底节主要由大脑 核团组成,包括杏仁核、纹状体和屏状核。纹状体又分为:尾状核和豆状核,豆状核又可分为:壳核和苍白球。位于大脑半球(笼盖在间脑、中脑和小脑的上面)的髓质内(位于大脑皮质深方,充盈于皮质、基底节、侧脑室之间),位置靠近脑底。
脑干位于后颅窝,居于枕骨大孔前方的斜坡上,由中脑、脑桥、延髓三部分组成。后方为小脑,上前方为间脑。
小脑出血:起病突然,数分钟内出现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头痛和平衡障碍,无肢体瘫痪。病初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模糊,轻症表现为病变侧肢体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大量出血可在12~24小时内陷入昏迷,并出现脑干受压征象。晚期可因枕大孔疝死亡。


第1933题 患者,女性,70岁。走路中突发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和平衡障碍,无肢体瘫痪。体格检查见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头颅CT检查见出血灶,其出血部位最可能为


A.脑干

B.额叶

C.枕叶

D.基底节

E.小脑


参考答案:E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脑出血的定位,常见部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要求考生掌握,该病例临床表现有眩晕、平衡障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因此定位为小脑。该题选E。


第1934题

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血管是


A.小脑的齿状核动脉

B.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

C.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

D.脉络膜前动脉

E.前交通动脉


参考答案:C


解析:

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血管是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因为该动脉是供应深部脑组织的穿通支,是经常承受高压的部位,而且有特殊的解剖特点,即与主干呈直角,所以承受灌冲压力大,可形成微动脉瘤,易破裂造成出血,其他动脉出血均较少。


第1935题 54岁女性,劳动中突感头晕.相继左半身失灵,右眼闭合不全,双眼向左侧凝视,10余分钟后昏迷,双瞳孔小、四肢硬瘫、高热,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小脑出血

B.脑桥出血

C.基底节脑出血

D.中脑出血

E.脑叶出血


参考答案:B


解析: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并有脉搏洪大而缓慢、呼吸深而慢、面部潮红、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多数伴有中枢性高热。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其神经定位表现也不相同。
(1)内囊出血 最常见,主要是出现"三偏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瘫痪肢体早期肌张力偏低、反射消失,很快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主侧半球出血时伴有失语症。
(2)脑桥出血 双侧面肌及四肢肌瘫痪,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
(3)脑室出血 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很快进入深昏迷,并可有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
(4)小脑出血 表现为眩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阳性。
出血时白细胞计数增多,脑脊液检查多为血性,起病1周内CT检查可确诊直径大于或等于1厘米的血肿。


第1936题

下列关于脑出血的治疗中错误的是


A.加强护理,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

B.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手术清除血肿

C.降低血压,血压低于平时血压为宜

D.急性期绝对卧床,保持生命体征平稳

E.控制脑水肿,预防脑疝


参考答案:C


解析:

脑出血如血压过高则应降低血压,以不低于平时血压为宜。


第1937题 关于脑出血,最确切的诊断依据是


A.60岁以上发病

B.均有偏瘫

C.脑脊液血性

D.突然偏瘫,头部CT见基底节区附近高密度影

E.均有脑膜刺激征


参考答案:D


解析: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内血管非外伤性破裂,血液流入脑实质或脑室内形成血肿,一般均突然发病,因为脑出血的常见类型是基底节区出血,所以表现突然偏瘫,急性期头部CT见基底节区附近高密度影,为血肿的典型CT影像表现,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因此答案是D,而其余选项均无特异性。 


第1938题 患者男性,7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早上买菜时突然出现左侧偏盲,四肢活动自如,头颅CT示高密影,其诊断为


A.顶叶梗死

B.枕叶出血

C.壳核梗塞

D.壳核出血

E.颞叶出血


参考答案:B


解析:

枕叶主要与视觉有关。头颅CT为高密影,选择答案为B。


第1939题 一侧内囊出血出现伸舌偏右提示


A.左侧皮质脊髓束损害

B.右侧皮质脊髓束损害

C.左侧皮质延髓束损害

D.右侧皮质延髓束损害

E.左侧丘脑损害


参考答案:C


解析:

“三偏”是内囊受损的典型表现。即“偏瘫、偏盲、偏深感觉障碍”。左侧内囊损伤嘴角向右歪,舌头向右歪。


第1940题 此患者可能的诊断为


A.脑栓塞

B.脑出血

C.脑血栓形成

D.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参考答案:B


解析:

脑出血常发生于50岁以上的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发病后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血压常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痫性发作等。故选B。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