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检验主管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题库(576题)


第241题 区别急性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哪项是错的


A.病程长短的区别

B.起病急慢的区别

C.发病原因的区别

D.骨髓检查特点的区别

E.血象的区别


参考答案:C


解析:急性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①病程长短:急性:一般少于6个月;慢性:大于1年。②起病急慢。③骨髓象:急性: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减少;慢性:三或二系减少,至少一个部位增生不良或向心性萎缩,脂肪、晚幼红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④血象的区别。


第242题 不符合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的是


A.短期血象不可自然恢复

B.白细胞数减少

C.血小板数减少

D.红细胞数减少

E.病毒感染、氯霉素、磺胺药可能是其中的原因


参考答案:A


解析: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的血象:贫血比原有疾病严重,Hb常低至15~20g/L,网织红细胞减低,淋巴细胞占绝对多数,中性粒细胞有中毒颗粒。除去诱因后,血象可逐渐恢复,先是网织红细胞和粒细胞上升,Hb则恢复较慢。


第243题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大多呈


A.极度活跃

B.极度减低

C.增生活跃

D.明显活跃

E.减低


参考答案:B


解析: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为多部位增生极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减少。 


第244题

再生障碍危象时,可能出现下列哪组变化


A.急性溶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增加,骨髓增生活跃

B.慢性溶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

C.慢性溶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活跃

D.慢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血小板正常,骨髓红系增生活跃

E.急性溶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红系增生活跃


参考答案:B


解析:

急性再生障碍危象,即在原有慢性贫血病或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在某些诱因作用下,促使造血功能紊乱和代偿失调,血细胞暂时性减少或缺如,一旦诱因除去两危象随之消失。其特点是: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多为活跃少为减低,黄髓增加呈脂肪化,而造血组织(红髓)减少。


第245题 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哪项检查是错误的


A.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进行性下降

B.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正常或轻度减低

C.网织红细胞数减少

D.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E.呈正常细胞性贫血


参考答案:D


解析: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是:增生活跃,红系增生障碍,但粒红比值增高,红系显著减少,幼红细胞成熟障碍。


第246题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可见


A.幼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B.血清铁减低

C.血清铁饱和度减低

D.骨髓增生低下

E.血和尿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参考答案:E


解析: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其特点是贫血显著,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骨髓中红细胞系统极度减少,而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系统增生正常。血、尿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加。


第247题 t(15;17)特有遗传标志的白血病是


A.浆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参考答案:C


解析:M3约70%~90%的APL具有特异的染色体易位t(15;17),是APL特有的遗传学标志。


第248题 B细胞所不具备的表面受体是


A.抗原受体

B.Fc受体

C.羊红细胞受体

D.小鼠红细胞受体

E.补体受体


参考答案:C


解析:成熟B细胞特征性的标记是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及小鼠红细胞受体(Em),Em为早期成熟B细胞标志。B细胞表面的非特异性标记有Hl,A-DR、补体C3受体和Fc受体等。


第249题 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分类根据


A.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

B.白血病细胞的类型

C.白血病细胞的数量

D.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

E.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数量


参考答案:D


解析:按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类,将白血病分成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类。


第250题 在FAB分型中,诊断急性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加幼稚细胞的百分数是


A.>10%

B.>30%

C.>15%

D.>40%

E.>50%


参考答案:B


解析:在FAB分型中,诊断急性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加幼稚细胞≥30%。


第251题 以下哪项不符合白血病的特征


A.白细胞有明显的质和量的异常

B.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肝、脾和淋巴结

C.白血病细胞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D.白血病细胞可进入周围血液中

E.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


参考答案:C


解析: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常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因正常血细胞减少,导致贫血、出血、继发性感染和发热;因白血病细胞广泛浸润各组织脏器,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白血病还能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少数病人可有头疼、恶心、呕吐、抽搐、昏迷、瘫痪等症状。


第252题 急性白血病的一般自然病程为


A.<10个月

B.<0.5年

C.<1年

D.<1.5年

E.<2年


参考答案:B


解析:急性白血病的一般自然病程为<0.5年。


第253题 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最主要的区别是


A.贫血程度

B.病程长短

C.出血程度

D.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分化阶段

E.周围血白细胞数目的多少


参考答案:D


解析:白血病可按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1)急性白血病:骨髓中某一系列原始细胞(或原始加幼稚细胞)高于30%。一般自然病程短于6个月。
(2)慢性白血病:骨髓中某一系列的白血胞增多,以接近成熟的白血胞增生为主,原始细胞不超过10%。


第254题 下列哪一项的论述是正确的


A.霍奇金病患者外周血均可找到Reed-Steruberg细胞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有幼稚粒细胞出现

C.恶性组织细胞病患者外周血,均检出多核巨细胞

D.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均可检出骨髓瘤细胞

E.非霍奇金病淋巴瘤患者Coombs试验阴性


参考答案:B


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中显示,有幼稚粒细胞。


第255题 急性白血病MIC分型中的C指的是


A.形态学

B.病理学

C.免疫学

D.组织化学

E.细胞遗传学


参考答案:E


解析:MIC是形态学(Morphology,M)、免疫学(Immunology,I)和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C)。


第256题 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概念


A.形态学分型

B.免疫学分型

C.生物化学测定

D.分子生物学测定

E.细胞遗传学分型


参考答案:C


解析:随着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国际上在白血病FAB分型的基础上,结合其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和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特征,提出了白血病另一种新的分型方法,即MIC分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崛起与发展,根据分子生物学人类MICM分型。


第257题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在FAB形态学分型中是


A.AML-M4

B.AML-M2

C.AML-M3

D.AML-M1

E.AML-M6


参考答案:A


解析:

                                                                           

 

亚型

 
 

分型标准

 
 

M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原始细胞≥30%,无T、B淋巴系标记,至少表达一种髓系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或电镜MPO阳性

 
 

M1

 
 

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NEC),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PO×或SB(+)的原始细胞>3%

 
 

M2

 
 

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a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30%~90%(NEC),单核细胞<20%,早幼粒以下阶段>10%

 
 

M2b

 
 

骨髓粒系明显增生,异常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1~2个大核仁,核质发育显著不平衡,此类细胞>30%(NEC)

 
 

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ANC),其胞核大小不一,胞质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可见束状的Auer小体,也可逸出胞体之外。依颗粒粗细分以下两亚型:

 
 

M3a

 
 

粗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粗大,密集甚或融合

 
 

M3b

 
 

细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M4

 
 

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按粒、单核细胞的比例、形态不同可分以下4个亚型:

 
 

M4a

 
 

以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及单核>20%(NEC)

 
 

M4b

 
 

以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粒+早幼粒细胞>20%(NEC)

 
 

M4c

 
 

具有粒系又具有单核系特征的原始细胞>30%(ANC)

 
 

M4Eo

 
 

除上述特征外,有颗粒粗大且圆、着色较深的嗜酸性粒细胞,占5%~30%(此类细胞常伴有粗大而多的嗜酸颗粒)

 
 

M5

 
 

单核细胞白血病,以分化程度分两亚型

 
 

M5a

 
 

未分化型,骨髓原单核细胞>80%(NEC)

 
 

M5b

 
 

部分分化型,骨髄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30%(ANC)。原始单核细胞<80%(NEC),其余为幼单和单核细胞增多

 
 

M6

 
 

红白血病,骨髓中红细胞系>50%,常有形态学异常,红系PAS阳性,原粒细胞(或原单+幼单核细胞)>30%(ANC),或血片中原粒(或原单)细胞>5%,骨髓中原粒(或原幼单核)细胞≥20%(ANC)。部分病例红系30%~50%,而异常幼红细胞(巨幼样变,双核、多核、核碎裂)>10%也可诊断

 
 

M7

 
 

巨核细胞白血病,外周血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原巨核有电镜、细胞化学或单克隆抗体证实;骨髓细胞少时往往干抽,活检有原始和巨核细胞增多,网状纤维增加

 


第258题 如经过化疗后,认为病人已达到完全缓解,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骨髓粒、红、巨核三系比例正常

B.原始细胞<5%

C.临床无浸润的症状和体征

D.血象恢复,无白血病细胞

E.以上均不能判断是否缓解


参考答案:E


解析:

完全缓解标准:①骨髓象: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正常。②血象:男性血红蛋白≥100g/L,女性及儿童血红蛋白≥9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100×109/L,外周血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③临床:无白血病浸润所致的症状和体征,生活正常或接近正常。


第259题 对本病诊断后的分型,目前主张采用


A.免疫分型法

B.骨髓形态学分型法

C.MIC分型法

D.FAB分型法

E.染色体核型检查


参考答案:C


解析: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崛起与发展,人类基因组的破译,使其对染色体易位形成融合基因的检出更能反映急性白血病的生物学本质,从而提出了白血病的MIC分型方案,使白血病的诊断从细胞水平上升到亚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这不仅对进一步认识白血病的本质及研究其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特性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指导临床治疗和疗效及预后的判断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260题 何种细胞表面具有小鼠红细胞受体


A.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T淋巴细胞

D.K淋巴细胞

E.B淋巴细胞


参考答案:E


解析:成熟B细胞特征性的标记是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及小鼠红细胞受体(Em),Em为早期成熟B细胞标志。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