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2题 关于血细胞的增殖,错误的是
A.母细胞有丝分裂后形成子细胞
B.子细胞还可进一步增殖
C.子细胞是成熟细胞
D.原始红细胞经4~5次增殖,成为成熟红细胞
E.血细胞的增殖又称为对称性增殖
参考答案:C
解析:母细胞有丝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同时都趋向分化成熟,子细胞还可进一步增殖,每增殖一次就趋向于进一步分化。一般来说,一个原始细胞到成熟细胞经过4~5次增殖。
第23题 血细胞由原始向成熟阶段发育,下述不符合一般形态演变规律是
A.染色质:淡紫红色→深紫红色
B.核仁:可见→看不见
C.浆量:少→多
D.核大小:大→小
E.核浆比例:小→大
参考答案:E
解析: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一般为:细胞体积由大变小;核浆比例由大到小;核染色质结构由疏松细致到紧密粗糙;核仁由有到无;胞质颗粒从无到有。
A.核染色质由粗糙至细致
B.核仁从有至无
C.颗粒从无至有
D.核浆比例由大到小
E.胞体由大至小
参考答案:A
解析: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一般为:细胞体积由大变小;核浆比例由大到小;核染色质结构由疏松细致到紧密粗糙;核仁由有到无;胞质颗粒从无到有。
A.胞核由大到小
B.染色质由紧密到疏松
C.核仁由无到有
D.胞质颜色:由红到蓝
E.胞体由小到大
参考答案:A
解析:在血细胞由幼稚至成熟过程中,胞体由大到小,但原粒比早幼粒小,巨核细胞由小到大;胞核由大到小,成熟红细胞消失;核仁由显著可见到无;核浆比由大到小;染色由细致到粗糙,由疏松到紧密;胞质颜色由蓝到红。
第26题 出生后,产生血细胞的骨髓为
A.红髓
B.灰质
C.白质
D.黄髓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A
解析: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是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从出生至4岁,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5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脂肪化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至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如颅骨、胸骨、脊椎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
第27题 随胚胎发育,骨髓造血日趋发育,这时胚胎造血期进入了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在胚胎第3个月长骨髓已开始造血,随胚胎发育,骨髓造血日趋发育。第8个月时,骨髓造血已高度发育,髓腔中呈现密集的造血细胞灶且各系造血细胞均可见到,缺乏脂肪,这时骨髓成为造血中心,从此肝、脾造血功能减退,骨髓造血迅速增加。这一时期成为骨髓造血期。
第28题 始于人胚发育第2周末,到人胚胎第9周时止的造血期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中胚叶造血期大约在人胚发育第2周末开始,到人胚第9周时止。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称血岛。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第29题 T淋巴祖细胞随血流迁移至胸腺、脾和淋巴结内发育成熟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在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淋巴干细胞,其再分化成T、B淋巴祖细胞。B淋巴祖细胞在骨髓内发育;T淋巴祖细胞随血流迁移至胸腺、脾和淋巴结内发育成熟,成为淋巴造血器官。
第30题 肝、脾、淋巴结等在骨髓增殖性疾病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在生理情况下,出生2个月后,婴儿的肝、脾、淋巴结等已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肝脏造血期始于胚胎第6周,至胚胎第7个月逐渐退化。3~6个月的胎肝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
第32题 自我复制能力最强的细胞是
A.定向祖细胞
B.前体细胞
C.造血干细胞
D.淋巴细胞
E.网织红细胞
参考答案:C
解析: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并有进一步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
第33题 红细胞起源于
A.肝
B.骨髓造血干细胞
C.巨噬细胞
D.早幼红细胞
E.原始红细胞
参考答案:B
解析: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第34题 骨髓检验对下列哪项疾病不能做出肯定的诊断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多发性骨髓瘤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参考答案:B
解析:骨髓检查的主要临床应用:①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如各种类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戈谢病、尼曼-匹克病、海蓝色组织细胞增生症、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诊断价值,也常通过复查骨髓象来评价疗效或判断预后。②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如各种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淋巴瘤的骨髓浸润、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利用骨髓液检验疟原虫、黑热病原虫、红斑狼疮细胞及细菌培养、染色体培养、干细胞培养等,皆可提高阳性率。
第35题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正常骨髓象的特征
A.粒细胞系占1/2,以中性晚幼粒、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占多数
B.粒红比例为2~4:1
C.淋巴细胞系占1/4,以原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为主
D.巨核细胞数通常于1.5Bm×3Bm的涂片中有7~35个
E.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参考答案:C
解析:正常骨髓象
1.骨髓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细胞比例为2~4:1。
2.粒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40%~60%。其中原粒细胞小于2%,早幼粒细胞小于5%,中、晚幼粒细胞均小于15%,成熟粒细胞中杆状核多于分叶核。嗜酸性粒细胞小于5%,嗜碱性粒细胞小于1%。
3.红细胞系统: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其中原红细胞小于1%,早幼红细胞小于5%,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平均各约10%。
4.淋巴细胞系统:约占20%,小儿偏高,可达40%,原始淋巴和幼稚淋巴细胞极罕见。
5.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系统:一般均小于4%,均系成熟阶段的细胞。
第36题 穿刺时常选髂骨后上棘的原因是
A.骨髓液丰富
B.骨髓腔大
C.进针容易
D.皮质薄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解析: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胸骨、棘突、髂骨、胫骨等处。髂后上棘处骨皮质薄,骨髓腔大,进针容易,骨髓液丰富,被血液稀释的可能性小,故为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第37题 骨髓检查的禁忌证是
A.血友病
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白血病伴皮肤黏膜出血
E.单纯性紫癜
参考答案:A
解析: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应禁止做骨髓检查;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术应慎重。
A.严格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B.只须避开大动脉,选好进针点
C.邻近无神经、血管和重要脏器
D.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胸骨、棘突、髂骨、胫骨等处
E.穿刺部位应浅表、易定位
参考答案:B
解析:骨髓穿刺部位选择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骨髓腔中红骨髓丰富。②穿刺部位应浅表、易定位。③应避开重要脏器。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胸骨、棘突、髂骨、胫骨等处。
第39题 下列关联组合错误的是
A.靶形红细胞见于地中海性贫血
B.Cabot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C.Howell-Jolly小体见于溶血性贫血
D.大红细胞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
E.红细胞苍白区扩大见于缺铁性贫血
参考答案:B
解析:Cabot环常见于铅中毒、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