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检验主管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题库(576题)


第501题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t-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t-PA激活纤溶酶原,此过程主要在纤维蛋白上进行。 


第502题

体内抗凝血系统包括


A.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B.单核吞噬细胞的清除功能

C.抗凝血酶产生

D.肝素的合成

E.上述4项共同作用


参考答案:E


解析:

机体的抗血机制是由细胞和体液两方面的因素来完成的。细胞抗凝作用主要通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肝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来完成。体液抗凝血作用包括抗凝血酶Ⅲ、蛋白C系统和其他一些抗凝血物质,如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肝素辅因子Ⅱ(HCⅡ)、α1抗胰蛋白酶(α1-AT)、α2巨球蛋白(α2-M)和C1-抑制剂(C1-INH)。


第503题

在纤溶过程中可使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的物质是


A.纤溶酶原激活物(PA)

B.α2-纤溶酶抑制物(α2-PⅠ)

C.α2-巨球蛋白(α2-M)

D.α1-抗膜蛋白酶(α1-AT)

E.C1-抑制药


参考答案:A


解析:

纤溶酶原激活物(PA)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


第504题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是


A.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B.使纤维蛋白变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C.使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

D.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E.使纤溶酶原变为纤维蛋白


参考答案:C


解析:

纤溶酶原(PLG)是由肝脏合成,当血液凝固时,PLG大量吸附在纤维蛋白网上,在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或u-PA的作用下,被激活为纤溶酶,促使纤维蛋白溶解。


第505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纤溶酶的生理作用


A.裂解纤维蛋白原

B.裂解纤维蛋白

C.水解多种凝血因子

D.灭活蛋白C

E.水解补体


参考答案:D


解析:

纤溶酶(PL)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作用如下: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解多种凝血因子V、Ⅷ、X、Ⅶ、Ⅺ、Ⅱ等;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水解补体等。


第506题

下列哪一种是纤溶系统抑制物


A.α2-巨球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

B.α1-抗膜蛋白酶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

C.α2-抗纤溶酶(α2-AP)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

D.C1-灭活剂和α2-AP

E.AT-Ⅲ和α2-AP


参考答案:C


解析:

纤溶抑制物包括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和α2抗纤溶酶(α2-AP)。PAI能特异性与t-PA以1:1比例结合,从而使其失活,同时激活PLG。主要有PAI-1和PAI-2两种形式。


第507题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生理功能是


A.促进血液凝固

B.抑制血液凝固

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D.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B


解析:

纤维蛋白(原)降解机制:PL不仅降解纤维蛋白,而且可以降解纤维蛋白原。PL降解纤维蛋白原产生X片段、Y片段及D、E片段。降解纤维蛋白则产生X’、Y’、D-D、E’片段。上述所有的片段统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FDP有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


第508题

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A.前活化素转变为活化素

B.血浆素原转变为血浆素

C.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D.α2巨球蛋白对凝血酶灭活

E.抗活化素抑制血浆活化素


参考答案:A


解析:

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前活化素转变为活化素;②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③形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第509题

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生有


A.X,Y碎片

B.X碎片

C.X,Y,D碎片

D.X,Y,D,E碎片

E.D,E碎片


参考答案:D


解析:

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有X、Y、D、E碎片。由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称为FgDP,由纤维蛋白原降解的产物成为FbDP。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FbDP的X、Y、E碎片中含有A肽,故不能聚合。


第510题

下列哪项组合是错误的


A.血管壁异常,束臂试验阳性

B.甲型血友病,APTT延长

C.DIC早期,3P试验阳性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块收缩良好

E.血小板第3因子缺乏症,PF3释放减少


参考答案:D


解析:

血块收缩降低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无力症、红细胞增多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第511题

出血时间延长可见于下列疾病,但哪项除外


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血小板无力症

C.血友病

D.血管性血友病

E.抗凝物质过多


参考答案:C


解析:

出血时间延长表示初期止血缺陷,可见于:血管结构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量和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血管性血友病;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但一般凝血因子缺乏,BT并不延长。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因子Ⅷ、Ⅸ基因缺陷、突变、缺失、插入等导致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凝血酶原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第512题

测定受检血浆中有否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常用的试验是


A.蝰蛇毒试验

B.蕲蛇酶时间测定

C.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D.凝血酶原纠正试验

E.血浆纤溶酶原测定


参考答案:C


解析:

凝血酶时间(TT)及甲苯胺蓝纠正试验的临床意义:受检TT值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s为延长,见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FDP增高(DIC),血中有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中、SLE和肝脏疾病等)。


第513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二期止血缺陷的出血特点


A.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深部组织(肌肉群、关节腔及内脏)出血难止为主,而皮肤、黏膜出血为次

B.创伤或手术后,创口即刻发生渗血难止,持续时间一般不长

C.可分遗传性和获得性

D.出血持续的时间一般较长,可能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

E.一般止血药物效果欠佳,但输血、血浆或特殊血浆制品有显著疗效


参考答案:B


解析:

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缺陷所致的出血病。临床上以关节、肌肉出血为特点。创伤或手术后,创口即刻发生渗血难止,持续时间一般很长。


第514题

下述疾病中,不可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是


A.维生素K缺乏症

B.严重肝病

C.纤维蛋白原缺乏

D.阻塞性黄疸

E.血友病


参考答案:E


解析: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①PT延长见于遗传性外源凝血系统的因子Ⅱ、V、Ⅶ、X和纤维蛋白原减低,但均很少见。②肝脏疾病:由于外源性凝血因子主要在肝脏合成,因而肝脏疾病时,PT延长。③维生素K缺乏症:胆石症、胆道肿瘤、慢性肠炎、偏食、2~7月龄的新生儿以及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等,由于维生素K吸收或合成障碍,导致肝脏合成异常的凝血酶原、FⅦ、FⅨ、FX等分子,PT延长。④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肝素或FDP增多等。DIC和原发性纤溶时,由于FDP生成增加,FDP有较强的抗凝能力,故使PT延长。⑤用于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的监控,一般认为以维持PT值在参考值的2倍左右(1.3~2.5倍)即25~30s,或PTR为1.3~1.5(最大不超过2),INR为2.0~3.0为宜。⑥PT缩短见于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第515题 患者APTT延长,PT正常。延长的APTT可被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而不能被正常血清纠正,该患者缺乏的凝血因子是


A.因子Ⅱ

B.因子Ⅴ

C.因子Ⅷ

D.因子Ⅸ

E.因子Ⅹ


参考答案:C


解析:

对内源凝血途径因子(Ⅷ、Ⅸ、Ⅺ)缺乏较CT敏感(血小板异常不影响APTT),能检出Ⅷ:C小于25%的轻型血友病。对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缺乏则不够敏感,故APTT延长的最常见疾病为血友病。此时可进一步做纠正试验,即于患者血浆中加入1/4量的正常新鲜血浆、硫酸钡吸附血浆或正常血清(试剂参见凝血酶原消耗试验的纠正试验),再做APTT,如正常血浆和吸附血浆能纠正延长的结果而血清不能纠正,则为因子Ⅷ缺乏。


第516题

凝血时间延长可见于下述疾病,但哪项除外


A.纤溶亢进

B.血友病

C.抗凝物质过多

D.血栓性疾病

E.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参考答案:D


解析:

凝血时间延长可见于缺乏凝血因子Ⅷ、Ⅸ、Ⅺ的各型血友病;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因子Ⅴ、Ⅹ严重降低;血中抗凝物质增多,如肝素、双香豆素;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


第517题

出血时间缩短常见于


A.血小板贮存池病

B.血小板减少症

C.血小板乏力症

D.血栓性疾病

E.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参考答案:D


解析: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减少症;出血时间缩短见于某些严重的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第518题

β-TG主要由肾脏排泄,故可评价


A.糖尿病预后

B.尿毒症预后

C.白血病预后

D.SLE的预后

E.急性肾炎预后


参考答案:B


解析:

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是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指标。当β-TG增高时,反映血小板被激活及其释放反应亢进,见于血栓前状态和(或)血栓性疾病,如尿毒症。


第519题

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不见于哪种疾病


A.瓣膜移植术

B.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C.心肌梗死

D.口服阿司匹林

E.糖尿病


参考答案:D


解析:

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高凝状态和(或)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口服避孕药、晚期妊娠、高脂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人工心脏和瓣膜移植术等。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第520题

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浓度及血小板第4因子的浓度变化,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二者均增高,表明血小板被激活

B.二者均正常,表明血小板被激活

C.二者均增高,表明血小板未被激活

D.二者均减低,表明血小板被激活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A


解析:

β-TG和PF4是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指标。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